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春,花開遍地,文心滿懷。
朱自清偏愛中山公園那幾株暗香苦寒來的“綠萼梅”,林徽因走進被“曲枝迎春”纏成金絲籠的九曲橋欄,史鐵生聽見地壇“古杏樹”尖上春天的呼喊,黛玉指尖拂過櫳翠庵“西府海棠”的花瓣,低聲輕嘆:“這花開得急,怕也敗得快呢。”
當林語堂還沉醉于昆明湖畔的“古白玉蘭”,楊絳先生已經開始期盼清華學堂的“江戶彼岸櫻”盛開,等那個戴眼鏡賞花的愛人回來。冰心的一日春里盡是大覺寺的“五寶桃花”,老舍《茶館》里常四爺遛彎的法源寺,“丁香雪海”開得正瘋,白的紫的攪作一團。
圖源@風衣
當燕山的風揉碎最后一粒冰晶,北京的春開始在花影里映現。
被文字親吻過的春天,正從時間的年輪與泛黃的書頁間滲出香氣——讓我們循著獨一無二的意境氣息,打開地圖,共賞花文。
無雪勝似雪
#01 朱自清《看花》
“北平看花,總想起中山公園那幾株綠萼梅。枝干虬結得厲害,花卻開得清峻。去年大雪壓折了南枝,今春竟從斷口處爆出更多骨朵。”
文中點位
中山公園蕙芳園南側“古梅遺韻”
觀賞花種
綠萼梅(花語:高潔堅貞)
觀賞花期
3月上旬(遇倒春寒可能延至3月中旬)
意境解碼
以暗香苦寒來的老梅自況
喻示知識分子在戰亂中的精神堅守
花株歷史
原文中生于1930年代的“老梅樁”已毀
現存花株為中日友好交流時移植的日本梅品種
許多春天的花兒都要等到清明后才陸續盛放,只因害怕“陰晴不定”的倒春寒。但被文人墨客譽為“東風第一枝”的梅花,卻獨享這份早春的清冷。
中山公園的梅園,位于蕙芳園南側,社稷壇西南側,面積約四千平米,共栽植梅花30余種110余株。我國三大種系的真梅種系、杏梅種系和櫻李梅種系,均能在園中觀賞到。
本組圖源小紅書@掬水
走進園內,青松翠竹環繞,攬芳靜謐幽香。纖長的枝頭似云霞疊翠,令人目不暇接。人走在樹下,宛若步入花海,滿目花開如云,周身暗香縈繞。
有人說,今年北京的冬天少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雪,無雪相伴的梅花總覺得稍有遺憾。但若在梅園中尋到朱自清偏愛的那幾株“綠萼梅”,看瑩白微綠的花骨朵在枝頭開得清俊,“無雪勝似雪”的美景,仿佛將整個春天都具象化。
明艷的金絲籠
#02 林徽因《我們的首都》
“濠濮間的九曲橋欄,被百年迎春的老枝纏成金絲籠。花影投在青石板上,恰似把《營造法式》的斗拱彩畫搬到了山水間。”
文中點位
北海公園濠濮間石橋畔
觀賞花種
曲枝迎春(花語:堅韌守望)
觀賞花期
3月中下旬(最佳觀賞時段:晨霧未散時)
意境解碼
建筑紋飾與植物形態交融交織
體現“天人合一”建物美學
花株歷史
原文中曲枝迎春花古樁因1955年改造移除
現存花株系1980年由潭柘寺移栽品種
時候常聽外婆唱一曲童謠:“迎春花,開黃花,像寶寶張開小嘴巴......”記憶里的春天,就是從赭石的曲枝冒出第一朵淡黃小花開始。如果迎春的名稱還不夠貼切,那它還有一個更具實的別名——“金腰帶”。
北海公園的曲枝迎春,在濠濮間的石橋畔,將光禿禿的橋欄纏成明艷的金絲籠。柔韌的枝條,是迎春花與建筑相結合的秘技。或許你總能在不經意的路邊花壇、高架橋頭、房屋墻角見到它,無論在哪,它總能引人注目。
圖源小紅書@去玩吧
畢竟,迎春花有自己獨到的展示方式——花雖小,但數量多,香雖淡,但顏色艷。就好像春天投下的一朵朵信號“小彩蛋”,告訴踏春游園的人們,它已經到來了。
桃紅松青 文人風骨
#03 巴金《懷念蕭珊》
“君宇墓前的桃花總在春寒里搶先紅透,仿若評梅先生未寄出的血書。我摘下眼鏡擦拭霧氣,恍惚見兩個灰布長衫的背影消失在桃云深處。”
文中點位
陶然亭公園高石墓東側“冰雪情桃”碑
觀賞花種
寒緋桃(花語:生死相守)
觀賞花期
3月底(北京最早開花的桃品種)
意境解碼
緋色寒桃沖破春寒倔強綻放
暗合巴金對亡妻蕭珊“在冰雪中燃燒的愛”
亦呼應高石革命愛情的悲壯
花株歷史
原文中寒緋桃為1984年巴金訪京時親植一株
樹苗取自其上海武康路故居庭院
原樹枯亡后園林部門用枝條嫁接培育二代樹
保留“巴金手植”銘牌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古人從不吝嗇對桃花的喜愛,熱烈的桃花是春天流露的飽滿的愛意,不藏著掖著,一串串緋紅占滿枝干,像火焰在燃燒。這份春光燦爛,無論是陶然亭公園的亭臺樓閣,還是廊橋小道,都能與之相互造景,美上加美。
但最引人入勝的,還是君宇墓旁的桃林。每年春到濃時,這里就會出現“桃紅松青”的妙境。緋紅似火的寒緋桃沖破春寒綻放,與青蒼挺拔的白皮松枝交相輝映。革命伉儷在冰雪中燃燒的愛,正如同盛放的花期,年復一年流傳下來。
本組圖源小紅書@菜頭小白
色紅暈若施脂,輕弱似扶病
#04 曹雪芹《紅樓夢》
“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
文中點位
大觀園櫳翠庵東側“海棠詩社”遺址
觀賞花種
西府海棠(花語:剎那芳華)
觀賞花期
4月上旬-中旬(與清代北京物候基本一致)
意境解碼
黛玉“嬌羞默默同誰訴”的性格
與“晨開暮合”的海棠花生物特性暗合
花株歷史
原文中西府海棠為清代后裔植株
原址依據脂批推測應在蘅蕪苑附近
現存海棠詩社為1996年改建
古人愛把西府海棠比作女子:“紅花五出,初極紅,如胭脂點點然”,也因此它還有一個別名喚作“女兒棠”。
《紅樓夢》中初次提及西府海棠,是第17回賈政興致勃勃帶領寶玉和眾清客逛新建好的大觀園。此時正逢春意盎然,路上遇到一棵盛放的海棠樹,賈政道:“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
西府海棠以紅艷、輕柔之態,掛在高挑纖細的枝頭隨風舞動,像正泛著春困的睡美人。也難怪寶玉會將海棠比擬黛玉:“色紅暈若施脂,輕弱似扶病。”
本組圖源小紅書@山貓
走進春天的大觀園,這座瑰麗的園子正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深藏院落的西府海棠,正悄然獨自綻放,無心抬眼望見的美人風致,仍舊令人目醉神迷。
瓊雕玉盞 繁花滿樹
#05 林語堂《京華煙云》
“樂壽堂前的十八株玉蘭全開了,月光下像懸著千百盞白玉燈。立夫突然抓住木蘭的手:‘你看這花,年年開得這般決絕!’”
文中點位
頤和園樂壽堂前院(東側臨湖區域)
觀賞花種
白玉蘭(花語:高潔守望)
觀賞花期
3月下旬-4月上旬
(近年因氣候變暖提前5-7天)
意境解碼
玉蘭象征姚木蘭的傳統堅守
與后溪河山桃的凋零形成命運對照
花株歷史
原文中玉蘭為1903年補植
其中一株為清代遺存(樹齡約150年)
2021年玉蘭花觀賞區加裝仿古護欄
圖源小紅書@韋苡珊CCPP
暖花開之時,皇家園林頤和園也到了賞花出游的時節。背靠萬壽山,前臨昆明湖的樂壽堂,平時古樸幽靜,只在玉蘭花開之時,才會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
樂壽堂的名字出自《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園內有前后兩進院落,錯落有致地栽種著數株亭亭玉立的古玉蘭。
樂壽堂的玉蘭盛景,自古就有“瓊雕玉盞,繁花滿樹”的美名。許多人慕名而來,除了觀賞玉蘭花本身的清美高潔,堂階處的銅鑄梅花鹿、仙鶴和大瓶,美輪美奐的皇家古建,都與曼妙的花朵相得益彰。
春天有比讀書更有趣的事
#06 楊絳《我們仨》
“鐘書總說清華園的櫻花比東京的更懂詩韻。那年他新得了近視眼鏡,非要湊近看花瓣上的紋路,鼻尖沾了花粉還傻笑——如今花依舊開,戴眼鏡的人卻再也不回來了。”
文中點位
清華大學清華學堂至二校門路段
(西側臨大禮堂區域)
觀賞花種
江戶彼岸櫻(花語:追憶往昔)
觀賞花期
3月底-4月初
(近年因校園熱島效應提前3-5天)
意境解碼
溫柔的櫻花,平靜而獨立
像心中永遠抹不去的愛人
花株歷史
原文未提及櫻花品種
清華校園內現存櫻花
多為大山櫻與吉野櫻的混交林
江戶彼岸櫻花株為2005年日籍校友捐贈品種
余冠英先生曾寫過一篇題為《清華不是個讀書的好地方》的散文,文中寫道:“春天有比讀書更有趣的事讓你做。”想象一下此刻的課堂,窗外鵝黃伴著細柳,笑靨迎人的碧桃,脂粉欲滴的朱梅,還有粉黛煙霞的櫻花,這繽紛熱鬧的春景,如何能讓人不心動呢?
清華園的四季都有其獨特的美,而春天最是多彩。處處萌發生機的頂級學府中,頂流“校花”莫過于櫻花。清華園中的櫻花分布很廣,綠園、主樓北側綠地等處都有種植,也有東京櫻、垂枝櫻等眾多品種。
本組圖源小紅書@風衣
不同品種的櫻花開放時間不同,從早春到春夏交接,前后交疊的盛放期總有延綿不絕的“花海”壯景。此時來到園內,拿一本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坐在秒速五厘米的落英繽紛下,看書中描繪的動人場景畫面徐徐展開,浪漫、思念、愛意,都融于此刻的美景與時間。
一人 一貓 一樹桃花
#07 冰心《一日的春光》
“大覺寺的古桃開得遲,卻開得莊嚴。守寺老僧掃著花瓣:‘倭寇炸了盧溝橋,可炸不動這四百年的桃根。’”
文中點位
敕建大覺禪寺四宜堂內
觀賞花種
五寶桃(花語:浴火重生)
觀賞花期
4月下旬(與城區溫差致晚開10-15天)
意境解碼
古桃嫁接重生
象征頑強的民族生命力
花株歷史
原文古桃在戰火中被炸毀
寺院現存3株古桃為1947年用殘根嫁接重生
2020年入選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名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遲開的古寺山桃,像是春天結束時最后的盛放,給新一年重生的四季之始,畫上完美的句號。
京西古剎大覺寺,有聞名遐邇的古樹,清泉,玉蘭,也還有幾株曾一度毀于戰火,又浴火重生的古山桃,讓冰心也為之動容。花開時節,絲柔綢緞一樣溫柔的粉花,簇擁在已露翠芽的枝條上,輕輕壓彎了樹尖。
本組圖源小紅書@自由的DAISY
此時的春天已有初夏的時韻,和煦的暖風,明媚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如果運氣好,在浪漫的山桃樹下漫步時,還能偶遇幾只在堂前階梯曬太陽的“寺喵”。一人,一貓,一園,一樹桃花,何其美哉!
勝地花開香雪海
#08 老舍《茶館》
“常四爺拎著鳥籠踱進法源寺,憫忠臺前的丁香開得正瘋。白的紫的攪作一團,倒比裕泰茶館里茶客們的臉色還鮮活些。”
文中點位
法源寺憫忠閣
觀賞花種
丁香(花語:天國哀思)
觀賞花期
4月中旬-5月初
(近年因城市增溫縮短至18-22天)
意境解碼
丁香群植形成的圣潔“雪海”意象
映射文中人物的集體命運
花株歷史
原文“憫忠臺”見于法源寺碑刻
老舍描寫“丁香雪海”場景
為1958年人藝改編劇本內容
法源寺的丁香,曾與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天寧寺芍藥并稱為“京城四大花事”。老舍用一個“瘋”字形容丁香盛放的景象無比貼切——每年四月初齊齊綻放,繽紛雅紫,濃郁芬芳。
法源寺的丁香幾乎遍布全寺,其中以大雄寶殿與憫忠閣之間的區域最盛,紫丁香大都集中栽種于此,開得最茂盛,花香也最濃郁。此時到訪,進門就能看見滿樹裹著淡紫色的祥云,掩映著法源寺的紅墻青瓦、雕梁畫棟。書中所描繪的“勝地花開香雪海”的絕妙美景,正如期上映,驚艷全城。
本組圖源@黃師傅
“賞丁香,以花為約;共詩話,以詩會友”,除了賞花,還可以參加獨一無二的丁香詩會。法源寺“丁香詩會”始于明代,現今于每年四月中旬盛花期舉辦,可深度體驗老舍筆下的文學場景復原從1924年到今,已連續舉辦滿百年。曼妙的詩詞歌賦做成書簽,藏于繁茂的丁香樹中,賦予了丁香更深厚的文學氣息。
而另一個有趣的傳說也與丁香有關。相傳,如果能在此間尋找到稀有的“五瓣丁香花”,就象征著找到了幸福。春天,尋花覽詩,或許那個幸運的人,就是下一個你。
京城之春,不止有花
文學賦予花“精神”,寫在書中的花,是作家心意的投影,也是時代隱藏的秘密。這一場京城春日文學賞花巡禮,游覽者從“看花是花,看花不是花,看花還是花”,完成三個階段的升華洗禮。
——“他朝若是同看花,也算與爾共賞游。”
當短暫的春天結束,落英繽紛墜地時,或許人們會淡忘花的模樣,期待下一季的風景。但文字里的春天與花,卻像情書一樣留下來:每當再次翻閱,那些站在北京春天里的文人,都將毫無保留地把關于花的故事,再講給你聽。
TO“玩樂粉絲群”又開放啦!
添加TO小助手即可獲得入群邀請!找到組織,交換情報,結識新玩伴,再也不孤獨!
群內不定期發放展覽/演出/活動福利!
編輯:大藍
撰文:一朵云
圖:豆瓣,其余見標注
封面:@風衣
當北京神秘叛逆“小姨”回歸縣城經濟適用“德華”
比起偏見,性價比讓濟州島一直“圈粉”
三月京城看展指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