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隊伍里,有這樣一個人,他是帶著手戴手銬參加的長征,還差點就在長征路上被處決掉,幸好當時周總理出面才救了他一命,他就是廖承志,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父母應該聽說過,那就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廖仲愷和“民革”的創始人之一的何香凝。
01
1908年,廖承志在日本出生,由于父母都是中國革命的先驅,從小在耳濡目染下,也懷有一顆救國救民的愛國之心,從他的名字也不難看出父母希望他能傳承自己的革命意志。
1924年,廖承志沿著父親的足跡,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但是正直的他看到國民黨內爭權奪利,而蔣介石為了獨裁不惜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后,看著這個已經爛透的黨,廖承志再無眷戀,憤怒的脫離國民黨,回到了日本繼續求學。
在日本他接觸的共產主義思想,相比較“獨裁”的國民黨,共產黨的出現使得他要革命的熱情再次被點燃,那段時間里,他積極地參加我黨在東京組織的社會科學研究會活動。
1928年5月,因為蔣介石的不抵抗,使得日本在濟南屠殺了1萬余名中國人,制造了“濟南慘案?!比珖舷氯呵榧?,而在日本的廖承志也加入了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愛國隊伍中,被日本政府拘捕后驅逐出境。
02
回到中國的廖承志,同年8月在上海找到組織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1月被派往德國,兩年后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2年回國后出任全國海員總工會中共黨團書記,在回國后不久,在開展的一次地下活動中因叛徒出賣,他被國民黨逮捕,在多方積極的營救下,廖承志最終獲釋出獄。
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廖承志奔赴川陜蘇區的根據地,并擔任了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在“左”傾做的指揮下,紅軍損失慘重,為了保存現有的革命力量,被迫戰略轉移。
但是在長征開始后,紅四方面軍負責人張國燾繼續執行“左”傾錯誤,對黨內同志采取殘酷手段進行打壓。廖承志多次當面批評張國燾的錯誤做法,反對他自立中央,使得張國燾懷恨在心,欲加之罪的栽贓廖承志的國民黨特務,開除了黨籍,圈禁起來,直接內定了“槍決”,并給他戴上了手銬,押解著參加長征。
03
長征的路途就算是不被束縛著手腳,都是艱難地前行,更何況還被戴了手銬,廖承志這一路走得有多艱難,可想而知。雖然他白天戴著手銬,晚上給他換上腳鐐,受盡了折磨,但是他仍不改對革命堅定地信仰和樂觀的天性。
他一路上照樣地宣傳著黨的革命思想,并且還畫了大量的宣傳畫。而他繪畫的天賦完全是傳承了他的母親,如果沒有戰亂,他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就像他的母親一樣。
長征路上,張國燾幾次都想槍決了廖承志,但是迫于壓力和他需要廖承志幫他制作發行鈔票的蠟板,無奈暫緩了執行。但是長征勝利后,他就原形畢露,周恩來看在眼里,計上心頭。
一天晚上,廖承志被帶進了一間屋子,里面坐滿了人,結果廖承志剛站穩,周恩來就佯裝厲色地問:“廖承志,你認識到了你的錯誤嗎?”
廖承志抬頭想申辯,突然看見朱德在給自己使眼色,瞬間就明白了,誠懇地說道:“我認識到了,我錯了。我一定改正。”周總理起身又訓斥了幾句,張國燾認為周恩來站在自己這邊,當著眾人的面,給足了自己面子,也就不殺廖承志了。沒有周總理的出手,廖承志的結局不敢想象!
04
新中國成立后,因為廖承志的家世和背景,他一直負責新中國關于華僑事務的相關工作,他的工作能力以及取得的成績多次被周總理夸贊。隨著中日關系的緩解,建交工作的提上日程,中國急需要一個能力出眾的人開展此項工作,因為有多年旅日生活的廖承志就成不二人選,而他也不負眾望,在外交和統戰方面都全心全力的付出貢獻。
1983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作為一名革命者,雖然在革命的道路上歷經波折、七次被捕入獄,但是依舊不改政治本色,堅定著自己的革命理想。他是鐵骨錚錚的英雄,樂觀積極的精神感染著身邊所有的人,這樣的人怎么能不讓我們敬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