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顧:
莫女士幾年前購買了一份重疾險,近期因經濟壓力萌生退保念頭。她在網上看到“代理退保”廣告,聲稱可“全額退保”,便進行了點贊。對方便聯系客戶以“幫忙”為由,指導莫女士編造理由投訴保險公司后引導客戶簽署“咨詢協議”,交付定金。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聯系莫女士進行面談,莫女士拒絕見面,后公司工作人員上門尋找客戶,在與客戶的交談中發現有“代理退保”黑灰產的線索,耐心勸說莫女士勿信非法維權,并詳細為其講解保險條款內容,分析退保利弊。經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耐心介紹,莫女士才醒悟,愿意繼續持有保單。
案例分析:
“代理退保”黑產利用消費者對保險條款不了解、貪圖小利的心理,宣稱“全額退保”“無損失退保”,實則通過惡意投訴、偽造證據等手段,違背誠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線,不僅侵占消費者正當的投訴維權渠道和資源,阻礙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有效溝通,擾亂金融市場正常秩序,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
在“代理退保”黑產的誘導下,消費者可能面臨財產損失和信息安全隱患:一是收取高額費用,以“手續費”“咨詢費”等名義,收取高額費用,甚至誘導消費者貸款支付。二是泄露個人信息,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等敏感信息,存在信息泄漏風險。
風險提示:
退保需謹慎:消費者如受蒙騙退保正常的保險合同,不僅喪失風險保障,未來再次投保時,由于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
維權需理性: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機構產品或享受服務過程中發生糾紛的,可以直接向保險機構全國客服電話或當地保險機構投訴,主張民事權益。若消費者未能與保險機構通過協商解決糾紛,可以向行業調解組織申請調解。通過調解仍不能解決民事糾紛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合同約定,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中國人壽宜賓市分公司 供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