曾經在TVB大熱劇《使徒行者》中意氣風發的男二號,如今卻以網約車司機形象現身。近日,香港演員沈震軒開網約車一事,就引發眾多網友關注,這一反差令不少人感嘆現實殘酷。沈震軒隨后回應稱,開車是為了減壓,同時賺些錢補貼仍未回本的健身房。
▲沈震軒發布視頻回應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以及大眾娛樂方式的多樣化,香港電視業龍頭TVB的市場份額逐漸受到擠壓,這導致許多電視演員難以獲得足夠的曝光和機會,于是越來越多藝人開始轉行另謀出路……
01
轉行要看真本事
如今打開抖音,你會發現不少熟悉的香港演員面孔都熱衷于拍片、直播帶貨。
其中,TVB前資深男配角麥長青在這個賽道就做得比較成功。他曾出演110多部電視劇,代表作包括《西游記》、《天龍八部》、《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等等。
與TVB合約到期后,麥長青選擇離巢,搬到廣州定居。他成為了短視頻博主,記錄下在內地生活的一點一滴:在廣州體驗珠江夜游、在佛山參觀祖廟、到成都看大熊貓……
由于“非凡哥”在大灣區的知名度不俗,習慣面對鏡頭,口才也不錯,加上視頻內容豐富、風格親切自然,如今麥長青在抖音平臺也擁有了過百萬粉絲。
又如曾經的“甜妹”唐寧,搬到新西蘭定居后,她開始做全職YouTube博主,專攻拍視頻記錄在南半球的生活。她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挑戰極限活動、參加體能挑戰賽的照片與視頻,展現結實肌肉與硬朗線條,令不少網友感到驚訝。
▲唐寧近照,圖源網絡
如果說,港星們轉戰網絡自媒體,只是把在電視屏幕表演改為在電腦、手機屏幕表演,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轉行,那有些演員,則選擇完全淡出觀眾視野,投入另一番事業。
例如參演過《律政新人王》《學警雄心》《美人心計》的陳鍵鋒,他淡出演藝圈后考取了潛水證書,成為一名潛水教練。除此之外,他還取得了獨木舟教練證書、手語證書以及幼兒護理證書。
去年11月,陳鍵鋒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身穿廚師制服的照片,宣布自己在泰國跟隨頂級廚師團隊學習法餐烹飪,完成了近100小時的課程,正式成為了一名法餐廚師。
▲圖源網絡
又例如參演過《鑒證實錄》、《妙手仁心》、《沖上云霄》的陳慧珊。2012至2017年期間,陳慧珊在深圳轉行,成為某教育機構的少兒英語教師。網友們津津樂道:“TVB視后教英語,真·明星教師!”
該機構創始人形容:“陳慧珊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出色的英文教師。2012年她在港大讀教育學碩士,英文教育專業;2014年她開始讀教育學博士,2017年獲得港大的教育學博士學位。”
▲圖源網絡
經歷類似的還有朱千雪和麥明詩。兩位起初都是通過“香港小姐”競選進入娛樂圈,也都是“學霸”。
2012年香港小姐季軍朱千雪,從2015年開始到香港中文大學攻讀企業傳播碩士,又在香港城市大學攻讀法律博士。最后在2020年,正式轉行成為一名執業大律師,主要負責民事及刑事訴訟。
▲圖源網絡
而麥明詩畢業于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法律系,在2015年當選香港小姐冠軍后簽約TVB。之后淡出演藝圈,加入了一家國際知名的顧問公司,轉型為為商業顧問。
▲圖源網絡
總體來看,這些演員之所以轉行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們的特長、技能或學歷與新行業的高度匹配。專業能力,便是他們在新領域中能繼續發光發熱的關鍵。
02
轉行不能只靠光環
不過,并非所有香港演員的轉行之路都如此順遂。
例如投身內地自媒體的香港演員還有很多——金剛、曹永廉、馬蹄露、楊思琦、梁競徽(梁烈唯)、郭少蕓、張國強、馮素波……但他們在自媒體激起的水花就有大有小。
有的賬號粉絲只有幾千幾萬,內容制作也比較粗糙;有的直播表演才藝或帶貨,但成績平平或口碑下降,還有網友批評“不愛惜羽毛”。
例如在《天龍八部》飾演鳩摩智的演員李國麟,因為用蹩腳的普通話拍片介紹廣州塔,被網友調侃:“嚟到廣州講廣州話啦!”,又因為直播間銷量慘淡被港媒封為“最慘帶貨明星”。
除此之外,轉行之后,就算是明星也要從基層做起。例如曾經受到英皇力捧的吳浩康,淡出娛樂圈后做工地工人,負責在工地上搭建和拆卸金屬棚架。《鹿鼎記》中的“胖頭陀”車保羅,更是做過街市監督員、地盤工人、保安保險代理、維修員等多種零工。
▲港媒報道
還有不少香港演員選擇投身餐飲業,但也是困難重重。
早在十年前,曾經的港姐冠軍譚小環就在銅鑼灣開魚蛋店,如今更是有大批綠葉演員扎堆北上,在內地開餐飲店,而店鋪類型也是主打港式美食。
先有古明華在江門接連開了兩間港式茶餐廳,從搬貨、擦桌子到沖奶茶,親自參與餐廳的日常運營;后有在《愛回家》經常露面的張景淳、李興華以及羅天宇,在深圳開設香港小食店;再有配角演員杜大偉,同樣涌入江門開“香港冰室”。
▲杜大偉(左一),圖源網絡
這些演員大多利用自己的知名度,通過社交媒體為餐廳宣傳。但是,點評軟件、社交平臺上這些港星店鋪的踩雷貼卻不少,有網友評價雖然有明星效應,但出品一般。
▲網友點評
去年,TVB綠葉演員戴耀明也被目擊到在茶餐廳做服務員,點單、上菜、洗碗等工作他都要負責。戴耀明回應,做服務員是因為想學習沖咖啡、奶茶等手藝,同時為將來自己開茶餐廳做準備。
▲圖源網絡
參演了《同事三分親》、《法證先鋒》、《宮心計》的蔡淇俊,在轉行餐飲業的路上就遇到不小挫折,他曾在廣東地區開設連鎖米線店,巔峰時期有10家店,但后來虧損結業,如今經營著賣雞爪的街邊小吃店。
▲港媒報道
這也啟示著,隔行如隔山,演員的光環與名氣許能帶來一時的客流量,但想在餐飲行業留住回頭客,食物品質才是關鍵。
03
踏實勞動就值得尊重
每每看到這些香港演員的轉行故事,總令人覺得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TVB雖然曾經是香港娛樂圈的造星工廠,但近年的收視率和影響力大不如前,制作的電視劇也難以再現往日輝煌。這導致TVB對演員的需求減少,戲約變得稀缺,許多演員無戲可拍,只能選擇轉行或者兼職以維持生計。
戴耀明就向媒體坦言,做演員有時沒工開,而到茶餐廳打工,一天可能有三四百塊,一個月也有一萬多。
▲圖源網絡
加上很多TVB綠葉演員的收入也很難覆蓋支出。比如梁競徽就曾表示,在出演《飛虎》、《使徒行者》等大熱劇集之后,他的月薪也是15000港元。
再者,演員之間競爭激烈,就如資深制片人宋一所分析:“能走到塔尖的演員,永遠都只有那一小撮人,而且這一小撮人還在變化。現在火的演員,以后也有可能過氣。能特別有安全感的演員是非常少的,可能只占這個行業的1%。”
▲梁競徽的社交賬號
紛紛跨入新行業,已經成為香港藝人尋求新出路謀生的寫照。對此,有網友就評價:“香港演員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他們沒有任何包袱,想干嘛就干嘛,不會為任何工種感到羞愧,能屈能伸。只要是靠自己的雙手踏實賺錢,就值得尊重。”
各位自己友,
你還知道哪些轉行的港星?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羊記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