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省政府參事、省鄉村發展協會理事長鐘韶彬一行赴廣東省清遠市專題調研,圍繞“鄉村產業發展業態創新、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鄉村發展人才支撐”三大主題,深入考察產業振興示范基地、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通過實地觀摩、座談交流,探索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和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同時傳達省農業農村廳村莊綠化行動部署,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和綠化村莊行動。
茶園+杜仲套種模式,激活生態經濟價值
調研組首站來到清遠市積慶里仙湖旅游度假區,考察積慶里萬畝美麗茶園間種杜仲項目基地。作為廣東省重點農業產業項目,該茶園突破傳統茶葉種植模式,以“茶樹+杜仲”套種的種植新業態,構建“林下經濟+精深加工”產業鏈。既拓展了空間利用,又創新了產品,效益倍增。清遠市國仲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志剛介紹,通過科學規劃,杜仲樹與茶樹形成立體種植結構,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借助杜仲的藥用價值開發出茶飲、杜仲雞食品,還將提煉出戰略資源來。鐘韶彬理事長指出:“這種產業形態創新,既延長了農業價值鏈,又為農戶創造了種植、加工、服務等多重收益空間,是破解傳統農業效益瓶頸的有益探索。”
黨建引領發展,村集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清遠市英德市橫石塘鎮龍華村是既往扶貧“雙到”重點村。村黨總支書記劉子科介紹,在脫貧攻堅期間,省委組織部定點幫扶龍華村,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發展環境不斷升級提升。特別是依托革命老區背景,修復三隅鄉革命斗爭遺址,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和紅色文化廣場,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展軟實力顯著增強。村發起成立“興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紅茶、紅薯等特色產業,打造“隅鄉情”品牌,有力有效助農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成為粵東西北山區村為數甚少的百萬元村,人均收入超5000元。
近年來,龍華村持續盤活紅色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發展優質葡萄種植項目,打造“葡萄園區產學研”基地,發展體驗農業,發掘鄉村多元價值,顯示出強勁的發展潛力。成功進入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行列。
能人返鄉企業興鄉鄉村人力資源活力迸發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能人返鄉企業興鄉正成為推動鄉村變革的關鍵支點。龍華村通過“三階三務”機制(“三階”即按照合作社聘用人員、專干、村“兩委”干部三個層次儲備鍛煉,每階干部鍛煉成熟,擇優進階;“三務”即從黨務、村務、商務三方面培養干部)培養新農人,吸引“00后”李勝榮等人返鄉創業,形成“兩引兩培”人才好勢頭。同時,破格招錄有酒店管理策劃運營經營的本鎮人才黃文聰為龍華鄉村CEO。這些“新農人”帶著創新思維回歸鄉土,沉睡的鄉村資源被有效激活。
銀航世紀生態農業(廣東)有限公司負責人回鄉投資興業也顯示出積極信號。他帶著技術與經驗計劃在家鄉清遠市清新區三坑鎮竹樓村投資建設新型“溫泉循環水養魚基地”,籌備投產正緊鑼密鼓的進行中,當地報以熱切期待。
(文稿:黃梅婷攝影:黃梅婷羅沛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