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上臺,就摒棄前政府的外交政策和風格,主動向俄羅斯靠攏,緩和美俄關系,并向伊朗釋放談判信號。在俄伊都進行積極回應的背景下,外界也紛紛猜測,中俄伊三國關系,是否會就此發生變化,國際格局是否會就此重塑。
為了打破外界謠言,中俄伊就在近日,聯手宣布了一個好消息。
(中俄伊將舉行海上聯合演習)
日前,中俄伊三方就確定,將于本周在伊朗西南部沿海恰巴哈爾港,舉行一場海上聯合演習活動,從而深化各國軍隊之間的互信和合作。
從中方消息來看,今年的演習項目主要包括打擊海上目標、聯合搜救、臨檢拿捕等,中方派出的參演艦艇,則是驅逐艦包頭艦和綜合補給艦高郵湖艦。
事實上,中俄伊三國從2019年就形成常態化演習機制了,過去已經四度舉行類似的聯合演習了,所以此類活動并不算罕見。
但是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中俄伊再次聯手行動,不僅向美方釋放出了其“無法單方面決定地區秩序”的信號,還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一種 “以聯合行動對抗西方霸權” 的模板,從而激勵其他國家加強類似協作,沖擊美國主導的安全秩序。
然而,此次演習還有一點非同尋常。
據伊朗方面表示,這次演習的一個目標,也是要擴大參與國之間的多邊合作。所以邀請了不少國家作為觀察員參與,其中包括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而這其中,不見印度的身影。
(莫迪和特朗普)
要知道,印度過去一直在尋求和伊朗在恰巴哈爾港上的合作,如今在該地區演習,印度甚至都沒被賦予觀察國身份,著實有點罕見。
對于印度而言,這次之所以遭到“孤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印度在對美政策上,和中俄以及其他觀察國都有所不同。
中俄伊三國,一向是公開反對美國霸權的,而印度一邊,強調的卻是“不結盟傳統”,與美國合作但不完全依附,具體來說就是其拒絕加入北約框架,但同時和美國又存在很深的戰略綁定,不僅參加了美方主導下的“四方安全對話”,還在不斷擴大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如采購美制武器、聯合軍演等。
所以印方這種在俄伊和美國之間“兩面下注”的策略,就讓伊朗很是懷疑,印度能否在關鍵議題上,比如說涉及美國制裁時,堅定支持自己。這種不確定性,就使得伊朗對印度的信任度下降,因此印度才未能被納入伊朗的優先合作對象名單之中。
其次,是伊朗要避免印巴矛盾干擾此次演習。
從觀察國名單也可以看出,巴基斯坦此次也受邀出席了,而印度與巴基斯坦長期敵對。若邀請印度,可能迫使主辦方伊朗在兩國間斡旋,甚至印巴之間的敵對狀態還會滲透到演習的議程中,使得原本旨在提升“地區安全合作”的主題,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沖突捆綁,從而削弱伊朗在這一問題上的領導地位和意圖。
(恰巴哈爾港)
最后,則是印度想要利用這個港口的目的,和伊朗不同。
過去,印方一直尋求和伊朗在恰巴哈爾港展開合作,2016年兩國也簽署了協議。對于印方而言,其核心訴求是要打破巴基斯坦的地緣封鎖,經伊朗聯通阿富汗和中亞,并削弱中國“一帶一路”在南亞的影響力。
通過該港口,印方想做的還有主導“國際南北運輸走廊”,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同時遏制中國瓜達爾港的競爭。
但伊朗一邊,核心目標是要突破制裁,多元化其伙伴關系。在伊朗國內,其已經將恰巴哈爾港定位為“非美元貿易樞紐”,所以必須吸引外國投資以規避制裁,中國自然是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所以基于以上幾點,印方才沒能受邀參與此次活動。
對于印度而言,未被邀請對其影響還是很大的。
一方面,這意味著其戰略布局已經受挫。恰巴哈爾港是印度繞過巴基斯坦連通阿富汗和中亞的核心項目,旨在打破中國“中巴經濟走廊”的壟斷。若該港周邊安全合作由中俄伊主導,印度可能面臨港口運營受阻、戰略通道被擠壓的風險,削弱其“北望中亞”的地緣戰略。
另一方面,則是地區影響力被邊緣化了。當下印度遭到孤立一事已經說明,其在環印度洋安全事務中,已經出現了被“排除在外”的跡象了,若不及時改變現狀,未來可能存在進一步削弱印度在地區多邊機制中話語權的風險。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總之,此次印度被排除在外,本質既是伊朗和中俄戰略協作深化的結果,同時也是印度所謂“兩邊下注”政策在復雜地緣競爭中的必然代價。未來,印度若無法在美俄中之間找到更穩定的平衡點,其在該港乃至中東的影響力將持續邊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