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越南人民軍建軍34周年集會,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個人內心屬于親華派)稱中國是“最危險和最直接的敵人”,并聲稱要在中國邊境制造1300多公里的“凈化區”。顯然,越南政府早已經背信棄義,想要與中國正面對抗。
為了能夠合理解決兩國邊境爭端,中國政府再三規勸和警告。然而,越南當局卻故意派兵侵占中國南沙群島6個島嶼,并視中國政府主張為軟弱可欺。據悉,自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越方在中國邊境制造了數百起武裝沖突事件,入侵中國領土160余處,打死打傷中國軍民300余人。面對入侵者的這種挑釁行徑,北京政府終于做出重大決策。
那么,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決策內幕到底是什么呢?越南政府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中國的對立面的呢?
一、越南囂張至極的反華行動
1975年,越南實現統一,南北之間的結合無疑令越南領導層得意過頭,他們自以為在經歷了抗法、抗美戰爭之后,成為了繼蘇聯、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
特別是在擊敗美國之后,北越軍隊接手了美國滯留下來的大量美式裝備,靠著這些武器,再加上幾十年的實戰經驗,越南領導層的野心迅速膨脹,特別是一直幫助他們的中國。
彼時,越南在經過長時間的抗戰后,軍隊總人數已經從原來的70多萬人上升到120萬人,這些兵力大多數都是一些擁有實戰經驗的骨干組成,可以說久經沙場,實力不容小覷,再加上有美國新式武器的加持,越南足以應對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
然而,越南政府只看到眼前的榮景,卻并未看到其背后隱藏的危機,這種自夸式的吹噓,不過是井底之蛙本性暴露罷了。
隨著越南實力的增強,為了背靠大樹好乘涼,越南與蘇聯建立了密切關系。1975年10月,越南領導人黎筍率領高級代表團訪問蘇聯,這是越南自統一之后的首次訪問。而為了拉攏越南,蘇聯也動員了100萬群眾列道歡迎。
自中蘇關系開始交惡,蘇聯想要拉攏越南遏制中國的野心一直沒有停歇。蘇聯不僅對越南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援助,而且每年還向越方保證不低于10億美元的軍事支持。甚至在黎筍代表團訪問期間,雙方簽訂了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
顧名思義,根據《蘇越友好合作條約》的規定,打越南就等于打蘇聯,另一方必須共同對敵開戰。顯然,在蘇聯的背后支持下,越南已經將中國視為“新的敵人”了。
據悉,為了向蘇聯遞交投名狀,越南在1977年至1978年12月底的兩年時間里,共驅逐華人華僑高達17萬人之多,甚至運用極其殘忍的手段迫害華僑事件高達數千起之多,剝奪了大批華僑的生存之路。
據相關史料記載,1974年,越南方面在中國邊境上挑起邊界糾紛125起,1975年,增加到了423起,1976年又增加到了926起,到了1977年各種糾紛和沖突已經達到上千起……
截止到1978年底,越南武裝人員入侵我國廣西邊境2000多人次,開槍打死打傷我方戰士、邊民數十人之多,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流血事件。
1977年中越曾召開兩國邊界談判,希望能夠以和平方式解決雙方邊境矛盾。越南一邊談判,一邊以突襲方式侵占中國領土,為了實現所謂的大印支聯盟野心,公然派兵侵占我國領土在南沙群島中的6個島礁(南子島、敦謙沙洲、鴻庥島、景宏島、南威島、安波沙洲),甚至囂張至極的向中國提出西沙群島和全部南沙群島領土主權要求,以此將其劃入越南版圖。
越南國防部長揚言在中國邊境制造“凈化區”,把與中國有來往的居民統統趕走,派出公安、特務人員,調集20余萬精銳部隊,明確對中國進行“進攻戰略”。
甚至在所謂的“凈化區”內駐扎“沖鋒隊”、“敢死營”,干涉中國邊民生活,綁架中國人員,制造許多流血事件。
忍無可忍之下,中國終于決定對越展開“懲罰”行動。
二、對越重大決策
面對中國的徒弟,越南軍事實力雖然不容小覷,但是卻并不被中國放在眼里。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關鍵還是越南背后的蘇聯態度最為重要。
戰前,中央領導人多次會議商討,分析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蘇聯可能出現的4種反應:謾罵、威脅、小規模沖突、大規模邊境戰爭或者入侵。
鄧小平指出,前兩種可能性不可避免,小規模沖突也存在一定可能性,但是大規模戰爭和入侵的可能性較小。因為蘇聯如果要大規模入侵,至少需要半年的準備時間。而那個時候,中國早已撤軍。
另外,蘇聯并不清楚中國真正意圖,在戰爭爆發后,很有可能會觀察一段時間,這無疑加速了中國盡快結束戰爭的時間。
彼時,北京政府對越南的戰略意圖十分明確:以懲罰為目的,防止戰爭升級。
所以,對越自衛反擊戰必須是一場控制規模和層次的戰爭。
1978年11月開始,鄧小平為了獲得國際社會的輿論支持,先后出訪、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甚至于1979年1月訪問美國,與總統卡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鄧小平在記者提問環節,也擲地有聲表示,中國永遠會站在被壓迫、被侵略的國家和民族一邊,反對霸權主義侵略行為。
在獲得美國等相關國家的支持后,解放軍55.5萬大軍分別駐扎在中越邊境1300多公里的綿延線上,隨時等待中央軍委發出的作戰命令。
1979年2月17日,22.5萬解放軍一線作戰部隊,分別從廣西、云南邊境地區對越南發起了自衛反擊戰,中國軍隊先后向老街、高平、諒山和17個縣市發動了進攻,經過短短28天的時間,不僅重創了越軍4個正規師和10個團,而且摧毀了越北重要經濟重鎮。
據戰后統計,中國軍隊共斃敵37300余人,俘敵22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作戰物資。令人傷心的是,這些繳獲的物資里面,幾乎都是中國曾經援助給越南人的物資。如今收回也算是物歸原主。
中國軍隊以強硬的手段懲戒了越南這頭白眼狼,讓越南意識到與中國為敵的下場。
1979年中越戰爭并未讓越南真正清醒,甚至企圖再次發動第二場中越戰爭,然而,僅僅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就注定越南與中國的比拼會一敗涂地。
首先,越南雖然在經過了幾次較大的作戰中,有了豐富的戰斗經驗,軍隊實力確實很強,但大規模作戰經驗缺乏,且沒有完善的國家工業,在戰亂下,越南連一條像樣的現代化生產線都沒有,更不要說支撐一個龐大的軍事團體。
越南自以為可以依靠美國留下來的武器就能夠為所欲為,事實上,這就是寅吃卯糧,根本無法補充新鮮血液,無法為軍隊帶來新的生機。
其次,越南的軍隊建設并不完善。建隊之初,越南的軍隊管理還是靠著中國的指導才有模有樣,在抗美作戰期間,越南自以為僅憑全民皆兵、游擊作戰就贏得了實力強大的美軍,殊不知,美軍的撤退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從自身考慮,與越軍的“驍勇善戰”沒有任何關系。
顧名思義,越軍從來就沒有真正戰勝過美軍,雙方的狀態一直處于膠著罷了,而他們真正打敗的不過是拿著美式武器的南越軍團罷了。
另外,越南軍隊的武器主要依靠陸軍為主,海軍和空軍實力較弱,戰斗裝備供應還需要依靠蘇聯供應,這種依靠外援提供武器的方式想要實現大印支聯盟野心,越南政府簡直就是在異想天開。
最后,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離不開經濟的支持,越南并非是一個工業大國,也不是一個農業大國,在經過了越南南北統一之后,舉國百廢待興,需要重建家園,大力發展國家經濟,養精蓄銳。然而,越南政府卻急于實施擴張野心,不僅弄得百姓怨聲載道,而且也導致在與中國的作戰中,傷亡慘重,國內經濟一落千丈。
不得不說,越南當局錯誤估量了自己的實力,也小看了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不僅所有的努力一朝回到解放前,而且也讓自己喪失了發展最好的十年黃金期。
面對越南的賊心不死和狂妄野心,對中國來說,唯有依靠武力才能夠徹底將越南打醒,這也是我國領導人對越作戰的戰略目的和重大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