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暉 來源 | 首席品牌觀察
3月11日,中國商務部的一紙約談通知,讓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豪橫不起來了。
?圖源:@玉淵譚天
事情的導火索,是沃爾瑪對中國供應商的一波 逆天操作,即 要求他們降價 10%,以抵消美國政府對華加征關稅的壓力。
美國加關稅,憑啥要中國企業買單?這背后的離譜邏輯,是小學生都能一眼識破的程度。
而這場看似普通的商業糾紛背后,其實暗藏著中美貿易戰的硝煙。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可能是改寫全球零售業游戲法則的一個轉折點。
沃爾瑪被約談,后果很嚴重
二次上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的“特朗普衰退”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沃爾瑪和中國供應商矛盾的始作俑者,就是特朗普。
事實上,早在2月初,特朗普就以”芬太尼“為由無端指責,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2月底,特朗普再次加碼,宣布將在3月4日對中國再加征10%關稅;特朗普還表示,可能在4月2日對進口農產品征收關稅。
肆無忌憚地對中國供應商增加關稅,這意味著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企業會增加經營成本。為了穩住利潤,這些企業只能宣布漲價,進一步導致美國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
從各方面來看,特朗普的貿易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采購商品70%來自中國的沃爾瑪首當其沖。
但萬萬沒想到,沃爾瑪的腦回路和特朗普有一拼,不去抵制不合理的關稅加征政策,反而想著將關稅成本轉嫁到中國供應商身上。
根據知情人士說法,包括廚具和服裝供應商在內的部分中國企業,被沃爾瑪要求在每輪關稅調整中降價10%,這幾乎等同于讓供應商承擔全部新增關稅成本。
?圖源:華爾街日報
消息一出,遭到了中國企業的強烈抵制。
不少中國供應商表示,自身利潤本來就只有3%-5%,再降10%,等于給美國企業白干!
有的企業則直言,如果非要降價,只能偷工減料,最終坑的還是美國消費者,沃爾瑪的口碑也會崩塌。
此次商務部的“硬核約談”,其實就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中國的態度,也是在警告沃爾瑪: 加征關稅是美國的“自殘行為”,這口鍋,中國企業不背。
?圖源:@玉淵譚天
中國供應商,不當軟柿子
沃爾瑪此次逼迫中國供應商降價的劇情,讓人似曾相識。
回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為了降低終端商品的采購成本,沃爾瑪要求在交易中排除制造商的銷售代理,直接向制造商訂貨,并降低2%-6%的采購價,如果制造商不配合,沃爾瑪就終止合作。
雖然供應商對此政策的負面情緒很大,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被迫接受。
如今沃爾瑪故伎重演,目的其實別無二致,都是為了維住自己在美國“天天低價”的招牌。
從1962年開設第一家門店,至今60多年間,沃爾瑪能夠成為享譽全球的零售巨頭,憑借的就是“天天低價”的核心策略,背后離不開沃爾瑪構建的全球供應鏈優勢,通過在全球找尋物美價廉的供應商,繞過中間商賺差價,成功把價格打了下來。
?圖源:沃爾瑪中國官網
說白了,就是通過極致壓榨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讓利顧客。
所以,此次面對特朗普加征關稅的政策,沃爾瑪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繼續施壓供應商,而不愿得罪美國消費者。
但和上世紀80年代相比,如今中國供應商已經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而是沃爾瑪離不開的大后方。
2021年,《南方周末》的報道顯示,沃爾瑪每年從中國本土采購的商品價值約1000億美元,占其全球采購量的25%左右。此外,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沃爾瑪約70%-80%的貨品都從中國本土采購。
有媒體估算,沃爾瑪在中國的直接供應商超過了10萬家,包括本地中小型企業、區域性龍頭企業和國際品牌等,覆蓋食品、日用品、服裝、電子產品等多個品類。加上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等制造業發達省份的間接供應商,沃爾瑪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不言而喻。
?圖源:沃爾瑪中國官網
這些都讓中國供應商有了集體反抗沃爾瑪“降價”這一霸道要求的底氣。
其實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與沃爾瑪合作過程中,這些供應商的利潤已經非常微薄,進一步降價,就成了倒貼的買賣。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的生意,中國供應商自然不能答應。
沃爾瑪“失火”
殃及“親兒子”
沃爾瑪還讓中國消費者氣憤的一點是,它的“又當又立”。
2月20日,沃爾瑪發布的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沃爾瑪全球總營收同比增長4.1%至1806億美元;營業利潤為79億美元,同比增長9.4%。其中,中國市場的凈銷售額同比增長27.7%至51億美元。
全年表現來看,沃爾瑪在2025財年全年的總營收同比增長5.1%至6810億美元。2025財年,沃爾瑪在中國市場凈銷售額約為203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1473億元) ,同比增長超13%。
看似喜人的財報,被外界看作是“回光返照”。沃爾瑪剛公布完喜訊,股價就應聲狂跌6%,市值蒸發了545億美元。
沃爾瑪的墜落,是有目共睹的。僅中國市場,2020財年至2024財年,其中國門店數量分別為412家、403家、361家、322家、296家,關店數量分別為9家、42家、39家、26家。
?圖源:沃爾瑪中國官網
行業寒冬下,沃爾瑪之所以還能寫出如此漂亮的財報,離不開“親兒子”山姆的助力。
有消息稱,山姆中國2024 年全渠道銷售額破千億,達到1005億元,占據沃爾瑪總營收的68%。
山姆在中國擴張有多快呢?
在其他大型商超紛紛閉店的環境下,山姆2024年在中國新開了6家店,其中第四季度開了4家。而累計近900萬的付費會員,就足以讓山姆狂攬至少23億會員費。
?圖源:沃爾瑪中國官網
中國消費者逛山姆,是沖著高品質定位,但近年來山姆不斷被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擊碎其塑造的“中產天堂”濾鏡。
無獨有偶,就在策劃這篇選題的這兩天,山姆和沃爾瑪相繼翻車了。
據媒體報道,多名消費者稱“山姆有機高鈣鮮牛奶”在保質期內疑似變質,牛奶變成絮狀并且伴有發酸發苦。
1818黃金眼則報道,一位丈夫在山姆APP上買了一條古馳腰帶送給妻子,結果發現腰帶有各種瑕疵,懷疑是二次銷售或者庫存貨。
此外,沃爾瑪也被爆出,貨架上正在售賣過期近一年的冷凍雞柳。
沃爾并非不可替代
一邊賺著中國市場的錢,一邊壓榨中國供應商;一邊用“高端人設”收割中產階層的會員費,一邊銷售無法讓人徹底放心的產品,沃爾瑪和山姆未免太把中國人當大冤種了。
而隨時可能爆發的供應鏈危機,讓沃爾瑪的傲慢與偏見,成了致命的毒藥。
口碑的下滑,信任的崩塌,中國消費者是否還會為品牌信仰買單,我們畫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更何況,中國零售業的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胖東來的爆火,永輝調改后的逆襲,重要的是,更多本土商超通過“直采模式”,也在壓縮成本,性價比完全不輸沃爾瑪。
而且,通過幾十年技術積累與供應鏈升級,在與沃爾瑪的商業價格博弈中,中國制造業完全可以“站著說不”,不用再看人臉色賺錢。
對沃爾瑪來說,若繼續“既要又要”,失去的不僅是中國供應商,還有13億消費者。
畢竟,中國市場可以沒有沃爾瑪,但沒有了中國供應鏈,沃爾瑪可能是天塌了。
*編排 | 三木 審核| 三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