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孤獨力?
午堂登紀雄在《孤獨力》一書里指出,孤獨力并非封閉自我,不與其他人接觸的物理上的孤獨狀態,而是正常活躍于社會并與他人交流、接觸,同時又能積極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把自己的意志放在重要位置的一種生活狀態。
有社交能力,但不要熱衷于社交
父母都喜歡孩子社交能力強,甚至是個社牛,這樣在學習生活中,在未來的職場中很能吃得開,人緣好,氛圍融洽,情商高,會說話,人見人愛,無形中會獲得很多機會,助力發展。
可是孩子性格不同,不喜歡社交,就沒有潛力了嗎?不一定,孩子能夠忍愛孤獨,說明自律動性更強。
太喜歡社交,喜歡和朋友交往,喜歡過于熱鬧的氣氛,反而會靜不下心來思考。有些理科成績好的孩子,反而喜歡宅在家里,性格偏內向保守,耐得住寂寞。
孩子們總在一起玩,好朋友喜歡互相邀請來自己家里玩,偶爾一次還可以,長期如此,必然會打亂學習節奏和計劃,沉浸在玩樂當中,對學習失去興趣。
沉浸在與朋友的玩樂當中,孩子當時確實是快樂了,也收獲了朋友,可朋友之間交往過密,也容易產生矛盾,一鬧矛盾,也影響孩子情緒,進而影響孩子學習。
就如同孩子上了初中和高中談戀愛,十之八九會影響學習,可能一開始有互相促進的作用,可孩子畢竟是孩子,心智不成熟,正是學習的年齡,一鬧分手,成績也會波動起伏,不如收心,做好學生的本職工作,專心學習。
培養孩子的孤獨力
《人生設計在童年》這本書的作者高燕定先生,20世紀80年代離開中國,在美國定居,女兒考入哈佛大學,后來獲授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他的女兒在小時候經常被父親關在家里,朋友們常常來敲門,女兒總是拒絕出去玩,因此而成為人們的笑料。
可是沒過幾個月,情況發生了變化,后來只看到極少的孩子在戶外,都在學父親的樣子,孩子被帶回家來嚴管了起來。
如果對孩子沒有很高的要求,享受了所謂的“快樂童年”,玩樂時間長,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少,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光,長大后會感到遺憾。
為了長久的快樂,需要做出選擇,犧牲一些玩樂的時間,沉浸在學習當中,把學習當作一種快樂,一生獲益。
享受孤獨
學霸的內心都是孤獨的,“高處不勝寒”,耐得住寂寞,給孩子獨處的學習時間,能夠長時間地專注于枯燥乏味的學習,是學霸的標志。
擁有社交的能力,與人交往真誠大方,但卻不沉浸于單純的快樂,適可而止,有所理智地選擇,人生更寬廣。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