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北京吉坤律師事務所
婚姻中,婆婆出資買房本是“親情支援”,但一旦涉及離婚分房,婆媳很可能從家人變“仇人”。房子究竟算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有?兒媳能否分走一半?
今天吉坤婚姻律師用真實判決揭開法律真相。
LAWYER
【一、婆婆出錢買房,法律如何認定歸屬?】
根據《民法典》第1062-1063條,關鍵看兩點:
出資性質:是贈與還是借款?
購房時間與產權登記:婚前買還是婚后買?登記在誰名下?
法律核心規則:
若婆婆明確約定為借款:需返還本金,房產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若婆婆未明確約定:默認視為對子女的贈與,但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時,可能推定為對夫妻共同贈與;
若房產登記在婆婆自己名下:與夫妻無關,離婚時不得分割。
LAWYER
【二、婆媳房產糾紛常見的3種典型情形】
情形1:婚前婆婆全款買房,登記在兒子名下
法律認定:屬于兒子婚前個人財產,離婚時兒媳無權分割。
例外情況:若婚后加兒媳名字或約定共有,則視為贈與,可能按比例分割。
案例:上海王女士婚前獲婆婆全款購房登記在丈夫名下,離婚時法院判決房產歸丈夫個人所有。
情形2:婚后婆婆部分出資,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
法律認定:若無書面約定,婆婆的出資視為對夫妻共同贈與,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均分。
翻盤關鍵:若婆婆能證明出資為借款(如借條、轉賬備注),兒媳需承擔一半債務。
案例:杭州李婆婆婚后轉賬100萬給兒子買房,登記在夫妻名下,但保留借條。離婚時法院判決房產均分,但100萬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
情形3:婆婆出資+還貸,登記在兒子一人名下
法律認定:若婚后用夫妻共同收入還貸,兒媳可主張 共同還貸部分+增值補償。
計算公式:補償金額=共同還貸本金×50% +(房產增值額×共同還貸比例×50%)。
案例:南京張女士婚后與丈夫共同還貸40萬(婆婆付首付),離婚時獲賠20萬+增值部分30萬,總計50萬。
LAWYER
【三、婆媳撕破臉的2大經典案例】
案例1:婆婆出資500萬買房,因一句話痛失半套房
案情:北京趙婆婆為兒子婚前全款買房,登記在兒子名下,但婚禮上公開說:“這房是給小兩口的禮物”。
判決:法院認定“贈與夫妻雙方”,離婚時兒媳分走50%份額。
教訓:口頭承諾也可能成為關鍵證據!
案例2:婆婆轉賬未留證據,300萬打水漂
案情:廣州陳婆婆多次用現金幫兒子還房貸,但無借條或轉賬記錄。兒子離婚時,兒媳否認婆婆出資。
判決:因證據不足,婆婆的300萬被認定為“自愿贈與”,房產仍按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教訓:現金出資風險極高,必須銀行轉賬并備注用途!
LAWYER
【四、防坑指南:婆婆出資買房的3個救命操作】
簽協議明確性質:
若為借款,簽訂《借款協議》并由夫妻雙方簽字;
若為贈與,書面注明“僅贈與自己子女一方”(參考《民法典》第658條)。
資金流全程留痕:
通過銀行轉賬并備注“購房借款”或“贈與兒子個人”;
避免現金交付,否則離婚時無法舉證。
產權登記慎加名:
若想保住房產,登記在婆婆或子女個人名下;
若登記在夫妻名下,即使婆婆出資,也可能被分走一半。
LAWYER
【五、兒媳應對策略:3招爭取權益】
要求加名:若婆婆婚后部分出資,盡量爭取將名字加入房產證;
留存共同還貸證據:保存還貸流水、裝修支出憑證,用于離婚時主張補償;
協商置換共有產權:若婆婆出資較多,可簽訂協議約定份額(如婆婆占60%,夫妻占40%)。
結語
婆婆出資買房,本質是親情與利益的博弈。法律不保護“理所當然”,只認可“白紙黑字”。無論是婆家還是兒媳,提前規劃、明確約定,才能避免人財兩空。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1062-1063條、第658條(贈與撤銷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29、32條
轉發提醒:血緣難斷,房產易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