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我還是堅定的認為,新能源汽車一定代表著未來。只可惜當時我買車的時候沒有懂行的人陪著,以至于吃了個小虧。但現在我開新能源汽車已經三年多,也算了解了普通人該買什么樣的新能源車。或許我以前踩過的雷,大家就不必再踩了。
第一個雷在電池上,現在的新能源車廣告都愛說“續航600公里,"充電15分鐘”,可我的車在零下3度時續航直接打五折。后來才懂,這和電池類型直接相關。
磷酸鐵鋰電池比三元鋰電池更耐低溫,尤其適合北方用戶。雖然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低些,但循環壽命多一倍,正常用五六年還能保持80%電量。那些標稱續航更高的三元鋰電池,實際用兩年就明顯衰減,換電池費用夠再買輛二手車。
第二個雷在充電速度上,這個雷更隱蔽。我的車標稱支持快充,實際在普通充電樁只能到50kW功率。有次在高速遇到同款車用800V高壓充電樁,人家充30分鐘夠跑400公里,我的車充1小時才跑200公里。
現在明白要選支持全域800V高壓平臺的車,這種車在適配充電樁上能實現3C以上充電倍率。預算不夠也要選120kW快充車型,否則節假日排隊充電時,別人都充完走了,你還在原地等。
第三個雷最糟心,是軟件系統。提車三個月時中控屏突然黑屏,空調、導航全失靈,重啟三次才恢復。售后說這是外包軟件的通病,要等廠家發更新包。
現在知道要選軟件自研的品牌,這些車企每月推送OTA升級,導航延遲、語音誤識別這些問題能及時修復。有朋友買的某新勢力車型,三年沒更新過車機系統,現在啟動倒車影像要等半分鐘。
第四個雷是智能駕駛功能,這個更要警惕。我的車宣傳L2級自動駕駛,實際車道保持經常畫龍。后來發現芯片算力只有4TOPS,新款車都到200TOPS了。
有些車企用舊硬件強行升級系統,導致自動泊車時雷達誤報。真正靠譜的智駕系統要硬件預留余量,激光雷達、高精地圖這些配置不能省。
第五個雷是二手車保值率。朋友去年8萬買的某品牌電車,今年二手只能賣5萬。而同價位油車至少能賣6萬。
后來發現電池類型、充電速度、品牌口碑都影響殘值。磷酸鐵鋰車型比三元鋰保值率高5%,支持超快充的比慢充車型多賣8%。小眾品牌尤其吃虧,有車型停產半年后,二手價直接腰斬。
雷講完了,講下購買建議吧。現在買新能源車,先查工信部備案的電池信息。南方用戶選磷酸鐵鋰夠用,北方優先考慮熱泵空調車型。充電功率至少120kW起步,最好有800V高壓架構。
軟件系統必須能持續升級,買前查查品牌過往的OTA頻率。智能駕駛別被宣傳迷惑,看硬件配置比看廣告詞實在。最重要的是考慮五年后的用車成本,電池衰減和保值率要提前算賬。
說到底,新能源車不是手機,買錯可能要虧幾萬塊錢。那些銷售不會說的電池秘密、充電門道、軟件真相,才是真正值錢的信息差。下次換車時,我一定要帶著這份避坑清單去4S店,再也不會被炫酷的大屏晃花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