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寒今天要跟各位嘮嘮豐田新出的C-HR+電動版,不知道各位車友感不感興趣?不管了,我聊我的,愛看不看,哈哈。
這車啊,骨子里還是C-HR那股子運動范兒,不過仔細琢磨后,我發現這事兒比看表面有意思多了。
尤其是當豐田把BZ4X的電動平臺和C-HR的造型揉在一起時,你說這是創新還是擺爛呢?
先說說這車最扎眼的點:2750毫米軸距。各位可能不知道,這數字比BZ4X還短了整整5厘米!
此前有同行拿卷尺比劃過,后排膝部空間大概就剩個兩拳出頭。這你受得了嗎?
官方直接攤牌說“更適合單身或小夫妻”,翻譯過來就是“帶娃家庭別碰瓷”。
不過要說玩空間魔術,本田的e:Ny1軸距才2610毫米,后排還能蹺二郎腿,豐田這波操作屬實有點迷。
前臉設計倒是挺搶眼吸睛的。那個C字日行燈組跟黑色格柵一搭,乍看以為是雷克薩斯UX(參數丨圖片)的遠房表弟。
不過近距離看,遠近光燈藏在霧燈區的T字造型里,這設計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變形金剛玩具,掰開這里會不會彈出機關炮?
最絕的是后窗設計,說是“鐵窗淚”都算客氣了,坐后排的朋友怕是要得幽閉恐懼癥。
動力參數挺有意思。高配版224馬力帶77度電包,續航標到600公里。但各位注意看百公里加速7.4秒,這比大眾ID.3還慢半秒。
更逗的是四驅版,342馬力愣是跑出5.2秒加速,這調校怕是把動力都喂了傳動系統?
要我說,這車最合適的打開方式,可能是單身貴族周末跑山,但續航焦慮和充電樁分布又是個坎兒。
說到內飾,中控臺幾乎照搬BZ4X那套設計。無線充電板位置倒是合理,就是這旋鈕換擋桿的手感,試過的同行都說像在轉老式收音機調頻鈕。
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車機系統,海外版居然還不支持CarPlay,這年頭沒手機互聯的車,跟咸魚有什么區別?對吧?
價格方面雖然沒公布,但參考BZ4X國內23萬起的定價,這車估計要殺到20萬區間。
問題是現在元PLUS頂配才18萬,深藍S7純電版續航620公里才賣20萬出頭。豐田這波要是真引進,怕是要被新勢力按在地上摩擦。
不過我聽說廣汽豐田要出BZ3X,可能豐田自己也明白,拿原生電動車跟中國特供版對打,純屬自討沒趣。
再說說續航虛標這事兒。海外媒體實測四驅版,高速120km/h巡航下續航直接腰斬到260公里。
講真,這525公里的標稱續航,就跟方便面包裝上的“圖片僅供參考”一個道理。
不過話說回來,特斯拉Model Y標續版不也這個尿性?可能洋品牌都覺得中國人不看實測數據吧。
最讓我想不通的是市場定位。歐洲人喜歡小車不假,但中國消費者要的是“看起來小但里面大”的魔術空間。
C-HR+這反向操作,后排窗戶小得跟潛艇舷窗似的,怕是連法系車設計師看了都要直呼內行。
要說運動跨界,極氪X不香嗎?要說個性小車,smart精靈#1不好玩嗎?豐田這波操作,確實有點兒小迷幻。
不過話說回來,這車也不是全無亮點。那個掀背尾門配上小尾翼,開在路上確實吸睛。后備箱進深雖然一般,但高度足夠塞下兩個登機箱。
要是單身白領日常通勤,周末近郊游倒也算夠用。但問題是,花20多萬買個玩具車,中國消費者真的買單嗎?
最后說說充電效率。海外版支持150kW快充,30分鐘能從20%充到80%。
這數據看著還行,但跟國內動輒240kW的充電樁比,又落了下風。更別說某些品牌已經玩出"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黑科技了。
要我說,豐田在電動化這條路上,還得跟中國品牌多取取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