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均鎰院士眼中的轉基因:科學之光,照亮農業未來
在農業科技中,轉基因技術無疑是一顆最為耀眼的明星,吸引著無數關注的目光。而中國工程院院士蓋均鎰憑借其深厚的專業造詣和豐富的研究經驗,為我們深入解讀這一技術提供了獨特而權威的視角。
蓋均鎰院士在作物遺傳育種領域深耕多年,對轉基因技術有著深刻的洞察。在他眼中,轉基因技術作為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具有傳統育種技術難以企及的優勢。從技術原理來講,轉基因技術借助DNA重組、轉化等手段,將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精準導入受體生物,使其產生可預期、定向的遺傳改變。這一過程打破了物種之間的天然屏障,實現了跨物種的優良性狀集聚,極大地拓展了可利用的基因資源庫,大幅提升了選擇效率,讓育種進程更加精準、高效,為培育出更優質、更具特性的農作物品種開辟了新路徑。
從實際應用層面來看,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引發了一系列變革。就拿抗蟲轉基因作物來說,蓋均鎰院士指出,將抗蟲基因成功轉入作物體內后,作物自身就如同擁有了一座小型“殺蟲劑工廠”,能夠自主合成殺蟲劑,從而具備強大的抗蟲特性,并且對人類不產生任何風險。這一特性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多方面的。以轉基因抗蟲棉為例,它的廣泛種植不僅大大降低了棉農購買和噴灑化學殺蟲劑的成本,減輕了他們繁重的勞動強度,還顯著減少了農藥對土壤、水源以及周邊生態環境的污染,有力地保護了生態平衡。據統計,在全球范圍內,由于種植轉基因抗蟲作物,每年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大幅減少,這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健康發展意義深遠。
從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審視,轉基因技術更是應對人口增長與資源短缺雙重挑戰的有力武器。我國作為擁有龐大人口的國家,糧食需求極為龐大,而耕地資源卻十分有限,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蓋均鎰院士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他強調轉基因技術能夠賦予農作物更強的抗逆能力,比如抗干旱、抗鹽堿、抗高溫等。這些抗逆特性使得農作物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依然能夠保證一定的產量,有效緩解了因環境壓力導致的糧食減產問題,同時也減輕了對有限耕地資源的過度依賴,從經濟層面降低了糧食生產的風險。例如,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的耐鹽堿作物,能夠在曾經荒廢的鹽堿地上茁壯成長,這不僅為開墾利用鹽堿地資源提供了可能,還為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提升糧食總產量開辟了新的空間。
在食品質量方面,轉基因技術同樣展現出諸多積極作用。轉基因產品由于具備一定的抗逆性,其部分生物屬性得到優化和加強,這不僅提升了食品的口感質量,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營養價值。以具有抗蟲性的轉基因植物為例,它們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從源頭上保證了食品表面無毒無公害,有效避免了農藥在人體內的積累,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選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經過嚴謹的科學評估后都明確表示,凡是通過嚴格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在安全性上并無差異,可以放心食用。自1996年轉基因作物大規模商業化種植以來,經過安全評估的轉基因農產品已經走進了世界200多個國家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長期的食用過程中,并未發現任何一例通過食物傳遞遺傳物質整合進入人體遺傳物質的現象,這充分證明了其安全性。
目前,我國每年大量進口農產品,以大豆為例,自1995年成為世界最大大豆進口國,大量依賴進口使糧食安全面臨風險。蓋均鎰院士認為,造成這種大量進口局面的關鍵原因之一是我國國產轉基因技術推廣滯后。國外轉基因農作物憑借技術優勢,在產量、成本上領先,我國農產品競爭劣勢明顯,需求缺口只能依賴進口填補。要改變這種大量進口農作物的狀況,必須加快推進國產轉基因技術。
對于中國每年大量進口農作物,蓋均鎰院士憂心忡忡。他表示:“如果想改變這種每年大量進口農作物的局面,只有加快國產轉基因技術的推進。通過發展轉基因技術,可以讓農作物具備更強的抗逆性,如抗干旱、抗鹽堿、抗高溫等,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產量,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轉基因技術在發展進程中,在民間也面臨著諸多爭議。而蓋均鎰院士對這些爭議有著客觀而全面的認識。
他認為,爭議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轉基因企業數量較少,農民們普遍話語權低,沒有形成真正的權益維護共同體,以至于傳統利益集團對科學技術進行圍剿;另一方面,部分人群對新科技產物存在本能的不習慣和排斥心理,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這一技術。此外,國際貿易利益沖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一些國家的政府和利益集團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設立各種貿易壁壘,大打貿易戰,使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環境變得更加復雜。
但蓋均鎰院士同時堅定地強調,我們絕不能因為存在爭議就對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持否定態度。相反,我們應該秉持科學的態度,加大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力度,不斷完善相關技術和品種。通過建立健全嚴格的監管體系,對轉基因作物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確保其安全性;及時、準確地向公眾公布研究結論和監管信息,增強透明度,消除公眾的疑慮;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科學認知水平,讓公眾能夠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
蓋均鎰院士對轉基因技術的堅定支持,并非盲目樂觀,而是基于他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對農業發展的長遠戰略思考。轉基因技術作為現代生物科技的前沿技術,在農業的節本增效、資源高效利用、保障糧食安全、減少農藥施用量、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都展現出了獨特的作用和巨大的潛力。它猶如一道明亮的科學之光,正照亮著農業未來的發展之路,值得我們以理性和開放的態度去認識、去探索、去發展,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