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朝的皇帝,后世史學家無不調侃個個都是奇葩:太祖朱元璋、朱棣馬上打江山,后世子孫一個個去花樣作死,有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萬歷,有當皇帝一個月都不到的明光宗,更有不愛江山愛木工的天啟......可謂是種種奇葩,齊聚一家。而關與明朝皇帝的影視作品并不算多,近年來深入人心的《繡春刀》系列當屬翹楚。無論從人物構思還是歷史還原上都屬精品,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繡春刀.修羅戰場》中關于天啟皇帝落水案,背后的主謀以及利益之爭。
在電影中,天啟皇帝意外落水之后,負責查案的沈煉被牽扯進此驚世密謀中。其實這起案件在明朝歷史中是有過真實記載的
“熹廟五年(1625)五月十八日,……上身自刺船(撐船),二內臣佐之,隨波蕩漾,倏忽大風陡作,舟覆,上與二內臣俱墜水底。兩岸驚呼,從者俱無人色。內官談敬急奔入水,負帝以內。二臣已斃于水?!都咨瓿滦∮洝?br/>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賢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戲耍。在橋北淺水處大船上飲酒。又與王體乾、魏忠賢及兩名親信小太監去深水處泛小舟蕩漾,卻被一陣狂風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點被淹死。雖被人救起,經過這次驚嚇,卻落下了病根,多方醫治無效,身體每況愈下。后來尚書霍維華就進獻了一種名為“靈露飲”的“仙藥”,因其味道清甜可口,朱由校便天天飲用,以致得了腫脹病,逐漸渾身水腫,最終臥床不起。
影片中,這一意外事件被改編成由信王朱由檢(崇禎皇帝)暗中改動船只構造,以造成船只內部瑕疵,并造成天啟皇帝意外落水事件。雖是杜撰之說,但細想之下,卻是合情合理。閹黨勢大,朝中人人自危,但魏忠賢之所以能把持朝政被稱“九千九百歲”,這于天啟皇帝一心只做木工不理朝事,對魏忠賢一黨縱容行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在魏忠賢成為朝政之禍后,信王朱由檢的目光已經盯上他了。
那么貴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如何才能被扳倒?閹黨勢大,手下又黨羽叢生,朝中勢力根深蒂固,如何連根拔起閹黨成了首個難題。但這天下只有一個人可以辦到,那就是皇上。考慮到天啟并無子嗣,如果突發意外,皇位的流向只能是信王朱由檢。所以,崇禎這一次敢冒天之大不諱,親自下手鋤奸,并為之付諸行動。
作為外地藩王,崇禎手中并無實權。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影片中卻有被沈煉稱為手持“戚家刀”的邊軍人士出現橫加阻攔,并以北齋為人質進行脅迫。這一點上強加了作者的構思。手里無兵的崇禎此時已經聯手邊關將領熊廷弼舊部進行奪權之事,這與天啟五年熊廷弼被處死有一定的關聯,而熊廷弼和東林黨一貫交好,這也呼應了崇禎上位后親自為其平反的事跡。
崇禎和熊廷弼舊部聯手,挾持北齋令沈煉燒毀案牘庫,目的為燒毀天啟所乘寶船建造經略,使閹黨對天啟落水一事無從下手,此案也就不了了之。也因此,崇禎順風順水繼承皇位,成就其殺閹黨、清君側的美名。
但這一切不過是杜撰傳說,野史記載而已。真正想要天啟落水的人有待考究,那么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究竟是誰想要天啟皇帝死,或者說,天啟皇帝的死,誰最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魏忠賢
魏忠賢被呼為九千九百歲,那么有沒有可能再進一步成為“萬歲”呢?答案是不可能的。身為閹黨之首,他的身份注定了終其一生也只能是個把持朝政的大太監而已,或者更進一步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土皇帝。況且天啟皇帝時常忙于玩樂,疏于朝政,所以面對這樣的主子,魏忠賢當然不會有謀害之意,在皇帝落水之后,第一個忙著指揮救援的也是魏忠賢,所以從利益之爭來說,魏忠賢斷然不可能是背后兇手。
信王朱由校
《繡春刀》里,一直在背后出謀劃策的就是這位同父異母的胞弟朱由校。但實際的正史中,朱由校不過一小小的藩王,在當上皇帝之后更是謹小慎微,當夜更是取來侍衛的佩劍防身,宮中的食物更是一概不沾,只吃自己隨身攜帶的麥餅充饑。而且,在天啟死后是魏忠賢一直百般阻撓崇禎上位的,幸虧天啟的皇后—崇禎的嫂子向外界宣布了天啟皇帝駕崩的消息及立崇禎為繼承人的遺詔,崇禎才能安穩坐上龍椅。
再者說,天啟皇帝沒有子嗣,后宮但凡有懷孕的都被客氏給拿下了。所以崇禎繼承皇位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沒必要為此事撕破臉皮。況且崇禎和天啟的關系還是不錯的,臨死前還把弟弟拉到自己身邊說出了那句“吾弟當為堯舜”的話,如果倆人之間沒有一點信任的話,天啟斷然不會這樣說。
如此一來,崇禎也可以被排除在外了,勢單力薄的崇禎終究是背負不起謀殺兄長的罪名,這不僅與他的性格有關,更多的是他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在當時從各方滲透進入朝廷內部來行事。
那么誰最有可能從此次事件獲利呢?或者說,天啟之死是誰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當時和閹黨對立的,正是被后世稱為言官集團的東林黨。老朱家自朱元璋開始便是文官坐鎮朝廷,宦官不得干政的局面。但天啟皇帝上任后,這種格局很快被打破,閹黨一家獨大,東林黨被打壓至抬不起頭。而對于這種情況,天啟皇帝卻并沒有表示任何的異常,依舊放任閹黨一家獨大,自己在一旁不管不問。
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如果閹黨單純禍害朝政也就罷了,為首的魏忠賢居然把算盤打到自己頭上來了。江南地區多富饒,東林黨在這個地方有不少產業,而魏忠賢一上臺就開始加收工商稅,此舉不僅打擊了東林黨在朝政內專權的現象,將其背后的產業鏈一舉拿下,更為朝廷籌措軍費、賑災籌款上給予巨大幫助。
天啟皇帝對此不管不問的態度決定了魏忠賢可以繼續逍遙快活,與之相伴的是東林黨日日被打壓的局面。要想除掉魏忠賢,只能是皇帝發話。那么聽話的天啟皇帝就成了東林黨必須除之而后快的人了。
事實上歷史也正是按照這個進程去發展。天啟落水后服藥體脹而亡,繼位后的崇禎直接就被東林黨忽悠到必殺魏忠賢而后快。等一切塵埃落定,才發現以自己一人之力,根本挑不動這大明江山,最后在煤山自縊前才想起天啟皇帝的那句話: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不可殺之,可惜國破人亡已是事實,只能哭喊一句“諸臣誤我”上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