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廳的風水輪流轉,這回轉到了半中半洋的云貴川bistro。
云南菜、貴州菜和川菜,西南菜系F3合起伙來想創意,跟起源于法國的小酒館業態bistro大搞融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揚長避短,中式小炒的格調拉上去了、西餐的溢價打下來了。
云貴川bistro就這樣成為新晉“漂亮飯”扛把子,低可到達七八十、高一般不超150的人均價位,適合偶爾犒勞自己一頓的窮鬼。
“漂亮飯”正式下凡,成為我等普通打工人也能放肆覬覦的平價好物。
畢竟之前這是高檔西餐廳的高貴賣點,動輒人均兩三百、還吃不太飽,才能換回來出片的“特權”。
而現在大批中式餐館學聰明了,也個比個地洋氣起來,喊出怎么拍都好看的口號,邀請每一個會被“漂亮飯”勾起探索欲的人來試試。
工作餐吃打工人食堂,周末探店窮鬼漂亮飯,當代人的腸胃、相冊和社交媒體推薦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漂亮飯,曾經是年輕人的“富養儀式”。
在公認易出片的昂貴西餐廳或日料店,借助考究的燈光、擺盤、環境,花上千八百咔咔一通拍,在費錢的情緒損耗和出片的情緒價值中取得平衡。
△@An琪琪qiqi
現在好了,漂亮飯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走顏值路線的館子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外國菜里找能嫁接的東西。
京菜、西北菜、江浙菜等任何地方菜系,全部都能改良成出片版。
麻婆豆腐丼,川菜往日式主食方向進化;帶著各種前綴的燴飯,讓拌飯和蓋澆飯多了抹意式燴飯的影子。
以不精致著稱的東北菜,都是能“漂亮飯化”的。
鍋包肉妥帖地安置在鐵盤子里,中式面條上鋪一層奶油澆頭,肉醬玉米片作下酒菜,中西融合料理出爐了。
有口味豐富度和新鮮感的考量,也有保證拍照效果的小心機。
嚴重懷疑現在餐飲界廚師都是五邊形戰士,追求色香味俱全還不夠,得懂美學、心理學和傳播學。
這批新中式漂亮飯,跟傳統漂亮飯存在不小的區別。
米其林異域料理擺盤講究的是留白,偌大的盤子上畫寫意畫,總裁從200平米大床上醒來的既視感搬到餐盤上。
中式窮鬼漂亮飯反其道行之,“滿”才是宗旨。
炒菜在盤子里滿滿當當,決不能露出盤底,湯、粥、燉菜差不多得到碗的邊沿。
這種“滿”還在于桌面需要擺得滿滿當當,在視覺上不給人深度思考的空間,視網膜被牢牢占據。
一打眼看上去就杜絕了殘羹冷炙的趕客感,生出一種被熱情款待的賓至如歸體驗。
如果有可施展的擺盤空間,就把各個食材規整擺開,用最直觀的方式告訴顧客這道菜葷素搭配、用的是真材實料。
而傳統漂亮飯則不希望被輕易看穿原始食材是啥,鵝肝做櫻桃、凍西紅柿擦絲做撒料。
氛圍感這門學問,拆解到每個步驟也就沒那么玄乎了。
多刷一些窮鬼漂亮飯的圖,就能發現選用的食材一般不貴,畢竟價位在那兒限制著。
但一定要色彩繽紛,把彩虹飲食法一五一十地呈現在眼前。
中餐的糖色是副咖,主咖是各種鮮亮食物撐起來的多巴胺配色。
水果的出現形態不是餐后端上來的果切,而是佐餐元素。
草莓、車厘子、芒果、圣女果,點綴在盤子里,原本走美拉德色系的樸實中餐就明媚起來了。
而王炸水果無花果,搭進去又能平添低飽和度的高級感。
△@紫葉@瓜瓜是胖仙女
同樣高頻出現的甜品和酒水,能讓全桌的好看程度上升至少兩個度。可以量化的話,大概約等于小紅書的100個贊。
任何想做漂亮飯的商家,都得進修一下甜品和飲品功底。
當普通飯店只有檸檬水和瓶裝飲料的時候,能拿出賣相堪比烘焙店和酒吧的單品,差異化不就來了。
△@小椰沒煩惱
而氛圍感的大殺器,還要數飯菜本身之外的場邊元素。
第一層是木質桌子+厚重有質感的餐盤,洗刷掉一些流水線感,節奏慢了下來。
即使是在人滿為患的商場里,也像是有了方安逸吃飯的小空間。
△@京西姑奶奶@我是陽陽陽啊
第二層是上了些心思的中式布景和裝修設計。
桌上一般都有文藝風擺件,鮮插花或是小桌燈,再不濟也有個好看的水壺。
△@Kitty姐
裝修很少走大開大合的富麗堂皇風,往往圍繞著中式、極簡、禪意、原木、奶油風這些概念,削弱商務感,凸顯煙火氣里的那份小精致。
店里綠植隨處可見,營造一種鬧市中的世外桃源氛圍。
只要構圖得當、背景選得妙,也能假裝在雅致小院的私廚里享用晚膳。
△@Jessie:D @是靜靜吶
至于第三層,稍微不注意就讓前面的所有努力打水漂。沒錯,就是最搞人心態的燈光。
肉雞、火龍果等動植物們需要人工打光促進生長發育,人類也需要打光來穩定情緒。
眾所周知,燈光不對,后期修圖再努力都是白搭。
它影響飯張力、會改變環境給人的感受,更對拍出的人像好不好看起著一票否決的作用。
△@軒仙女
漂亮飯們所沐浴的燈光,都是偏暖黃掛的,避開了死亡頂光,從左右前后各個方向打過來。
歲月靜好的感覺拔地而起,家里長輩看了都得夸一句“讓人省心的好孩子,沒在吃的上虧待自己”。
心滿意足吃到漂亮飯,每周to do list又能劃掉一項,像是完成了某項自愿為其賦予價值的任務。
對想在忙碌工作中找呼吸口的年輕人來說,探店快成了生活方式。一大批平價漂亮飯的出現,讓大家可有的忙活了。
對于漂亮飯來說,主打的就是好看、出片。
這就天然地在社交媒體營銷時代有優勢,美美的圖、美美的視頻,比主觀描述有多好吃可高效太多了。
最近這幾個月火起來的這波相對平價的漂亮飯,多是小型連鎖店或獨立經營的門店。
它們本身不具備很強的品牌力,漂亮也怕巷子深,想攬客還得多線上營銷。
△一些餐廳經常使用相似度很高的探店文案
不少沖浪重度用戶都能感受到,漂亮飯推薦相關的內容對挑選餐廳決策的影響。
隨便搜窮鬼漂亮飯加上城市名,就有海量帖子吻上來。
為了盡最大可能撬開瀏覽者的心扉,用語已然通貨膨脹起來。
要寫漂亮飯,就不能只干巴巴說它漂亮,得透露它的漂亮帶來了什么效果、如何對人生產生影響。
“帶每一任去吃的漂亮飯”,就是一個典型示范,用情感生活的跌宕起伏襯托出心中至善至純漂亮飯的永恒。
超適合約會的漂亮飯,看上去就平平無奇、略顯平庸。
網感一流的高手采用的文案是,只帶嫡長閨吃的、吃完后升級加薪的、分手最后一頓飯......
可別嘲大家會被這種話術牽動,畢竟點評APP的分數越來越不具有指導性,冒著失去網絡信用風險夸下海口的網友的話,還是相當有蠱惑性。
倘若真翻車了,也有輕重之分。
輕一點的是口感、口味翻車,賣相發揮良好。
漂亮飯成為徒有其表的美麗廢物,在相冊里還能留些體面。
一部分人也能接受,就當花100塊錢買了擺拍道具、租借了出片場地,順便復習了一遍“漂亮不能當飯吃”這醒世恒言。
在海克財經的調研數據里,將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吃漂亮飯就是為了拍照,不要太難吃就行。
只要心態好,就不會被背刺到,“來一次拍個痛快就足夠了,又不當回頭客重復取景,難吃就難吃吧”。
重一點的翻車,是好吃和好看的雙重詐騙。
漂亮飯,就像出片的網紅打卡點一樣,吸睛點在于“漂亮”。
隨之帶來的問題是,主打這一標簽的餐廳會跟打卡點一樣,成為次拋型目的地。
想撈快錢的店,不看重有沒有回頭客,急著靠精修圖和廣撒網的虛假營銷把客人騙進來宰。
別人曬出來的是仙氣溢出的漂亮飯,火鍋也能顏值飛升成不敢相認的樣子↓
怎么輪到自己,漂亮飯就模樣大變。
疑心是被后廚穿了小鞋,還是應該怪自己拍照技術不夠高超。
好在消費者沒那么好騙,想好好開店的,一般還是會把“漂亮”這個關鍵賣點做到位的。
至于到底好不好吃、值不值得去排隊,就見仁見智了。
風正大的云貴川bistro,已經有幾個牌子逐漸擁有了姓名。
山野板扎、Ameigo梅果,在一二線城市開出了幾十家門店,大有把這一新菜系做成固定賽道的架勢。
與此同時,大家也有些審美疲勞。
網友總結出了一些雷同元素,從店名、菜品到裝潢、推廣策略,都透著股流水線復制粘貼味。
單價打不上去、很難蹭上高級感的韓餐,也開始往漂亮飯上琢磨。
Need把部隊鍋大醬湯做成創意融合料理,黃牛號炒到200塊、排隊號碼到了四位數。
北京頂流商場合生匯新開了家onni,被認為是抄Need的作業,“適合打卡拍照”出現在絕大部分評價中。
不能忽略的是,有不少吃過的人吐槽不怎么好吃、營銷名不符實。
漂亮飯現在正處于一個所有菜系都想來沾邊的階段 ,推廣火力猛。覺得自己發現了寶藏店的人多,覺得踩雷的人也多。
調研機構Fastdata極數發布的《全球Z世代消費洞察報告2024》顯示,相較于選擇產品本身,Z世代對體驗式消費有偏好,傾向于社交媒體上尋找消費靈感。
漂亮飯,相比普通賣相的飯,體驗性質更明顯,更容易在社媒上傳播。這些特性,讓它成為這個時代必然會出現并流行的一種“新菜系”。
小紅書官方營銷實驗室曾特別強調,要激發漂亮飯循環。
被種草、去吃、自發安利、更多人被種草,每個人都是漂亮飯風越來越大的一環。
當然,有人覺得漂亮飯本身就自帶貶義,“聽上去就沒有認認真真做美食的樣子”。
不過,吃飯原教旨主義者可能已經成為了年輕人中的少數,吃飯前拍照、愿意為菜品顏值支付一定溢價翻身成主流。
現在餐飲界卷成這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緒價值需要滿足,如果好吃到可以原諒一切是合理的,那好看到可以原諒一切似乎也沒啥問題。
“手機吃到才是真吃到”,花頓不算太貴的飯錢買到一些快樂體驗,對于疲憊打工人來說已經算回報率很高的事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