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古代的武將來說,最高的榮譽莫過于"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了。對于"封狼居胥"的典故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當年大漢王朝的戰神霍去病在痛擊匈奴之后,于狼居山(今蒙古境內)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大禮,向天下彰顯大漢的強大。可為何與"封狼居胥"并列的"勒石燕然"卻少有人知呢?或許與"勒石燕然"的創造者竇憲的性格有關。
竇憲出生于名門世家,東漢的開國功臣竇融是他的曾祖父。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竇憲的妹妹被漢章帝立為皇后,而竇憲和其弟也因此得到重用,一時間,寵貴無限,令人側目。
和竇憲一樣,歷史上著名的衛青也是外戚,但衛青雖身為大將軍,卻行事低調,養尊處晦。可這竇憲卻飛揚跋扈,肆無忌憚,而竇憲的這種性格也為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當時的竇憲仗著有竇皇后撐腰,恃寵欺人,就連親王公主們也要畏懼他三分。建初年間,竇憲以低價強賣沁水公主(漢章帝的妹妹)的田園,對此,沁水公主都不敢多說什么,只能自認倒霉。后來,此事被漢章帝知道了,勃然大怒,幸虧竇皇后毀服(降低服飾等級)替竇憲求情,他才逃過一劫。但竇憲并沒因此吸取教訓,依然橫行霸道。
章和二年(公元88年),漢章帝駕崩,年僅9歲的漢和帝繼位,因新帝年幼,竇太后便臨朝稱制。
竇太后有個名叫劉暢的寵臣,兩人關系親密,劉暢因此平步青云。竇憲擔心劉暢的得寵會影響竇家在朝廷的權勢,就讓刺客殺死了劉暢。竇太后得知后,十分生氣,將竇憲關了禁閉。恰逢當時南匈奴請求漢朝討伐北匈奴,竇憲就主動要求出擊匈奴,好將功贖罪。
于是,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被任命為車騎將軍,率兵出塞,著名的史學家班固也被任命為中護軍隨軍出行。
沒想到竇憲在領兵打仗上確實有著驚人的天分,他戰無不勝,捷報連連。面對竇憲率領的精兵強將,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趁勢追擊,殺敵一萬三千余人,俘虜二十多萬人。
意氣風發的竇憲登上燕然山,令班固作《封燕然山銘》,刻石立碑,頌揚漢威。而《封燕然山銘》也在時隔一千多年后的2017年被考古學家發現。
第二年,竇憲再次大敗北匈奴。在永元三年(公元91年)的金徽山之戰中,竇憲俘獲北單于母親,北單于則不知所蹤,塞北再不見匈奴一兵一卒,長達三百年的匈奴之患至此告終。無法在大漠立足的匈奴只好一直向西遷徙,走到了歐洲。
自此之后,竇憲的"燕然勒功"和"封狼居胥"一樣,屢次出現在后世詩詞之中,也成為將士們的終極夢想。
立下如此大功,竇憲自然是威名大盛,性格素來張揚的他越發不可一世,拉幫結派,把攬朝政。竇氏子弟大都肆意欺凌百姓,為非作歹,因畏懼竇家勢力,文武百官都忍氣吞聲,不敢多言。
永元四年(公元92年),竇憲的黨羽們相互勾結,意圖謀反,卻走漏了風聲。漢和帝知道后,召來中常侍鄭眾一起設計將竇憲的黨羽一網打盡,并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封其為冠軍侯,后命竇憲回封地。等竇憲到了封地之后,又逼其自盡。
竇憲確實在軍事方面很有才能,但為人不正,飛揚跋扈,恃寵而驕。對于這樣一個貪財專權的外戚,后世自然不會記住他的功勛,"勒石燕然"少有人知,也在情理之中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