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這野菜要多吃,聞著臭吃著香,季節性強,3種做法真香!
清明時節,春風和煦,萬物復蘇,正是大自然饋贈最為豐富的時期。在這個特殊的季節里,有一種野菜悄然生長,它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季節性強的特性,成為了餐桌上的寵兒——它便是艾草。艾草,學名艾葉草,自古以來便被視為藥食同源的寶貴植物,尤其在清明前后,其嫩葉最為鮮嫩,食用價值極高。
艾草不僅僅是一種食材,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草“溫經散寒,祛濕止血”,被廣泛應用于中醫理療和民間偏方中。此外,艾草泡腳、艾灸等養生方式,也因其顯著的保健效果而受到人們的青睞?,F代研究表明,艾草富含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種生物活性,對于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盡管初聞之下,艾草帶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臭”味,但一旦入口,那份獨特的清香便瞬間征服味蕾,令人回味無窮。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探索艾草的三種美味做法,感受這份來自自然的饋贈。
一、艾草青團: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在江南地區,清明吃青團是一種流傳已久的習俗,而艾草則是制作青團不可或缺的靈魂原料。將新鮮采摘的艾草洗凈,放入沸水中焯燙片刻,撈出后立即過冷水保持色澤翠綠,隨后擠干水分,剁碎或打成泥狀。取適量糯米粉與粘米粉混合,加入艾草泥,揉合成均勻的綠色面團。餡料方面,可選擇傳統的豆沙、芝麻糖,或是創新的咸蛋黃肉松等,根據個人口味包裹進去。
搓圓后墊上油紙,放入蒸籠中大火蒸制約15分鐘。出鍋時,一個個晶瑩剔透、散發著淡淡艾草香的青團便呈現在眼前,軟糯的外皮包裹著豐富的內餡,一口咬下,既有艾草的清新,又有餡料的香甜,是春天不可錯過的美味。
二、艾草煎蛋:家常餐桌上的清新之選。
艾草不僅能夠成為甜品的點睛之筆,與蛋類食材的搭配同樣能碰撞出別樣的火花。選取艾草嫩葉,洗凈后切碎,與打散的雞蛋液混合,加入少許鹽調味,攪拌均勻。平底鍋預熱后,倒入適量油,待油溫五成熱時,緩緩倒入艾草蛋液,輕輕搖晃鍋體,使蛋液均勻鋪開。
待底部煎至金黃,輕輕翻面,繼續煎至另一面也呈金黃色即可出鍋。這道艾草煎蛋,色澤翠綠與金黃交織,香氣撲鼻,艾草特有的清香與雞蛋的鮮美完美融合,既簡單快捷,又不失為一道營養均衡的家常佳肴,尤其適合忙碌的上班族或學生群體。
三、艾草湯:溫暖身心的春日滋補品。
在乍暖還寒的清明時節,一碗熱騰騰的艾草湯,無疑是溫暖身心的最佳選擇。將艾草洗凈后焯水過涼,豬骨放入砂鍋中,加入足夠的清水、蔥姜和料酒,大火燒開后撇去浮沫,轉小火慢燉約半小時。雞蛋洗凈后煮熟,撈出來去殼備用。
接著把雞蛋、艾草都放入肉骨頭湯中煮開,再轉小火燜煮一會,讓艾草的營養成分充分融入湯中,期間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食鹽調味,再加入少許枸杞增添色彩與營養。燉至肉質酥爛,湯色呈淡綠色時,即可出鍋享用。這道艾草湯,湯色清澈,味道鮮美,艾草的藥用價值在此得以體現,不僅有助于驅寒暖身,還能促進消化,增強體質,尤其適合體質偏寒或易感風寒的人群。
清明前后,艾草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這個季節不可多得的美味與健康之選。無論是作為傳統節日食品的青團,還是家常餐桌上的清新煎蛋,亦或是溫暖身心的滋補湯品,艾草都以它獨有的方式,講述著春天的故事,傳遞著自然的恩賜。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里,不妨親自動手,嘗試制作幾道艾草美食,不僅滿足了味蕾的享受,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與致敬。讓我們在品嘗艾草的同時,也感受到那份來自大自然的純粹與美好,讓身心在這份清新的滋味中得到滋養與放松。
關于艾草的3種好吃做法,就分享到這里,朋友們,艾草怎么做最好吃?大家還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薦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愛喜一起分享,廚藝有限,請多多指教。
感謝大家的閱讀,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覺得有用的點個贊,歡迎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別忘了關注一下,我們明天再見。
本文由愛喜聊生活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