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副市長劉素英
(記者 彭東海)近年來,網絡訂餐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商家規模、用戶數量及交易額持續攀升。然而,該業態依托線上虛擬場景的特性,衍生出多重食品安全風險,部分餐品實際質量與網上宣傳不相符,這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健康狀況。與此同時,在監管方面,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副市長劉素英就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監管問題進行了重點關注。劉素英表示,現有國家層面相關法律法規,暫未將“無堂食”網絡外賣餐飲店包含在內,存在安全隱患監管盲區。同時,跨區域協作機制尚不完善,對于跨區域經營的平臺和經營主體的監管措施需要進一步強化。
劉素英告訴本報記者,當前,由于缺乏完善的網絡餐飲服務行業信用評價體系,經營者同消費者存在不對等信息差,消費者難以從平臺公示內容中獲得全面、真實的信息內容。因此,劉素英就加強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是要健全法律法規,筑牢網絡餐飲安全線。從國家層面填補網絡餐飲監管法律法規空白,完善對“無堂食”外賣等新興經營形態管理要求,建立市場監管、發改、農業、檢驗檢疫、商務等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完善跨地區和跨職能部門合作機制,鞏固網絡餐飲安全管理全鏈條監管。
二是要提升監管效能,打造智慧監管新模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搭建跨部門的智慧監管平臺,實現證照信息、經營地址、從業人員健康證、訂單數據等關鍵信息的動態更新與實時共享。對風險點實施“標簽化管理”,將“外賣封簽使用”“三防設施”等納入關鍵風險清單,借助平臺派發整改任務并跟蹤整改情況。推動“陽光廚房”全覆蓋,并將商家后廚直播接入監管平臺。
三是要完善監管體系,構建社會共治新格局。持續完善市場準入、安全預警、食品溯源等機制,平臺加強準入審核,商家規范經營行為,建立食品安全突發應急處置程序。健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通過設立舉報熱線、搭建網絡舉報平臺等多元渠道,鼓勵消費者、媒體、騎手等主動開展監督,對查證屬實的舉報給予獎勵,提升公眾監督熱情。
編輯:王欣童
校對:張華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