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臺灣的PC企業華碩舉行法說會,指出印度一家企業嚴重延遲支付貨款,可能導致這筆貨款無法收回,而將這筆收入列為呆賬,這是又一家中國企業被印度坑,此前中國手機企業在印度已深受其苦。
華碩這筆貨款高達11.8億元人民幣,采購了這批服務器的印度企業是Yotta集團,隨著這幾年AI的興起,這家企業也大舉進入AI市場,提供云端服務,因此大手筆從華碩采購服務器。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分出去的和碩也在印度被坑,和碩是一家代工企業,大約在2020年赴印設廠,但是去年和碩被迫將和碩印度工廠的控股權交給印度財團塔塔,此前塔塔已強行收購了另一家代工廠緯創,讓這些代工企業在印度深受打擊。
此外中國手機這幾年在印度也遭受了不小的打擊,中國一家手機企業在印度與富士康合作生產手機,目前這家代工廠的大約七成訂單被迫交給印度本土代工廠,導致富士康在印度的這家工廠大舉裁員;后來又傳出要沒收這家手機企業的數十億存款。
另一家中國手機企業則被迫低價出售印度分公司的股權,這一切都與印度財團在當地的強勢有關,印度財團試圖通過這些方式強勢介入手機行業,從中分羹,而外資企業面對印度財團的強勢無法反抗,導致大批外資企業紛紛撤離印度市場,一度導致印度注冊的外資企業注銷了1700多家,占印度外資企業大約三分之一的比例。
印度屢屢坑外資企業,因此印度有外資墳場的“美譽”,最著名的當屬十多年前沃達豐收購李嘉誠在印度的電信公司,印度對沃達豐開出數十億罰款,后來印度甚至緊急修改法律追溯一大批外資企業開出130多億美元的罰款,在國際上沸沸揚揚,最終在西方的壓力下不了了之。
美國企業也屢屢在印度吃癟,其中福特公司在印度設立的企業運營近十年時間,虧損數十億美元,最終福特不得不將印度工廠以9000多萬美元賣給印度財團,隨后福特還賠償了一大筆給離職的員工才能離開印度市場。
印度的強勢,讓許多外資企業對投資印度聞之色變,但是由于印度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它又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國,許多外資企業仍然看好它巨大的市場,因此即使懼怕印度“外資墳場”的名號,但是后繼者仍然不斷。
這次華碩在印度收不到貨款其實已不是第一家企業有如此遭遇了,此前有不少中國企業就有類似的遭遇,一些中國企業在收到印度10%的訂金后發貨,后續貨款難以收到,由此導致不少中國企業在獲得印度的訂單后往往要求全數支付貨款后才發貨,引發印度商務部長指責中國企業損壞印度商譽,但是印度企業以往的惡劣行徑,已讓中國企業深受其害,因此中國企業仍然堅持付全款才發貨。
這次華碩的遭遇無疑進一步凸顯出印度企業確實沒有太強的商譽可言,對于印度的訂單要求付全款才發貨才是最合適的舉措,否則華碩這種雞飛蛋打的結果將一再上演,尤其是那些強勢的印度財團,對印度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印度很難通過法律訴訟贏得貨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