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全國兩會的召開,信托行業再次成為政策與法律討論的焦點。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信托律師,從今年兩會中與信托相關的議程釋放出的重要信號,無非兩點:一是怎樣發揮信托的服務功能,而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的修改建議。
那么今年兩會期間,有哪些信托相關的議題呢?
本文從法律視角梳理關鍵議題,并提煉實務建議。
一、
2025年兩會信托領域核心議程梳理
01
《信托法》修訂草案提交審議
時隔多年,《信托法》修訂正式提上日程。重點包括:
重新調整信托定義,明確信托財產獨立性的法律邊界,強化債權人保護與受益人權益的平衡;
規范“家族信托”專章,細化財產登記、稅務處理及跨境信托規則;
引入“受托人義務負面清單”,嚴控通道業務與資金池風險。
律師視角:修訂后的法律將填補實務中“同案不同判”的漏洞,但短期內可能引發存量業務合規整改壓力。
02
信托業風險處置與投資者保護機制升級
針對近年部分信托產品暴雷事件,兩會提出:
建立“信托業風險處置基金”,明確剛性兌付退出后的市場化化解路徑;
推行“信托產品穿透式監管”,要求底層資產透明度提升至公募基金級別;
試點“受托人執業責任險”,倒逼機構風控能力升級。
律師視角:投資者維權路徑將更清晰,但需注意“買者自負”原則下的證據留存要求。
二、
律師實務建議:提前應對挑戰
01
家族信托架構亟需“合規體檢”
新《信托法》可能要求存量家族信托補足財產來源證明、完善受益人分配條款。建議客戶盡快核查:
信托財產是否涉及“代持”或權屬爭議;
境外信托架構是否觸發CRS申報義務;
稅務籌劃是否存在“反避稅”漏洞。
02
機構受托人責任風險陡增
“受托人義務負面清單”將嚴懲違規剛兌、資金挪用等行為。建議信托公司:
完善內部合規審查流程,特別是非標資產投后管理;
對歷史項目開展“壓力測試”,提前制定風險預案;
加強從業人員合規培訓,避免個人責任連帶。
結語:在變革中尋找確定性
2025年兩會為信托行業劃定了“嚴監管、強服務、促創新”的主基調。對律師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我的建議事,唯有立足法律本質、前瞻行業趨勢,方能在不確定性中為當事人錨定價值。
(本文作者:吉坤律師事務所金融信托律師李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