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網 用文學點亮夢想
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平臺
擁有二十多年圖書出版經驗
出版優秀文學作品 培育知名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網長期致力于圖書策劃、編輯、設計、出版、印制、發行和宣傳等工作,與國內五十多家大型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攜手打造高品質的出版品牌!
◆安排新華書店、京東、當當、淘寶等線上線下多渠道上架發行,國內外三百余家省市級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收藏!
◆詩歌、小說、散文、童話、傳記、志書、社科等體裁不限,均可出版!
◆圖書出版微信咨詢:2416378191
滄海一粟 同樣熠熠生輝
——讀文瀾珊長篇小說《山河故人》
作者:陳紅旗
2025年元旦剛過,收到了新年第一份禮物,就是文瀾珊的長篇小說《山河故人》。手捧沉甸甸書本時,亦感受到了書中故事的厚重,打開來閱讀更感覺到作家融貫于作品始終的一種情感,這份情感就是作者用將近十五年的青春和熱血對普通勞動人民的謳歌和贊美。掩卷沉思,更加理解了作家因深沉地愛而產生的濃濃的鄉情和人情。
小說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的南河灘村為立足點,展現了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這片土地孕育了深厚的農耕文化,西周的基業在此處落地生根,秦都也建在了北塬上的雍城,韓信出謀幫劉邦奪取關中的著名戰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在此處。作家文瀾珊就出生在這片土地,這里有陪她一起度過美好童年時光的小伙伴們,有看著她長大的父老鄉親們,她愛這里的山水、人文,她愛她的父母、親人,她以講故事的形式,以二十世紀80年代的故鄉為立足點,為他(她)們樹碑立傳,贊美他(她)們的善良勇敢,形成了這部四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山河故人》。
南河灘村是全國70余萬個行政村中微不足道的小村莊,可謂“滄海一粟”,《山河故人》中的主人公友成、紅蓮、海蘭等在蕓蕓眾生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知道,滄海一粟是形容每一個個體在廣大世界中的渺小至極,蘇軾曾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詩句,表達了自己對于人生短暫與宇宙浩瀚的深刻感慨。但正是這些平凡人在所做的平凡事情中,憑著他們對生命意義的執著追求,為社會創造著寶貴的社會價值,推動著歷史的發展,也使他們在滄海中熠熠生輝。
南河灘村雖是太廟村下轄的一個村民小組,卻因獨居鐵路以南而像個獨立的小村,是極為普通的一個小村莊,據說是在清光緒三年(即一八七七年),因山西大旱,災民在清政府的組織下,向周邊城市遷徙,友成的曾祖父帶領著一族十八戶人家,大約一百多口人,被分配到渭河北岸這一片,他們看這一片一馬平川,水土豐沃,就在此處安營扎寨,后因打仗、鬧饑荒又一批人遷徙至此,這個村子變成了百十來戶。
“當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以后,祖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變化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城市到鄉村,逐級推進,雖然對于西北地區而言,這推進速度著實慢了些,但總算有了變化。”當村子南邊的西寶高速開始修建時,新當選的村干部也意識到:“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先從土沙結合的路開始,修成了油光漆黑的煤渣路,再到經過努力鋪成了柏油路,僅僅幾年時間,大大改善了交通條件。接著村里蓋起了新學校,又建成了制鏡廠,讓部分農民增加了收入,自孫友成家率先購買了電視機后,許多人家也先后購買了黑白和彩色電視,就連過年回娘家的交通工具也由自行車,向三輪車、汽車過渡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改變。這個小小村莊的變化,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同樣映射出太陽的光輝,同樣匯入了改革開放的大潮中。
小說男主人公友成是一個典型人物,早年在北京當過兵,復員回村與紅蓮結婚,大兒子海峰出生后,申請了宅基地在村南蓋了房,便從祖輩居住的二進四合院中搬出單住了。他的身上存在著許多缺點,自私狹隘、重男輕女、大男子主義、認知偏執、愛耍點小聰明,甚至借酒消愁,摔砸東西,打罵女兒。他“覺得養女兒太虧,女孩種不了地,扛不了麻袋,搬不了磚,幫不上家里什么忙,養大了還得給別人當長工。”用他媳婦的話說,這是典型的關中懶漢,并永遠有一套自圓其說的“歪理”,“雖不是教員,肚子里卻藏著一堆指教人的話,家道早已中落,卻總拿著孫大少爺的架子。”但是,在他身上仍有一個父親、一個男人的親情和擔當,他為因病致殘的大兒子而深感自責,想盡一切辦法并傾其所有為他治病,自己動手為他做了“輪胎廁所”,他“在疼愛孩子這件事上,都是竭盡所有,竭盡所能”。下崗之后,為養家糊口不得不去“賣天天”掙錢。他的創造力驚人,他能發揮聰明才智制作木鎖,能自己挖坑打井,能自己摸索著盤火炕,在修路時他看到人少便扛起鐵锨加入修路的行列,在抗洪救災中看到許多村民有難時,他“心里頓時升騰起一股力量,一種責任感,用曾經當兵時那種保家衛國的奮發勇氣”引領村民躲避危險。他身上的這些閃光點正是中國農民優秀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正是他們滄海之中的點點星光,匯聚成照亮社會前行的無窮力量。
南紅蓮,中國婦女的典型代表,她在艱難中長大,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婚后她忍辱負重、相夫教子,她勤勞勇敢、和藹善良,她有一手好廚藝,在廚房這個“主場”里“她盡情揮灑自己的創造才華,將自己一生所學的烹飪技術盡情展示,不受任何人的指摘。為了孩子們健康成長 她做飯有了動力,每日絞盡腦汁,翻著花樣給孩子們做好吃的。”但她也是個人,人就有苦累和無助的時候,每當這時“紅蓮就覺得自己像一頭驢,繞著家這個磨盤沒日沒夜地轉著,走著,很累很累,卻看不到盡頭。”甚至有時候難過的就想跳河,但她每次看到兩個懂事女兒的時候,“又被感動得眼眶濕潤,”往往會破涕為笑。紅蓮還總喜歡思考一些事情,有時會根據一件事產生奇思妙想,在一次領小女兒海蘭去虢鎮跟年集,在等紅綠燈時就覺得“十字路口就像一個機器轉盤,把時間切成片,每一片上放置不同的人和物,綠燈亮了,放這群人,紅燈亮了,放那群人,有板有眼,永遠不急不緩,紅綠燈就像時間一樣公平,甭管是誰,該紅臉就紅臉,該綠臉就綠臉,毫不客氣。”有時她對人生、對六畜產生的想法很使人對她刮目相看。南紅蓮的突出貢獻,蘊藏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是億萬半邊天們的真實寫照,是中華民族得以健康延續的重要支撐,每一個婦女的勤奮勤儉,也是每一個家庭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
海蘭更是天真無邪的孩童形象,她因是女孩差點被送人,父親從出生就不太喜歡她,從而使她養成了倔強的性格,敢與男孩子們比賽爬樹,比賽拍洋片,一起去地里偷瓜。為了減輕母親的工作強度,她六歲就幫弟弟洗尿布,七歲就幫母親碾辣椒,八歲幫助母親掃舍準備過年。上學后,她當了班長,學習優秀,樂于助人,一年級讀完就得了好幾張獎狀,她爺爺在給她壓歲錢時,希望她“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給咱老孫家揚眉吐氣。”這樣優秀的成績是克服了很大困難才取得的,沒有錢買作業本,就撿拾路過的大車上掉下來的紙片,或用同學用過本子的背面,在家父親不讓開燈,大冬天點油燈到外面趴在窗臺寫作業,手都凍出了凍瘡。孩子總還是有孩子氣的,在傷心時那似吶喊、似傾訴的哭聲,與父親不怕天不怕地的頂撞,不順心不滿意時的發泄,小朋友去世的傷感,與母親爭執后的悔過,都是兒童時期孩子們的天性,但這天性在海蘭身上尤為突出,長大后她一定是一個敢做敢當的女中豪杰,一定是一個愛讀書學習的學霸型人才,她也是滄海中那顆最明亮的星。
這些閃光的人物形象構成了《山河故人》的文學力量,讓我們看到了作家厚實的生活經歷,了解了作家深切的、獨特的生活感受。作家扎根于哺育她成長的沃土中,在那種特有的、自然的、歷史的、社會的環境中,通過對環境洋洋灑灑地描寫,對習俗盎然成趣地介紹,使人物的活動,尤其是心態活動,有了合情入理的存在空間,讓讀者在契合于生活真實的氛圍中,去了解關中地區的過去和現在,去認知人物之間不同個性風格的融洽,去聯想作家縱筆潑墨般地創作才氣。
《山河故人》融入眾多文藝作品中,同樣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作家文瀾珊在蕓蕓作家群里,雖然也屬太倉一粟,但作家通過對生活做思想主題上的提煉而形成的獨特的文學傾向,與其他作品有明顯的區別,構成了作品獨家具有的情感方式,形成了一束特殊的光芒,在浩瀚的文學作品中熠熠生輝。
長篇小說《山河故人》一經出版,受到讀者和出版界的高度認可,其成功之處在于作家扎實的寫作功底和良好的敘事能力,在于人物間的矛盾、內心的掙扎給予故事發展的推動,在于文化元素的準確性和尊重性對增加故事深度的作用,更在于通過描寫環境、習俗等細節營造出的氛圍引起讀者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全書故事情節連貫,內心獨白精準,語言流暢舒展,經過作家漫長而艱辛的創作,鑄造出完美的佳作。
期待《山河故人》第二部早日出版。
【書評作者簡介】
陳紅旗,筆名方圓,河北省采風學會會員,石家莊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中國知青作家學會會員。創作了大量散文和詩歌,獲得多個征文活動獎項,多篇文章被收錄到《千點墨》《九重春》《知青之歌》等文集中,出版有散文詩歌集《時間風景》。人生座右銘是,做人要有人品,作文要有文品。
《山河故人》簡介
《山河故人》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陜西關中地區講起,以關中平原上的南河灘村為立足點,通過講述主人公在生活、工作、學習及情感等方面的經歷,打開我們了解時代的窗口。作品詳盡展現了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贊美了改革開放政策對于鄉村振興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謳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是一部時代贊歌!
※本文由青年作家網編輯部發布
★近期已出版圖書★
作家會員申請表
投稿出版
掃碼填寫
多重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