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教授李力的“罪己詔”事件,堪稱當代學術界的魔幻現實主義大戲。好看指數非常之高,當然也該引發我們的反思。這位年逾六旬的法學泰斗,以“中南法學院眼瞎,引進我這蠢才”自嘲,將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尷尬演繹成知識分子版的“宮廷劇”。四年來,他以“三不原則”(不申課題、不報獎項、不主動投稿)在學術江湖獨善其身,卻因16篇論文中僅3篇C刊的“戰績”被掃地出門,連退群時都不忘補刀:“給大家添堵了”。
這場鬧劇撕開了高校考核機制的華麗外衣。校方搬出《專任教師崗位管理辦法》振振有詞,卻對“為何年度合格卻聘期不合格”的靈魂拷問裝聾作啞。當論文等級成為學術江湖的“通行證”,那些深耕冷門領域、甘坐冷板凳的學者,豈不是成了被系統誤傷的“掃地僧”?李教授的“罪己詔”恰似一紙“學術辭職信”,諷刺著“唯論文論”下,連退場都要帶著鐐銬起舞的荒誕現實。
最妙的是輿論場的眾生相:有人為老教授抱不平,有人諷其“咎由自取”,更有人翻出《明朝那些事兒》玩梗:“崇禎帝自縊煤山,李教授朋友圈退群,都是體面人的倔強”?;蛟S正如網友所言,這場風波最大的貢獻,就是讓所有人看清:當學術評價異化為“論文GDP競賽”,連退隱江湖都得先背負“罪己詔”,這究竟是誰的悲哀?#中南教授因考核不合格發罪己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