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天第一次見到龔劍時,他已入坑武備研究20多年,并將部分研究成果結集成《中國刀劍史》。那時他便認為,武備研究的意義是:無限貼近真實,還原歷史,豐滿歷史,再把這些講給年輕人聽。(點擊回顧)
時隔3年多,他的新書《中國甲胄史》出版。中國甲冑文化研究相對較為冷僻,國內相關學者研究較少,除了少量相關考古實物和復原,基本沒有成熟完善的歷代器型研究。甲胄是中國武備文化的核心之一,每個朝代的甲胄形制就像一串珍珠項鏈上的每一顆珍珠,今天所遺存的所有器物都是這個項鏈的一部分,要把這個項鏈穿完整,要靠一代一代人去發掘整理。
這本書的出版,如龔劍所說:33萬字,圖冊580頁,配圖千余張,算是把“珍珠項鏈”這根線先架構起來,利用現有的歷代資料,穿上了部分“珍珠”。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歷史中的所有真實,但是努力了就距離真相更近一步。
“你會如何把這本書推薦給一個非武備歷史愛好者?”
“不了解武備歷史的人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不愛好的人可以開始愛好。學習了這些知識,你至少會辨別影視劇里關于武備的錯誤,跟人聊天的時候多一個談資也挺好?!?/p>
春節檔上映的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中有不少蒙古、金、宋的武備,龔劍就撰文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錯誤,比如成吉思汗的盔頂是一只鷹隼,這個應該是劇組美術的創造,其紋飾的源頭應該是內蒙古博物館藏杭錦旗阿魯柴登墓地出土的匈奴“鷹頂金冠飾”。事實上,成吉思汗的胄應該不會有這樣的風格。
龔劍
四川成都人,中國武備研究學者、收藏家、中國多家拍賣公司西藏藝術品顧問。作為獨立學者,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國際大型藏學研討活動?,F任四川省刀劍收藏協會秘書長、山西省刀劍收藏協會理事、河北省刀劍收藏協會理事、浙江省青銅古兵器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在國內專業期刊發表多篇武備類研究文章,著有《中國刀劍史》《西藏武備考》《中國甲胄史》。
你知道甲胄的作用嗎?
甲冑的多寡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是歷代王朝嚴格管控的軍事物資”
許久不見,龔劍瘦了很多,他說去年一年減肥30斤,減肥動力來自于之前去央視錄節目,整個人在屏幕上很顯胖,“工作人員說,老師你把肚子收一下,我說我已經收過了,我就知道已經胖得過分了?!敝?,他開始每天跳健身操,晚餐不吃碳水,慢慢把體重降了下來。
“減肥最核心的就是每天熱量的攝入和消耗要形成剪刀差,像我這種刷脂健身,體重開始下降了,精神狀態就會變好。不要要求自己快速掉稱,定個小目標,才不會打擊自信。”
·瘦了之后的龔劍
減肥話題之后,我們聊起新書。
“你知道甲胄的作用嗎?”
“武力沖突的時候保護身體?!?/p>
龔劍說這是大部分人對甲胄的認知,事實上,防護只是甲冑的基本功能?!稇饑摺贰妒酚洝分袑τ挛涞拿枋龆喾Q“披堅執銳”,“堅”就是指鎧甲。冷兵器時代的重甲武士,是整個軍隊進攻的核心力量,他們具有強大的進攻能力,甲冑的多寡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是歷代王朝嚴格管控的軍事物資。
·長樂公主西側儀衛武士
甲胄如此重要,但我們對它的認知往往來自影視劇或是寺廟里的神將天王甲,“影視劇里的甲胄大多并不準確,神將天王的甲冑從誕生之日起,就將真實的甲冑和藝術化相結合,需要仔細剝離掉藝術化的符號才能窺見真實?!?/p>
龔劍表示,寫《中國甲胄史》這本書的初衷就是要弄清楚,有甲胄以來的這3000多年歷史當中,真實的盔甲長什么樣,歷代過程當中的演變關系是什么樣。
·北宋晚期 宋軍步人甲
多年來的涉及甲胄方面的考古報告,已經出版的各種圖冊、書籍等都是龔劍的資料來源,光是買這類書籍就花費幾萬元。他也去到全國各地有甲胄收藏的博物館參觀學習。
“跟之前寫《中國刀劍史》相比,難點在哪里?”
“甲胄屬于國家級的軍器,不允許民間私有,所以留存的實物更為稀少,基礎材料也更少,難就難在這。尤其是南北朝到元朝這個階段,考古文物稀少,只能立足于史料、雕塑、壁畫、繪畫和部分實物進行反復比對、相互印證,來推測歷代甲胄的形制特點?!?/p>
·國博《大駕鹵簿圖冊》
于龔劍來說,《中國刀劍史》《中國甲胄史》這兩本書的出版,完成了對于中國古代武備基礎形制的梳理,未來肯定會有更多年輕的武備研究者進行材料、工藝的細化梳理,“我這里頭沒涉及到那么多東西,現在先拉的是大框架?!?/p>
接下來,他會花時間繼續撰寫這兩本書的修訂版,“因為不斷有新的東西出來,新的認知會顛覆過去的認知?!边@是一個不斷靠近真實的過程。
·宋元粉本 裲襠甲
“完成這兩本之后是不是沒那么著急了?”
“也不會,因為刀劍那本的修訂版可能也要寫兩年,然后甲胄那本的修訂版不知道會不會有條件出了,按照現在的圖書市場來看,可能會有點困難。這次為什么要把書分上下冊,也是為了把價格打下來,讓更多人可以買得起。”
沒有故事,都是事兒
貼近真實地去描述,更像是一個超長戰線的工作,先把歷史記錄下來。
“新書目前賣得還行,一印6000冊基本上都賣完了,已經再印了?!毙聲鲜幸粋€多月,有這樣的成績,是不是證明,愛好這類書籍的人,已經不再是小眾?
“我覺得現在看依然是小眾,10年前愛好漢服的人是小眾,現在已經變得大眾化。隨著國家的發展,經濟實力到一定程度,人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文化當中去找尋一些歷史的符號,那么,這個過程中有喜歡文的,就一定會有喜歡武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可能還會更加顯現。”
·龔劍制作的中國歷代甲形、胄形制年表
龔劍曾經在一次公開課上,講過大唐名將李嗣業的香積寺之戰,在那場大戰上,李嗣業赤膊上陣,手握陌刀,搶在前頭沖鋒,帶著步兵對抗重甲鐵騎,直接把敵人的騎兵連人帶馬都劈成了兩截,那一瞬間,唐軍氣勢如虹。史載“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于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墻而進”。香積寺一戰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場重大勝利。
那一次,龔劍講得淚流滿面,后來,他想不能太動感情,歷史上這種勇猛善戰的將領很多,他們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耙淮擞幸淮说呢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責任,我熟悉武備,熟悉歷史,熟悉這些器物,我覺得我就有責任去把它講清楚,沒有煽情,沒有感動,恰好站在這個位置上,就去把事情做好?!?/p>
·《中國甲胄史》內頁
“武備研究這件事也回饋我很多,我覺得把歷史講清楚就很好了。如果寫錯了,年輕人會來改正,我自己也會不斷修訂。我大概還能寫10年左右吧,那就慢慢做?!?/p>
龔劍表示,這不是一本趣味性的書,他在寫的過程中,盡量不去共情,“我只是貼近真實地去描述,更像是一個超長戰線的工作。先把歷史記錄下來,如果3000年歷史都要去發散,發散不了那么多,情感是有限的,所以我基本上沒有情感性的表述?!?/strong>
這本書里沒有故事,都是事兒。
·《中國甲胄史》內頁
這本書出版后,龔劍最近沒有繼續寫作,每天畫畫線稿補充資料,調整自己,“我是從無到有,自己學會了畫甲胄線稿。之前老是請人畫,不一定畫得準確,他觀察到的細節和我觀察到的是不一樣的。有些復雜一點的盔甲,要畫30多個圖層,反復修改,畫上幾天?!?/p>
·龔劍繪制的手稿
畫畫本身就有樂趣,更何況畫這些古代的甲胄,更像是在和古人對話,畫的朝代不同,內容不同,感受到的氣息也不一樣。
除了武備研究、寫作,龔劍還在給一些影視劇做武備指導,目前正在參與一部動畫電影,“從一開始人物設計就會參與,還涉及一些常識,比如很多影視作品里,士兵在軍帳里會穿著盔甲走來走去,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盔甲重達20到30公斤,又不打仗,穿它干啥?”
此外,刀劍復原的工作他也一直沒有落下,至于武備收藏,那就要看機緣和經濟實力了。
·龔劍收藏皮甲
“之前你聊過,收藏了不少古代刀劍,甲胄有收藏嗎?”
“甲片買到過三國的殘片,北朝的有點,宋的有一點,元的有一點,清代有一點,就常見的一些東西。完整的札甲一套、鎖子甲三套、皮甲兩套、七八頂盔?!?/p>
·龔劍收藏鎖子甲
“你現在對于武備的熱愛,和20多年前入坑時一樣嗎?”
“一樣的,熱情也一樣,每天大量的還是接觸、思考這些。刀劍、甲胄之外,歷代的長桿兵器也想系統研究一下?!?/p>
“研究這么年,會不會覺得疲倦?”
“肯定有疲倦的時候,但那是生理上的疲倦,生理上的疲倦是好調整的,心理上疲倦從來沒有。就像我夫人當年說的,你既然喜歡就把它研究得深一點。對于我來說,接觸了那么多東西,有了自己的認知,我就嘗試著把它寫出來。”
雖然寫了幾本書,龔劍從不認為自己是作家,“我只是還原歷史當中的真實”。
聊完,龔劍大踏步往前走,當天的健身操還沒跳,理想的體重還沒實現,還有好多書中的細節需要修訂。
●● ●
編輯丨書書
圖源丨龔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