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兩項涉華法案《與依賴外國對手電池脫鉤法》和《戰略國土情報和執法以抵御中共法》。這兩項法案的通過標志著美國在科技、能源和國家安全領域對中國的進一步遏制。
其中《與依賴外國對手電池脫鉤法》的法案,將禁止美國國土安全部購買中國公司制造的電池。這項由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卡洛斯·吉梅內斯提出的法案將禁止國土安全部從6家中國公司購買電池。
6家公司包括: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遠景能源公司、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通過七項涉華法案
2025 年 3 月 5 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FSC)在首次全體會議上,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借口,迅速通過了 7 項涉華法案(詳見附件)。
這些法案無論在內容還是意圖上,都充滿了對中國的針對性,反映出美國在中美關系中不斷制造緊張局勢,并進一步推進政治打壓與經濟圍堵策略的惡劣做法。
從具體條款來看,這些法案“針對性”明顯,不僅嚴重干涉中國內政,更公然實施長臂管轄,惡意擾亂市場和我國的供應鏈。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網站 來源:官網)
法案1:《2025年停止中國芬太尼法案》:對中國藥品污名化
以芬太尼問題為借口,聲稱要擴大對所謂協助生產和販運芬太尼的中國實體及官員的制裁,將美國國內藥品濫用問題歸咎于中國。事實上,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國際禁毒合作,取得顯著成效。美方此舉顛倒黑白,惡意污蔑,試圖通過金融制裁切斷正常的中國化工產業供應鏈。
法案2:《2025年制止芬太尼洗錢法案》:影響中美醫藥供應鏈
進一步以洗錢犯罪為名,將中國作為明確打擊目標,試圖賦予美國財政部更多權力限制和干擾中國企業的合法金融活動,是美國實施長臂管轄的又一典型例證。
法案3:《農業風險審查法案》:影響中美農業供應鏈合作
則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農業領域的投資,刻意阻礙正常的中美農業領域投資合作,嚴重擾亂全球農業產業鏈的正常運作。
法案4:《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調查人員執照法案》:對華企業遏制
建立了一個財政部試點項目,授權私營公司對受制裁實體進行金融調查,進一步擴展了美國的“長臂管轄”范圍。一旦該法案落地,中國企業和個人可能面臨更多毫無依據的金融調查與制裁風險,嚴重侵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并干擾正常的國際金融秩序。
(特朗普總統令 來源:美國駐華大使館官網)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聲明中指責中國在合成阿片類藥物問題上承擔責任,聲稱芬太尼等毒品的流入對美國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然而,事實上,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毒品管控,并采取了一系列嚴格措施遏制芬太尼類物質的非法流通。中國是全球首個全面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的國家,并與國際社會積極合作,共同打擊毒品犯罪。
特朗普無視美國自身在毒品泛濫問題上的深層次社會和經濟原因,將責任推卸給中國,罔顧事實。美國國內的毒品問題主要源于自身需求旺盛、監管不力以及跨國犯罪網絡的活躍,單方面指責中國既不客觀,也無助于毒品治理的國際合作。
法案5:《2025年中國金融威脅緩解法案》:推進對華金融體系污名化
聲稱要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風險評估,但中國金融體系一直穩健運行,美國此舉明顯出于政治目的,意在為未來可能的金融制裁尋找所謂的“依據”。
法案6:《2025年臺灣沖突威懾法案》:制造沖突,威脅臺海物流通道
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公開干涉中國內政,企圖通過金融手段制造臺海緊張局勢,嚴重侵犯中國主權。
法案7:《2025年臺灣非歧視法案》:干涸中國內政,威脅臺海物流通道
則試圖推動臺灣地區不正當地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事務,嚴重違反國際規則,公然踐踏一個中國原則,干涉中國內政。
早在2023年通過的多項涉華法案同樣針對性明顯,包括《2023年臺灣沖突威懾法》;《2023年臺灣非歧視法》要求美國支持臺灣加入IMF;《防止資助非法合成藥物法》打擊所謂“中國芬太尼流入”;
《2023年中國貨幣責任法》要求財政部反對人民幣權重提升;《2023年中國匯率透明度法案》要求提高中國匯率政策透明度;《保護臺灣法案》主張在臺灣受侵時將中國代表排除出國際經濟組織程序之外;《2023年中國金融威脅緩解法案》要求評估中國全球經濟風險。
近期成立的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首次聽證會上,美國議員進一步渲染“中國威脅”,但也出現了抗議者高舉“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的標語,體現出美國國內對華政策存在明顯分歧。
美方上述法案明顯干涉中國內政,實施長臂管轄,嚴重擾亂中國市場和供應鏈穩定,損害了中美關系和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秩序。中國政府多次表達強烈反對,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行為,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曾應邀在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作證,博明在證詞中妄稱:“中國應被視為一條饑餓的鯊魚,它對情緒音樂沒有反應,會一直吃到把鼻子撞到金屬屏障為止?!?/strong>
博明還聲稱指出:“中國多年來一直在暗中對我們發動冷戰,我們若一再重申我們不是在尋求新冷戰,對我們沒有什么好處。”
博明是不是忘記了美國發動了貿易戰,忘了真正發動冷戰和熱戰的都是美國。
二、美國政客推動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
3月3日當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總統2025年貿易政策議程》,再次強調國會應根據政府建議,終止2000年授予中國的永久貿易最惠國待遇 (PNTR)。這份文件稱,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和中方簽署了“歷史性的、可執行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中方未采取行動落實其中的承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對此事進行評估。
(蒂法尼正中間 來源:BBC)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強調,特朗普對于中美關系的舉措和參眾兩院對于此議題的興趣一致。根據已經簽署的總統備忘錄,該辦公室將評估和取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相關的立法,“對此項法案提出的改變意見提出建議”。
來自威斯康星州第七選區的蒂法尼議員就是代表,是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移民及公民權小組委員會的成員。蒂法尼議員還聯合多名共和黨議員,于2月6日提交議案,公然主張美國終止一個中國政策,恢復與臺灣地區的官方外交關系,并推動美臺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這一行為嚴重違背美方在中美建交時作出的政治承諾,挑戰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嚴重干涉中國內政。
除了在涉臺問題上不斷挑釁,蒂法尼還針對中美貿易關系大做文章,提出取消中國PNTR地位的法案。他聲稱,自2000年美國給予中國PNTR以來,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進行所謂“不公平貿易”,并以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大肆攻擊中國。
他甚至指責中國在美國“設立警察站”,毫無依據地渲染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他認為,美國應恢復對華貿易的年度審議機制,以此向中國施壓。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內部近期頻繁出現討論取消中國PNTR的聲音。去年11月,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首次在年度報告中建議取消中國PNTR。今年1月,特朗普總統在就職當天簽署備忘錄,要求評估涉及中國PNTR的立法提案,并提出修訂建議。
此后,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和民主黨議員湯姆·蘇奧齊(Tom Suozzi)共同提出《恢復貿易公平法案》(Restoring Trade Fairness Act),成為本屆國會首個由兩黨共同提出的取消中國PNTR地位的法案。
美國政客們極力推動取消中國PNTR,實際上是企圖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甚至將其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手段。然而,歷史早已證明,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美國一味施壓、試圖通過單邊手段改變規則,只會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最終傷害自身利益。與此同時,美國在臺灣地區問題上不斷制造事端,挑戰中國紅線,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這種充滿冷戰思維的政治操弄,注定不得人心。
編輯:管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