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靈魂的,博學是頭腦的,二者不能簡單地劃等號。
——坤鵬論
第十二卷第八章(2)
原文:
于是,這本體所以是如此,該已清楚了。
但我們不能忽忘,“這樣的本體是一個或不止一個”這問題,
如其不止一個,則究有多少。
解釋:
于是,這實體就是如此應該是很清楚了。
但我們不能忘了這個問題:“這樣的實體是一個還是不止一個”,
如果不止一個,那么到底有多少個?
原文:
我們也得提到,各家于這可能說明的本體既未有說明,其為數若干自更沒有人注意。
解釋:
我們也不得不提到,各思想家對這個可以說明的實體并沒有進行說明,它的數量多少就更不會有人去注意了。
原文:
意式論并不研討這一問題,
意式論者以意式為數,而他們的數有時無限,有時限止為10;
至于為何列數應該恰恰是10,他們并未作任何精確的實證。
解釋:
理型論并不去探討這個問題,
理型論者把理型作為數,而他們的數有時是無限的,有時又限定在10;
至于為什么剛好是10呢,他們也沒有給出什么確鑿的實證。
這也可能與畢達哥拉斯的觀念相關,因為柏拉圖確實繼承和借鑒了不少畢達哥拉斯的理念,特別是數學方面的,
畢達哥拉斯認為,數字10是完美無缺和包羅萬象的,它可以由不同的素數相加組成,同時蘊含著所有音樂與藝術的比例。
就像一個三角形的物體是由“四、三、二、一”這四條線組成的,這叫十的“四數組”。
10可以通過很多種有趣的方式得到:通過相加,1+2+3+4;通過1的平方和3的平方之和等。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10代表了這個世界,被稱為“宇宙”。
并且,10是神圣的,要對其懷著虔誠之心宣誓,例如他們會這樣念道:
“是他將十的‘四組數’賜給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這是永恒的自然的根源?!?/p>
原文:
我們卻必須由預擬的假設與分析,詳論自己所提出的問題。
解釋:
我們必須根據事先擬定的假設與分析,來論述這個問題。
原文:
第一原理或基本實是創作第一級單純永恒運動,
而自己絕不運動,也不附帶地運動。
解釋:
第一原理或是基本實是創造出第一級類的單純的、永恒的運動,
而自己絕對不會運動,也絕對不被附帶地運動。
原文:
但因為被動事物必需有某物致使運動,而原動者又必須自己不動,
永恒而單純的運動必須由永恒而單純的事物為之創作,
解釋:
但是,因為被動的事物必有某事物使其運動,而原動者就其自身必然是不運動的,
永恒且單純的運動必是由永恒且單純的事物創造出來的,
原文:
又因為我們見到了所說不動原始本體所創作的宇宙單純空間運動以外,
還有其它空間運動——如行星運動——那也是永恒的
(凡物體之為圓運動者均屬永恒不息;這個我們已在“物學論文”中為之證明),
這些運動也必須各有一個永恒而自己不動的本體為之創作原因。
解釋:
又因為我們見到了所說的不運動的原始實體所創造的宇宙單純的空間運動外,
還有其他的空間運動——比如行星運動——那也是永恒的
(只要是物體做圓周運動的都屬于永恒運動;這點我們已經在物理學中為之證明),
這些運動也必是有一個自身不動的實體作為其起始之因。
原文:
星辰正因是某一類的本體,而成為永恒,致動于星辰者既必先于星辰亦必為永恒本體。
解釋:
星辰就正是某類本性為永恒的實體,那么致使星辰運動的就必然是先于星辰且必然為永恒的實體。
原文:
于是按照上所述及的理論明白地,這就必須有與星辰諸運動為數一樣多的本體,自己不動,永恒而無任何量度。
解釋:
于是,按照上述的理論,這點就很明白了:必須有與眾多星辰數量一樣的實體,它們自身不動,永恒且不具備任何的大小了。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