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長河中沉淀的一組民國上色老照片,宛如一扇通往往昔的窗,輕輕推開,民國時期的風云變幻、煙火日常瞬間奔涌而來。每一張照片都被賦予了鮮活色彩,成為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注腳。
1936年,國軍上將張治中和妻子洪希厚以及岳母的合影照片。他與妻子洪希厚同為安徽巢縣人,指腹為婚,1916年,19歲的張治中娶了17歲的洪希厚。洪希厚雖識字不多,卻勤勞善良、善于持家。張治中常年在外征戰,1932年淞滬抗戰期間,洪希厚獨自帶子女躲避戰亂,操持家務,讓丈夫安心在外效力。合影里,張治中軍裝筆挺,洪希厚樸素溫和,這張照片見證了家庭溫情,也凸顯了洪希厚的奉獻 。
1936年12月,綏遠集寧的寒風凜冽,國民黨中央軍第13軍軍長湯恩伯站在空曠的演習場前,神色凝重。他身著筆挺的軍裝,方大曾的相機快門聲,在冷風中格外清脆,定格下這一歷史瞬間。
1936年10月,他接到命令,率第13軍緊急進駐綏遠集寧。當時,傅作義部正與日軍及偽蒙軍激戰,百靈廟戰役戰況激烈。湯恩伯本欲馳援傅作義,率領部隊日夜兼程,然而路途遙遠,加上天氣惡劣、道路險阻,等部隊抵達集寧時,百靈廟戰役已落下帷幕,他未能趕上這場關鍵戰斗。
1949年2月,國內局勢風云變幻,解放戰爭進入關鍵階段。彼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已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迎接了前來的原國民黨將領傅作義(右三)與鄧寶珊(右四) 。
傅作義此前率部起義,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為保護古都文化及人民生命財產作出重要貢獻 ,鄧寶珊在和平解放北平過程中也發揮了積極斡旋作用 。與此同時,“上海和平代表團”成員抵達西柏坡,就國共和平談判以及南北通航通郵等問題展開商討 。“上海和平代表團”由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等社會知名人士組成,他們帶著國民黨方面關于和平談判的訴求 ,試圖為當時緊張的局勢尋找緩和的可能 。這張合影定格了這一重要歷史時刻,見證了各方為推動國內和平進程所做出的努力,對后續的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 。
1947年,東北戰場形勢膠著,頹勢漸顯。一座崗樓內,幾名國民黨軍傷兵正坐在地上,機械地吃著飯。崗樓空間逼仄,冷風從縫隙呼嘯而入。這些傷兵身著破舊且沾滿血污的軍裝,有的繃帶已發黑,胡亂纏在受傷部位,散發著陣陣腐臭氣息。
傷兵們的臉上毫無表情,眼神空洞,目光呆滯地盯著手中的碗,機械地將勺子送入口中,沒有一絲情緒波動,仿若對周圍的一切都已麻木,呈現出一種生無可戀的狀態。這種絕望并非偶然,1947 年,東北民主聯軍在一系列攻勢下,接連取得勝利,國民黨軍接連失地,傷亡慘重。
眾多士兵被迫卷入這場看不到希望的戰爭,受傷后不僅得不到妥善救治,還面臨著饑餓與死亡的威脅。他們身處這冰冷潮濕的崗樓,深知戰局不利,自身命運如風中殘燭,內心的希望早已被消磨殆盡,只剩下無盡的絕望,只能這般麻木地延續著生存。
1948年11月,華北局勢危急。遼沈戰役后東北解放,國民黨敗局漸顯。蔣介石親赴北平督戰,為鼓舞士氣,召集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與剛從東北撤回的衛立煌,進行了一系列商討作戰計劃、穩定軍心的會議。
會后,為了向外界展示國民黨內部依舊團結,仍有力量繼續與解放軍對抗,蔣介石與傅作義、衛立煌在指揮室外合影。此次合影次日,衛立煌即被押解南京,傅作義則在三個月后率部起義。照片原載《中央日報》頭版,配文 "領袖親臨華北,共商戡亂大計",實為國民黨在戰略潰敗前的最后一次形象公關。
據《支 那事變寫真全輯》第17卷記載,1938年11月岳陽淪陷期間,日軍戰地通訊班在岳陽樓進行系列宣傳攝影,部分照片被用作"大東亞共榮"的偽政府宣傳素材。
這張照片是在岳陽樓前,幾個日本人正站定合影。他們之中,有身著日本軍裝者,有胸前掛著相機者,他們無一例外,眼神里滿是得意之色,渾身透著股不可一世的傲慢架勢。這些人,皆是日本戰地通訊班的成員,身負拍攝與報道戰事進展情況的任務,妄圖借相機鏡頭,將侵略行徑美化,為其罪惡戰爭添上虛假“注腳” 。
1914年,河南陜州城內的召公祠中,一棵古甘棠樹靜靜佇立。此樹來歷不凡,久遠的傳說里,召公曾于其濃蔭之下聽政斷事,也正因這段淵源,陜縣往昔又被稱作甘棠縣。
古甘棠身姿挺拔,枝葉在歲月里摩挲出古樸質感,見證了無數的朝代更迭、世事變遷。然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1926年,駐軍為求一時之薪,悍然揮斧,這棵承載著千年歷史記憶的古甘棠樹就此倒下,徹底毀于一旦,徒留一段遺憾在歲月長河中被后人追念 。
1946年,北方的寒風凜冽依舊。一座臨街青樓的門口,一位身著綢緞旗袍的女子靜靜佇立。她雙手環抱著暖手袋,暖手袋泛著陳舊的光澤,仿佛藏著往昔故事。
女子面容姣好,眉眼精心描繪,唇上一抹艷麗口紅。此刻,她嘴角上揚,露出滿面笑容,那笑容里,似有對生活的期許,又隱隱含著在這復雜世道里討生活的無奈,就這么定格在1946年冬日的街頭 。
1948年冬,上海百樂門,五位穿紅旗袍的女子斜倚在絲絨沙發里。她們個個精心打扮,旗袍款式各異,或修身勾勒出曼妙身姿,或寬松間盡顯優雅大氣。
面料上乘,綢緞泛著柔和光澤,刺繡精美絕倫,只見她們身姿婀娜地坐著,眉眼含情,嘴角噙著淺笑,大方地看向鏡頭,似乎要將這繁華瞬間,永久定格在1948年的時光里。
這一組民國上色老照片,用色彩喚醒了沉睡的記憶,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近距離感受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人文氣息,每一個畫面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訴說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