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論誰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那肯定是非宋孝宗趙昚莫屬。宋孝宗胸懷凌云志,在位27年間勤政愛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史稱"乾淳之治"。
能遇上這樣賢明的皇帝,百姓和大臣們都很高興,都希望宋孝宗能多活幾年,可有一個人卻不這么想,那就是太子趙惇。
宋孝宗先后立過兩個太子,第一個是嫡長子趙愭,可惜他英年早逝。趙愭病逝后,按理宋孝宗應當立第二個兒子趙愷為太子,但他性格仁弱,難成大器。而宋孝宗認為三子趙惇最像自己,是可造之材,于是時年25的趙惇被立為儲君。
在旁人看來,太子作為皇帝的接班人,那肯定是風光無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其實太子的位置危險,也很微妙。所謂"樹大招風",不知有多少人成天盯著太子,若是犯下什么錯誤,立馬會有人趁機做文章,所以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要謹小慎微,處處提防。
趙惇當太子期間小心翼翼,生怕犯一點錯,雖然每一天都很焦慮,但一想到只要忍上幾年,就能當上皇帝了,也就甘之如飴了。可讓趙惇沒想到的是,十幾年過去了,自己已經從二十幾歲的小伙子變成年過不惑的大叔,可已六十好幾的宋孝宗卻沒病沒災,也絲毫沒有讓位的意思,趙惇就有點著急了。
有一天,趙惇和往常一樣去給宋孝宗問安,父子二人聊了幾句后,趙惇裝作很隨意的樣子說道:"我的胡子都變白了,之前曾有人給我送來染胡須的藥,可我一直不敢用。"精明的宋孝宗怎么會聽不出兒子的言外之意,他回答說:"胡須變白了是好事,可以向天下顯示你已經成熟穩重,為什么要把胡須染黑呢?"聽了此話,趙惇雖然心有不滿,但并沒有表現出來。
也許是上天聽到了趙惇的心聲,不久后發生的一件事使他得償所愿。公元1187年10月,太上皇宋高宗逝世,這件事對宋孝宗的打擊很大,雖然宋孝宗并不是宋高宗的親生兒子,但宋孝宗卻將其視為生父,對他很是孝順。于是,宋孝宗決定為宋高宗守孝三年,政務就先讓趙惇處理。
守孝兩年后,宋孝宗決定將皇位讓給趙惇,而自己繼續為宋高宗守孝。終于,在當了十八年太子之后,趙惇當上了皇帝,即宋光宗。
即位之初,宋光宗還是想干一番事業的,也能聽取大臣的建議。無奈他身體不是很好,病情時好時壞,致使大權落到李皇后手中,而李皇后只會用權力給自己和娘家人牟取利益,搞得朝廷烏煙瘴氣。"乾淳之治"留下的老本很快就沒了,南宋也開始走向衰敗。
并且,李皇后還多次在宋光宗面前說宋孝宗的壞話,挑撥兩人的關系。漸漸地,宋光宗也對父親心生猜疑,認為他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惶惶不可終日,以至于精神上出了問題,總是無端猜疑,宋光宗不再去給宋孝宗請安,見到宋孝宗也是能躲就躲。
宋光宗的病情一日不如一日,大臣們已忍無可忍。公元1194年,在爭取到太皇太后的支持后,趙汝愚等人擁立宋光宗次子趙擴為帝,即宋寧宗。而此事是瞞著宋光宗進行的,等他得到消息后,不禁對宋寧宗懷恨在心,不愿再見到宋寧宗。公元1200年,五十四歲的宋光宗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