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獨立以來,捷達(參數丨圖片)已經走過了6年的時光。然而,距今為止,其銷量仍與捷達作為單一車型時相差甚遠。數據顯示,2024年捷達品牌終端銷量為120001臺。相比上一年同期,捷達汽車的銷量下滑了25.9%。
捷達品牌的衰落,首先源于產品矩陣的嚴重滯后。自2019年獨立以來,捷達僅推出四款車型,其中三款(VA3、VS5、VS7)長期占據銷量主力,而2024年新上市的VA7被業內譏諷為“速騰換殼”——沿用大眾速騰的1.4T+7速干式雙離合動力總成,僅對外觀進行微調,起售價卻高達9.97萬元,與優惠后僅8.9萬元的速騰形成價格倒掛。這種缺乏誠意的“套娃”策略,在與吉利星瑞、奇瑞艾瑞澤8等車型的對比下顯得尤為尷尬。
以VA3為例,作為老捷達的替代者,其6.78萬元的起售價并未帶來性價比優勢,反而因配置羸弱、設計陳舊被長安逸動PLUS、比亞迪秦PLUS等競品全面碾壓。更致命的是技術迭代的停滯。當大眾集團已逐步將1.4T發動機升級為1.5T EVO時,捷達車型仍固守老舊動力系統,智能化配置更是嚴重缺失。2022年宣稱的“雙擎技術及純電方案”至今未見落地,新能源領域僅停留在口號階段。
昔日的捷達以皮實耐用著稱,但獨立后的質量崩塌徹底摧毀了這一口碑。中汽研2020年碰撞測試中,捷達VS5成為同批次唯一未獲五星的車型,僅得四星評級,被戲稱為“五星批發部的漏網之魚”。第三方投訴平臺上,輪胎開裂、車身生銹、天窗漏水、方向跑偏等質量問題投訴量居高不下,其中輪胎問題占比超過30%,暴露出成本壓縮下供應鏈管理的失控。
質量問題與價格策略形成惡性循環。為維持低價優勢,捷達在車身材料、隔音工藝、電子配置等方面大幅減配,VS5甚至被曝使用低端輪胎品牌。這種“看得見的降價,看不見的縮水”策略,讓消費者形成“捷達便宜沒好貨”的認知,進一步削弱品牌信任度。
捷達的定位尷尬使其深陷“上下夾擊”的泥潭。作為一汽-大眾旗下最廉價品牌,其初衷是與自主品牌爭奪下沉市場,但實際表現證明這一策略徹底失敗。2024年,捷達銷量占比僅為一汽-大眾總銷量的7%-9%,較獨立前的15%-16%大幅縮水,卻需要母公司持續投入渠道建設與品牌營銷,成為集團轉型的沉重包袱。更諷刺的是,大眾品牌自身為應對價格戰,已將速騰終端價下探至8.9萬元,直接侵蝕捷達VA7的市場空間,形成“兄弟相殘”的局面。
品牌形象的低端化與營銷乏力加劇了捷達的困境。有媒體報道,有經銷商為提升銷量,私自將捷達車標更換為大眾VW標,甚至將VS5與奧迪Q2L進行對比宣傳,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不僅暴露了渠道管理的混亂,更凸顯品牌價值的坍塌。相較之下,自主品牌通過國潮營銷、技術發布會、用戶生態運營等手段持續提升品牌溢價,而捷達除邀請明星代言外再無亮眼動作,在年輕化、高端化的市場趨勢中徹底失聲。
主編點評
捷達既未能延續“國民神車”的性價比優勢,又缺乏應對產業變革的戰略魄力,最終在質量危機、產品老化、定位模糊的多重打擊下走向邊緣化。當“捷達”二字從品質象征淪為市場棄子,其命運早已注定:這不是一次短暫的低谷,而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