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是上周會議的核心思想。所以接下來的主線肯定要圍繞這個方向來做。
其中deepseek和人形機器人是繞不開的兩個方向,一方面是他們前期都走出了足夠的空間和賺錢效應,另外一方面接下來政策扶持也都主要集中在這里。
當然短期這兩個方向都開始分化了,市場也正在高低切換,選谷才是關鍵。如果你對這個方向的操作沒把握,強烈推薦大家關注金田哥。去年他的收益絕對是圈內的佼佼者,近期他在公眾號公布的幾個人形機器人大牛標,都吃了大肉,均是公眾號提前發布,歷史文章可查。
接下來他看好AI+智駕補漲,大家可以關注下方公眾號,查看他布局的標!
作者 | 燕大
大廠“強制下班”,到底是不是被歐洲議會的一紙禁令給倒逼的?
網上有人斬釘截鐵,說歐盟的《禁止強迫勞動法案》明確規定,只要產品的生產過程涉及非5天8小時的工作制,這些產品就將被歐盟拒之門外,甚至自愿加班也不行,而且法案也及其苛刻,哪怕一臺冰箱的一個零部件用工時間超過40個小時,歐盟都會拒絕整批商品入關。
再結合這幾天美的、大疆、海爾等大廠“強制下班”,似乎發現新大陸,找到正解了,原來“強制下班”都是歐盟的功勞。
必須得承認, 這種論調的確具有極強的煽動性,很容易就把人的情緒帶到珠穆朗瑪峰。
但稍微動點腦子就發現這種說法有太多漏洞,如果非5天8小時工作,甚至連自愿加班都不行,那美的員工晚上18點20被HR“驅逐”、大疆保安21點清場鎖門,算下來不還是超過8小時了嗎?!
還有海爾,網傳海爾發布全面落實雙休制的通知,“實行雙休,周六不準來公司,食堂也不提供飯食,特殊情況需要加班的,必須提前一周審批”,海爾也向界面新聞否認有這個通知,并沒有說強制員工雙休。
不知道那些拉大旗扯虎皮純帶節奏的貨,對這些問題作何解釋。
網上的信息非常發達,但很多人是不具備分辨能力的,其實只要稍微刨根問底一下,很多東西往往壓根就經不起推敲。
歐盟去年出的這個法案到底說了什么,還得抽絲剝繭去找原文。我找了原文如下,用翻譯軟件大概看了下,反正我是沒發現說每天超過8小時或每周超40小時,甚至自愿加班都算強迫勞動的。
別說歐盟這個法案里沒有對工時有約束,就算里面提到的國際勞工組織29號公約定義的強迫或強制勞動,國際勞工組織的文件也是公開的,也壓根沒提及8小時或40小時的事兒。
而且,連歐盟自己對工時的標準都是每周不超過48小時,又怎么可能對進口商品的生產工時要求的比自己還嚴格呢。
很明顯,這個信息就是個虛假信息,不知道從哪個媒體的嘴里說出,然后被反復抄襲轉載,也不論對錯,反正就是三人成虎、以訛傳訛。
那么,幾個大廠的“強制下班”與歐盟這一法案有沒有關系?
歐盟這個法案有一段翻譯過來如下,
沒提具體時間限制,但像 “過度加班”或者超長加班這樣的表述還是有的。
如果它要在“過度加班”等相關問題上尋找突破的話,有了這個法律依據在,它就可以對進口商品說NO。
從這個角度,歐洲這個法案確實會對眾多出口企業或者在歐洲投資的中資企業產生一定影響,至少在合規上要更完善。
歐盟之所以搞這個法案,原因其實并不復雜。
以前中國面臨資金短缺、技術落后等問題,很長一段時間處在“襯衫換飛機”的時代,具有先發優勢的歐美品牌大量涌入中國,從家電產品、醫療設備到船舶、汽車制造、鐵路技術乃至芯片制造等等,洋產品價格便宜質量又好,從克林頓這種外國精英和一些國人也不斷輸出全球產業分工、中國就該集中資源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論調,自主研發被貼上“低效”“浪費”標簽。
很多人形成路徑依賴,在很多領域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但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高端制造產品大量依賴進口,短期利益驅動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前期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積累和轉移資本,逐步通過合資引進、市場換技術來走“捷徑”獲取技術,尤其是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及科技封鎖、中企被制裁,也將國人驚醒了,關鍵技術必須得掌握在自己手上,心態全面轉向“自主創新”。
然后大家近幾年才看到,例如中國光伏產品占據全世界70%的市場,尤其是2022年初俄烏干架之后歐洲面臨能源危機,它有能源安全需求,中國有全產業鏈成本優勢和技術高效迭代優勢,中國制造又進一步鞏固了主導地位。
對歐美家庭來說,中國制造覆蓋的不止紡織品,從家電、電機到汽車,從新能源電池到太陽能光伏板,再到先進的無人機,包括芯片都卷到海外,2024年中國都出口了近3億顆,金額高達近1.2萬億人民幣。
光伏板甚至賣到了白菜價, 對歐洲許多人來說很多商品也是“造不如買”,歐盟站到了七八年前甚至二十年多年前中國的位置上,雙方角色對調了。
中國大量往歐州出口商品,歐盟這個法案,本質也是讓制造業回歸,讓歐洲“再次偉大”,變相設置貿易壁壘,給本土制造業的發展爭取時間空間。
這個法案本質上是個博弈的籌碼。
近年來,尤其是俄烏開打之后,中國與歐洲的貿易聯系愈發緊密,2023年中國和歐盟就互相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而歐盟則位列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換句話說,別光看我往你那出口得多,你也沒少往我這出口,都是相互的。
如果他們像特朗普加關稅一樣的動用攻擊性直觀的手段,那咱們這邊也絕不會手軟, 不論是誰掀起貿易戰,都會照打不誤。
所以,別把國內的“反內卷”跟歐盟的所謂強迫勞動法案混為一談,完全是兩碼事。
歐盟法案基于的是貿易保護,而我們的反內卷是什么,我昨天講,國內行業企業極限內卷,對國家這個大家庭來講就兩個字——內耗。
行業有內耗,企業內部也有內耗,像無效加班、表演式加班就是無效內耗,除了帶壞企業風氣透支員工,沒有任何實質好處。
內耗不但會讓所有人精疲力盡,也會將財運拒之門外,畢竟天天互相內耗,還哪來的精力搞錢呢。直接結果就是少數人吃到肉,多數人只能喝到湯甚至湯都喝不著。
從整治行業內卷式競爭,到勞動法規則細化、讓企業內部反內卷,顯然政策面是看到了內耗對經濟民生的傷害。
跟所有理智的家長一樣,國家也不會允許自家陷入內耗之中。
(文首部分僅供參考,非本號所寫,與本號無關,不作任何投資推薦,也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