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網課交流群中的學友圍繞《詩經·北門》日課和《易觸》直播的一些討論。有興趣加入交流群的朋友,請至文末掃碼。圖片是《北門》日課直播時邊講邊寫的手稿。
金吾生: 昨天柯老師講解《詩經·北門》,講到船山所云“終窶且貧”所開啟的杜甫詩風,講到杜甫自覺渺小如“天地一沙鷗”,一如《泉水》中的衛女自知渺小如“毖彼泉水”,一如《綠衣》中的莊姜覺知“間綠寵顯于上而尊,正黃見疏于君反卑”的渺小。
然則,杜甫之志何曾稍墜哉,“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位卑不敢忘憂國之音,實開端于《北門》也。北門者,陰聚始衰之氣已露其端倪于北,已發其警于其門已矣。
而后今日方才讀懂杜甫“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嗚呼!而后今日才讀懂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這是《綠衣》般的政治洞見與遠識,這是《北門》般憂道不憂貧的志士之心啊!而后今日才讀懂杜甫“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矣。那些腦滿腸肥的同學嘲笑子美不識時務,而杜甫所見的同學則不過是“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耳。我子美所慕者大鯨也,我子美所游者溟渤也,雖然“以茲誤生理”,依舊“獨恥事干謁”也。此誠《中庸》所謂“知恥而后勇”者也。
史所記載的多為風光一時的“同學翁”們,多見驕兵悍將開國元勛之類的豪杰事跡。他們的勇與智,自非庸常所及,而他們所面對的敵人與兇境博弈,亦為極端殘酷之事。人性慘不忍睹的陰冷悲慘于斯已極矣。
詩與史相參,然后知“經史合參”的意義在于洞見要幾微而深,見識要遠大且堅。同時,既要看到在位者中的“螻蟻輩”,又當識取得勢豪強中的“平庸人”。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陳煒:《北門》詩作者給人的感覺——真實、質樸;甚至可愛。既如是、復何言?讀此詩于是便有除“銹”(虛假、浮華)的功效、使人覺得他耳朵中藏有那“定海神針”。
薏米:定歸一,歸一而懷詩心,詩由是而生矣。
金吾生:今天外出帶了五本書:影印版的《易觸》,《荷爾德林詩的闡釋》,這兩本為了上課用,都用到了。《林泉高致》是想路上讀的,今天光地鐵上就有一個多小時時間。《詩經原始》,《詩廣傳》是為了晚上的預習,這會兒想起來了,今天老師連上兩堂課很累,照舊要休息一下的,但也不算失算,因為昨晚才意識到每天的《詩經》課最好把《詩廣傳》也過一遍,而《詩廣傳》最好是“獨讀”為佳:一清早或深夜,或者長途的地鐵上吧。今天我試試看后者。
樸一:柯老師講《易觸》(見“無竟寓”視頻號主頁中的“直播回放”欄)。沒有時間的,可以看最后50分鐘。振聾發聵。講到要做善事,先要有本,發明本心,先認識自己。一個不會自愛的人是不會愛他人的。一個不會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愛人的。認識自己,即是認識世界。虛假的認識自己是自私的,是和認識世界是割裂、分離的。真實的認識自己的過程,就是認識世界的過程。要回到真正的自我和天息息相關。回到天人合一處。
由“自”開始,古人稱為己之學。乾卦并不在外,就是我自己。自己之所為自己的最深層的本源。乾坤生萬物,上帝造萬物,有什么區別?中國民間的造物,也是外在的造物。易經的造物是內在的,是基因造物。是生育模式,不是制作模式。乾生父,坤生母。每個人都帶著乾坤的基因。每個人、人性中都有自強不息的可能性,那就是你的乾卦,就是你的自強不息,每個人都有受制于天的,天命之謂性。都包含著天行健的天性。天行健就是你的本性之天。是你之為你。獨,見獨,不是原子式的個人主義,不是楊朱之為我。所謂獨就是全體。你通過認識自己身心中,本質固有的,而來激發自己的自強不息。
掃上圖二維碼參加詩經日課后,可加我微信daolisy,申請加入網課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