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團中央、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新征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工作助力新疆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穩步擴大西部計劃在疆實施規模,更好服務新疆青年人才需求,健全完善“上下聯動”、“東西交流”、“對口招募”、“合作培養”等工作機制,做好宣傳動員,壓實招募省份團委和高校團委責任,選拔更多優秀青年人才赴疆服務。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額爾登桑近日被《中國青年報》報道,他在采訪中表示,他深刻感受到了國家對西部計劃志愿者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志愿者,他將始終堅守在服務西部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說到新疆,人們會想到廣袤的草原,浩瀚的沙漠,高聳的雪山和飄香的瓜果。可額爾登桑作為來自新疆巴州的本地人,卻深知在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之下,隱藏著匱乏的教育資源、落后的教學設施設備和孩子們求知的目光。
他是北京科技大學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志愿者,現服務于伊寧市第十九中學。2024年8月,他滿懷著建設家鄉的熱情,作為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回到我的家鄉——祖國的邊陲、一帶一路的橋頭堡,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在伊寧市第十九中學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在這里,他懷揣著滿腔的熱情與希望,立志要用自己的所學所悟,為祖國大西北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作為半個“本地人”,初到服務地時他積極向共同支教的伙伴們介紹本地的民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盡可能地幫助大家適應干燥的氣候和近三個小時的時差,只為讓大家能夠更快地融入這片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作為一名地理老師,隨著逐漸步入教學正軌,他開始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七年級的新同學們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地理對他們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再加上演示教具的不足,大多數同學難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對教材知識出現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
針對此現象,他在集體備課時向其他老師們尋求解決措施,經過集思廣益,老師們決定借著十一假期在七年級組開展“星辰大海·夢想啟程”太陽系模型手工大賽。通過地理學科特色活動加深同學們對教材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的理解,幫助同學們用手工來還原教材上的文字,引導學生養成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學習習慣。
除開展特色活動以外,他也有意識地在日常授課中向學生講授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例如新疆“三山夾兩盆”的特殊地形,以及用地理知識來分析伊犁河谷地區氣候濕潤的原因等。同學們也在他不斷的引導當中培養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顯著提高。
孩子們的眼睛是蒼茫戈壁里的星星。哪怕身處遙遠的邊陲,他們探索的目光卻從未黯淡,他常常跟學生們講,學習的意義不止在于獲得好成績,讀書是遍覽世界的眼睛,知識改變命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
作為走出新疆的學子,他深知自己肩負著怎樣的使命和責任。在回鄉的路上,他無數次目睹著高樓大廈逐漸遠去,連綿的荒漠和戈壁映入眼簾的落寞景象。然而,他更加堅信的是,勤勞的建設者們永遠不會停下腳步,敬業的教師們永遠不會放棄耕耘。新疆的明天,一定會因為他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而變得更加美好。
他說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會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揮灑青春的熱情與汗水,學會在挑戰與困難中自討苦吃,不斷磨礪自我,提升自我。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與眾多志愿者同仁一道,攜手并進,共同書寫新疆教育事業的新篇章,為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據悉,新疆自2003年實施西部計劃以來,一批又一批西部計劃志愿者從祖國各地來到新疆,奮戰在衛國戍邊、基礎教育、醫療衛生、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等各領域各方面,許多志愿者在服務期滿后選擇留疆扎根,成為建設美麗新疆的青春力量。2025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報名通道已開啟,新疆歡迎廣大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投身西部計劃,報效祖國、建功西部,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近期專題 歡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體工作室
來源 | 校團委志愿服務指導中心
責編 | 語菲
校核 | 芯芯
值班編委 | 小丸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