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臂、一艘船,獨臂船長徐京坤用時99天成為第一個穿過旺代環球帆船賽終點線的中國人,完成了對人類體力、耐力、精神的極限挑戰。
他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氣與堅持。12歲失去左前臂,他沒有被命運打倒,而是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從田徑運動員到帆船選手,從環中國海航行到跨越大西洋,再到完成環球航行,他用一次次的突破證明,身體的殘缺無法阻擋靈魂的完整。
創業之路亦如航海,充滿未知與挑戰,都會經歷挑戰精神和肉體的極限。或許你會面臨資金短缺、市場競爭、技術瓶頸,就像徐京坤在海上遭遇的狂風巨浪和海盜威脅,但只要心中有夢,腳下就有路。
他用9個月時間將報廢帆船改造成“夢想號”,創業者也可以從零開始,憑借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打造屬于自己的創業“夢想號”。他用流利的英語和中華美食征服異域,我們也可以用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優質產品贏得市場。徐京坤說,航海需要遵循規律、學習知識、掌握技巧,創業又何嘗不是如此。潮起潮落,亦是商機的節奏,都是沉淀與反思的時刻。如果你是船長,獨自航行的你應該如何應對未知與挑戰?以下,Enjoy:
來源丨中國殘疾人雜志社(ID:zgcjrzzs)
文丨白帆
圖丨受訪者提供
編輯丨張帥
審核丨楊樂
創造歷史!
“獨臂船長”徐京坤
成為登頂“海上珠峰”中國第一人!
中國航海家、“獨臂船長”徐京坤,
駕駛“SINGCHAIN中國夢之隊海口號”,
跨過了2024-2025旺代單人不間斷,
環球帆船賽的終點線。
以99天19小時6分鐘11秒的成績完賽,
成為該賽事歷史上第100位完賽的船長,
也是這項賽事歷史上首位完賽的中國船長。
旺代環球帆船賽創立于1989年,
被譽為“航海界的珠穆朗瑪峰”,
賽事要求選手單人駕駛帆船,
不中途停靠、無外援和補給。
從法國旺代省出發,
繞地球一圈后返回,
極限挑戰和高淘汰率,
使其成為全球最嚴酷的航海賽事之一。
一個人,
一艘船,
24000多海里(約44500公里),
吃了99天的方便面和一頓餃子,
“我最自豪的就是
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的
完賽者俱樂部里有了咱中國人的名字!”
這一刻,
世界見證了中國航海的力量
2020年第10期的《三月風》雜志曾對徐京坤做過一次深入采訪。在那次訪談中,徐京坤向我們緩緩展開了一幅關于夢想、挑戰與超越的壯麗畫卷,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位獨臂航海家背后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堅持。
在此,讓我們重溫這篇文章,一同回味這位中國船長的傳奇經歷,感受那份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對自由與夢想的無限向往與不懈追求。
1989年出生,山東人,12歲時由于意外,失去了左前臂。原國家殘疾人帆船隊運動員,世界上第一個完成環中國海以及“Mini Transat 6.50”單人跨大西洋帆船賽的獨臂航海家,2025年2月以99天19小時6分鐘11秒的成績完成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成為這項賽事歷史上首位完賽的中國船長。
徐京坤說,在海上的感覺最自由。
陸地上絕大部分的人為規定,在大海上統統失效。那里寫滿自由,也崇尚公平,大自然不會因為你是殘疾人就會照顧你,唯一要做的就是遵循規律、學習知識、掌握技巧后享受海的陪伴,找到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天地。
這是徐京坤在海上漂泊了11萬海里之后,悟出的道理。
1
我還是一名水手
徐京坤曾是國家殘疾人帆船隊的一員,參加完2008年北京殘奧會,隊伍宣布解散,這個來自大山的孩子一下失去了人生目標。小時候左前臂被放入玻璃瓶的鞭炮炸傷截肢,后因耐力出眾,徐京坤成為山東省的殘疾人田徑運動員,后從田徑轉到帆船項目并加入國家隊,一路走來,他曾憧憬著將體育作為畢生從事的職業,“如果再給我們4年時間,我們有希望在倫敦拿下一枚獎牌。”心有鴻鵠,隊伍卻宣布解散,徐京坤的職業生涯轉了一個彎。
退而結網,徐京坤跟著家人做了幾年生意,有了一些積蓄后,他看穿了人生的走向:單調而乏味。當時他才20歲出頭,腦海里的夢想還在聒噪著,似乎說著什么。他閉上眼睛,仔細聽閃現的詞語:天涯、遠方、冒險,幾個詞勾勒出一個想了很久的“輪廓”——環球航行。他急忙查資料,才知道除了參加殘奧會比賽之外,自己仍然可以成為一名職業體育選手,去參加世界各地的帆船比賽,甚至一些環球賽。徐京坤懂了,大海一直在召喚他的歸來。
只有從零開始,想航海先找船。徐京坤在青島找到一條已經報廢的24尺近岸巡航帆船,花了9個月時間修理改造,并取名為“夢想號”——徐京坤曾擁有過的3條船,全部以此命名。
他試著重新學習比賽規則,掌握駕船技巧,“遠航不但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有非常完善的技能,比如說你家房子壞了,找物業來施工。船上跟家里一樣,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徐京坤挨個舉例,“包括導航設備、通訊設備,引擎、安全設備,還包括船帆、桅桿、鎖具,更要懂救援。”為了學懂弄通,徐京坤自費跑到航海強國——法國,找老師學習了兩三年。
2012年9月,徐京坤開始了單人環中國黃海、東海、南海的航行。他從青島出發,北上遼寧丹東,再一路南下,直到2013年1月到達西沙永興島,沿途停靠17個沿海城市,歷時129天,航行4500海里,創造了“首次單人獨臂無動力帆船環行中國海”的紀錄,完成了第一個小夢想。
2015年,徐京坤又踏上了單人橫跨大西洋的征程,參加被稱為“世界上最虐的航海賽事”之一的法國迷你橫跨大西洋極限挑戰賽。比賽中,徐京坤被突如其來的大浪打到水里,多虧系了安全索,他在被船拖行了很長一段距離后終于爬了起來。回到船上,他發現自己的右臂被劃開了一道8厘米長的大口子,而左臂卻無法給右臂做縫合和處理。徐京坤意識到,一旦無法治療,他必須靠岸退賽。最后,他硬是用嘴給自己上了藥。
而讓徐京坤揚眉吐氣的是2017年世界殘疾人帆船錦標賽,在男子Hansa303級比賽中取得第四名,創造了中國選手在這項賽事中的歷史最佳戰績。看著別的國家的水手們成群結隊,徐京坤異常孤獨。他是受國際帆聯邀請,以個人名義自費代表中國參賽,一人出發,沒有支持,可謂“孤軍奮戰”。不僅要自己安排住宿、去超市買菜做飯、坐公交車去賽場,還要去和國外選手抗議、找裁判申辯……每次遇到因風力太大而取消比賽時,人家是教練幫忙一起拉船,而他只能獨自駕船迎著30節的大風回港。
但一切的一切,他都覺得值了。很多人說他頻繁參賽是為了錢,徐京坤聽完特別尷尬,“這些比賽獲勝沒有獎金,準備比賽還得投入幾百萬人民幣,”徐京坤說法國迷你賽最為典型,“所有人最后就獎勵一籃子魚罐頭,外加一瓶印著自己名字的朗姆酒,總價不超過200歐元,只有冠軍多給一份小紀念品。”徐京坤說,大家在乎的是榮譽,是作為水手的那一份光榮。
他曾在海上遇到過一名參加過伊拉克戰爭的美國老兵,半截身子都沒了,還在環球航海。“一位朋友曾跟我這樣說,每個人生下來時并不是一個完整的自己,你其實就像分散的碎片散落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把碎片拼起來的過程就是人生的成長,才能最終拼出完整的你。”
為了尋找自我的“碎片”,徐京坤不斷開啟新的旅程。
2
在船上一定要“害怕”
而徐京坤最新一次出發是在3年前,那次他帶上了毫無遠航經驗,甚至連游泳都不會的妻子結伴而行。
▲環游世界的啟航儀式定在了土耳其。
他們駕駛著一艘雙體帆船從土耳其出發,沒有了比賽壓力,目標就是“環游世界”,以此兌現結婚時曾對妻子許下的承諾。夫妻倆的浪漫之旅仍然與風險并存,他們需要抵擋自然與人為的種種考驗。
2020年3月,他們行駛在以狂風著稱的非洲西海岸、納米比亞附近海域,一開始天氣預報已經預測到了天氣會比較糟,徐京坤覺得憑借多年的經驗和自己的能力,應該不會出太大問題。后來遇到實際情況才知道大意了,“第一次覺得風浪大到船要翻了”。風暴持續了一天一夜,徐京坤就一天一夜沒睡覺地站在船頭駕駛,“壞天氣的時候,船上的電子設備都是控制不了船的,需要人非常靈敏地操控。”
徐京坤整個人都凍僵了,快要突破身體的極限時,還要做出適當的判斷,“風浪過來之后,船開始劇烈搖晃。我要密切留意風力的變化,看海浪的角度。一旦船與海浪的角度有問題,船就翻了。雙體帆船輕易不會翻,但是翻了就別想救回來。”
大風大浪下,徐京坤也怕,“害怕是很正常的,要是一點都不害怕就意味著你在掉以輕心,只有害怕,我才能打起百分之一百的精神,才能激發出潛能來。不怕,我根本調動不了腎上腺素去維持體能。”
等到風平浪靜,徐京坤就把船停進港灣補給,去菜市場了解當地人的風土人情,“我去的地方基本沒有中國人來旅行的,外國人看到我的黃皮膚黑頭發也一樣好奇。于是交到了不少朋友。”而這一路,徐京坤還要擔心海盜的出沒,“在全球有那么幾個海盜區域,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索馬里,但其實像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印尼那一帶也是海盜區,再就是南美的哥倫比亞、非洲的幾內亞灣。”
徐京坤就在哥倫比亞海域和海盜斗智斗勇過一回。當時他們的船在離岸一兩百海里的地方,突然發現一艘快艇在慢慢靠近,“我一看就知道不正常,因為離陸地這么遠,這么小的船的油料不足以支撐遠行,所以首先我就判斷旁邊一定有母船,這伙人下來就是要打劫。”徐京坤趕緊把船帆都降下來,打開船的發動機,做好逃跑或者撞擊的準備。“海盜也比較謹慎,船上一伙人就一直在跟著觀察我們的情況。”你走我跟的狀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歐美人的船上可能會帶武器,但我們沒有。我就把魚槍拿出來,裝上了一個單筒望遠鏡,假裝成一支狙擊槍。”徐京坤就趴在駕駛臺上,拿著“假貨”一直朝海盜們晃悠,直到海盜最終撤退才長舒一口氣。
后來有朋友建議他在船上配槍,他一直沒同意,“槍是雙刃劍。如果你和海盜都有槍,那就看誰槍多了。你能帶個軍隊嗎?人家10個人10支槍,你就一支,還不如沒槍。”他說,“這樣能保命”。
▲徐京坤每到一處,都會停下船繼續深入當地。這是他與馬爾代夫居民島上的孩子們合影。
3年里,他們穿過地中海、大西洋、加勒比海,經巴拿馬運河,跨越太平洋、印度洋,繞過非洲好望角,回到北大西洋大航海之路的起點。全程3.4萬海里,途徑四大洋40多個國家和地區,四跨赤道,2020年6月4日最終抵達位于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這次環球航行結束后,徐京坤已累計航行11萬海里,是“世界上航行最遠的獨臂船長”。連世界帆船聯合會技術官員也稱贊:“他的成功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是世界航海運動的奇跡。”
3
海洋大國的強大之路
這一路只要停靠在海港,徐京坤就去結識世界各地的航海旅行者,而他征服異域的手段,除了流利的英語之外就是中華美食。徐京坤最愛干的事,就是把大家叫到自己船上,然后教他們包餃子和包包子,以至于外國小孩一見他就喊“baozi”。
徐京坤和愛人抵達的亞速爾群島,有人說它的名字起源于一個古老的單詞azures,意思是天藍色。它和acor(葡萄牙語中“蒼鷹”的意思)似乎同源,就好像老鷹飛向它們的巢穴,為水手們指明前往島嶼的道路。“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有這么一小撮人具有這樣的特質,他們不害怕沿途的風險,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做一個賭注,他們的名字叫做水手。”徐京坤在海上遇到年紀最大的水手已經80多歲了,而最小的尚在襁褓之中。他們在陸地上有自己的生活,但只要閑下來就會揚帆起航,將航海活成一種生活方式。
“別的語言的環球航行資料一抓一大把,唯獨咱們中文的環球航行資料還是空白,這也是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我希望能通過這次環球,把這一路的經驗整理成第一本中文環球航海路書,幫助更多的中國航海人走得更遠更安全。”而中文航海路書的另一層意義,就是打破西方在航海領域上的固有壟斷,尋回中國人的航海話語權。
中國擁有大陸海岸線1.84萬公里,另有島岸1.4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超過3.2萬公里,為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但從海洋大國邁入強國,前進的空間非常大。“航海這項運動需要大量的金錢,是需要強大國力支撐的。”徐京坤說,除了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外,最重要的還有教育。早幾年他在三亞創辦了自己的帆船學校,接下來他要回歸教育,希望能把這么多年自己的一些技能、經驗教給更多的人。
徐京坤也在隨時等待著國家隊的召喚,“國際上都期待著中國殘疾人帆船隊能夠再次回歸。我特別希望這個項目能再發展起來,我了解殘疾人和殘疾人體育的意義所在,它積極正向的一面對殘疾人是非常重要的。”
2020年9月,徐京坤帶著妻子,乘著夢想號正式踏上歸國的旅程。在朋友圈,徐京坤寫下心底深處的想法: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才讓我們有機會去實現夢想。中國人正在用人類最初發現世界的原始方式、用中國人最友善、最勇敢、最勤勞的一面去擁抱世界,也讓世界認識中國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