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知聯會會長唐俊杰
(記者 李國梁)“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知聯會會長唐俊杰認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農產品流通前聯億萬小農戶,后接數億城市消費者,既關系著農民的“錢袋子”,又關系著市民的“菜籃子”。
唐俊杰提到,始于上世紀80年代的“菜籃子”工程為保障生鮮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目前我國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需要強化“菜籃子”工程頂層設計,補齊生鮮安全保障機制的短板,建設國家級“菜籃子”,筑牢中國式現代化民生保障。
唐俊杰表示,農產品流通是國計民生,不可替代,但“菜籃子”的流通鏈條存在重產輕銷的“偏科”局面,生鮮農產品安全保障機制不完善。作為“菜籃子”工程關鍵節點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我國政府控制力遠小于發達國家。同時,我國“菜籃子”工程建設具有較強行政地域特性,缺乏聯動機制,未能形成全國“一盤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農產品保供、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發揮和應急能力建設上存在較大短板,缺乏引領示范的“國家隊”。
針對以上問題,唐俊杰認為:
一是組建國家級“菜籃子”,加強新時期“菜籃子”工程建設。強化頂層設計,增強國有經濟對農產品批發市場渠道控制,通過央企控股、國有資本聯合等資本運作手段,聚焦生鮮品類,確保國有經濟把控36個主要大中城市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國家級“菜籃子”市場體系。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國有資本投資,推進數智化轉型,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優先鼓勵具有行業經驗和戰略運作能力的國資央企有機整合全國各地農批市場,提高農批行業集中度,強化以數智化建設為核心的第三代農批市場升級。鼓勵并購重組、業務合作、建立數據共享和交易平臺的方式,搭建全國農產品流通大數據平臺,以農批市場數智化轉型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提升農產品流通結構性效率,更好發揮食品安全、民生保供、應急能力建設,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聯盟化和一體化發展。加強政策引導與協調,進一步推進農批市場向規范化、標準化、連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更好地維護交易秩序、保供穩價,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投資建設現代化冷鏈倉儲設施和農產品加工中心,提高生鮮農產品的儲存能力和加工效率,提升生鮮農產品附加值。
編輯:王欣童
校對:張華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