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第一筆款已經到賬了!”接到回訪電話時,某物業管理公司工作人員難掩欣喜,連連道謝。這起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及關聯執行案,在廣州法院的調解下實現“一攬子”化解,既避免了衍生糾紛,更讓雙方握手言和。
近年來,廣州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解紛觸角向基層治理末梢延伸,探索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與行業專業調解協調聯動的多元解紛新路徑。2024年,推動17.07萬件矛盾糾紛化解在成訟之前,調解協議自動履行率保持在95%以上。
擴大多元解紛“朋友圈”
3519名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
某公司因經營陷入困境,計劃裁員百余人,2024年初,部分認為自身權益受損的員工提起勞動仲裁,并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公司運營也因此“雪上加霜”。
得知該情況后,廣州天河法院智慧城法庭及時協調轄區街道、司法所等單位共同介入,跟進仲裁案件進展,全面排查糾紛原因并定制調解方案。經過多輪調解,最終促使部分員工與公司達成和解,并撤回財產保全申請。
智慧城法庭協調街道、司法所等單位一同化解勞資糾紛
定分止爭只是第一步,推動糾紛源頭化解才是目的。該法庭主動延伸服務,為公司出謀劃策:一方面,指導公司優化融資方案、裁員分流方案,幫助其度過難關;另一方面,協調公司所在的工業園區給予租金優惠,并將部分離職員工推介至同類型公司就業。
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離不開社會各方協同參與。依托“啟德·諧和”多元解紛中心,廣州法院會同行政部門、群團組織、行業協會等全市266家單位在住建、金融、知產等重點行業領域協同對接,形成資源共享、力量統籌的工作格局,解紛“朋友圈”進一步提質擴容。
在荔灣,打造“共享法庭”司法驛站,深入轄區街道開展指導調解;在白云,與司法局共建全市首家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在花都,與民政局聯合成立山茶花工作室,推動各類家事糾紛實質性化解;在番禺,成立大調解中心,不斷織密跨部門基層治理網絡……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近年來,廣州法院持續充實專業調解隊伍,建立名冊,組織3519名特邀調解員在訴前、審前、執前參與調解,專業涵蓋法學、醫學、管理學、金融學、心理學等領域,調解案件類型覆蓋八成以上民商事糾紛,持續為糾紛多元化解提供專業支撐。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8.2萬件糾紛市場化調解解決
“企業各有難處,大家各退一步共度難關,以后還可以繼續合作。”在素有“牛仔之都”之稱的增城區新塘鎮,一起涉牛仔服裝加工案件在法庭的調解下得以成功化解。
在當地牛仔服裝產業促進會的見證下,雙方現場簽署了調解協議,法官還就牛仔服裝產業中常見的法律風險點現場進行了交流答疑。
新塘法庭在新塘牛仔服裝產業促進會調解一起涉牛仔服裝洗水加工案件
這是增城法院運用“法院+商會”模式成功調解的涉企案件之一,也是全市法院服務企業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廣州法院持續發揮專業性行業調解優勢,推動商事糾紛化解提質增效。針對部分行業糾紛多發情況,量身定制解紛方案:
去年1月,廣州法院向住建領域行業協會、企業代表開展專題宣講,提高糾紛解決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面對傳統消費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帶來的糾紛問題,南沙法院引進廣州金融權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專業調解機構,充分發揮第三方調解的專業優勢……
南沙“攬和”多元解紛中心在法官遠程指導下成功調解糾紛
針對金融借貸糾紛數量龐大、標的較小等特征,采用“示范訴訟+類案引調”機制,同時,綜合運用前端保全、訴前鑒定“以保促調”“以鑒促調”,有效提升了解紛效率。
2024年,廣州法院在金融商事等領域引導“市場糾紛市場解”調解模式,以更專業高效、花費更少的方式化解糾紛8.2萬件,為24.6萬名當事人節省訴訟費1.1億元。
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的加持下,矛盾糾紛化解“快車道”也更加暢通。通過積極推動特邀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入駐廣州法院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讓民商事糾紛得以全流程線上化解,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源頭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205名法官進駐街鎮型綜治中心
基層治,天下安。近年來,廣州法院主動融入“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205名法官進駐180個街鎮型綜治中心,通過指導調解、巡回審判、以案釋法等,切實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和韻”調解室依托5G網絡調解平臺進行線上調解
“和韻”駐街調解工作站是海珠法院創新打造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名片,如今已在轄區18條街道全面鋪開,不僅創新運用法律風險提示、訴前禁止令等司法手段將矛盾“止于未發、化于萌芽”,還定期提煉調解經驗、向街道推送調解案例,贏得了街道社區的廣泛好評。
廣州各街鎮人口、發展情況各異,社會治理更需精準施策。依托“庭所共建”“楓橋法亭”等機制,法院共在街鎮、村社建立基層解紛站點279個,提供糾紛就地化解的“最小支點”。
比如,越秀、黃埔、花都法院等積極參與推進“無訟社區”建設工作;黃埔法院依托司法大數據量化分析街鎮糾紛狀況,因地施策、靶向治理,推動17個街鎮10種易發糾紛數量下降23%;從化法院依托“三人調解小組”“綜治微法庭”等,有效拓展矛盾糾紛化解途徑。
推動跨境糾紛多元化解
選聘58名港澳臺和外籍特邀調解員
涉外、涉港澳臺糾紛的當事人通常不在同一地,針對此種情況,廣州互聯網法院推出了全國首個跨境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讓當事人可在線上走完解紛流程。
目前,該平臺匯聚高校、行業協會等44家調解組織共346名調解員,為當事人提供英語、葡萄牙語、粵語等多語言在線調解,共同探索因地制宜、因網制宜的跨境糾紛化解路徑。
在廣州,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近年來,廣州法院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著力打造多元解紛新路徑。其中,依托全國首個涉港澳案件在線授權見證平臺——“AOL授權見證通”,讓境外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隔空“零成本”完成授權委托,這一做法目前已在全國60多家法院、近5000件案件中適用。
積極聘任港澳特邀調解員、激發大灣區調解活力是優化跨境解紛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2024年,廣州法院選聘58名港澳臺和外籍特邀調解員參與跨境解紛,精準提升不同類型糾紛化解質效。
越秀法院特邀香港調解員參與調解一起廣交會跨境商事糾紛
“下一步,廣州法院將繼續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促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實質化解,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更多法治智慧。”廣州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南方日報 廣州中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何雪娜
采寫:張雅慧 謝君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