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從有志圖王到茍且招安,也是有個思想轉變過程的:他上梁山前在潯陽樓寫反詩露出了腦后的反骨,坐上梁山頭把交椅后建天子旌旗,所謂的“替天行道”,也是要搶趙佶的飯碗,但是隨著梁山隊伍的不斷壯大和官軍的兩次圍剿,宋江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認為以梁山一隅之地無法與朝廷抗衡,招安不但可以保命,而且還有望獲取高官厚祿。
宋江不是好人,但卻是“精明人”,簡單的“招安賬”,他還是算得清楚的:梁山三十六天罡中贊成招安者有多少人?反對者有多少人?還有多少人搖擺不定?權衡之下,宋江肯定會認為再打下去對自己沒有好處,說不定哪天早上醒來,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被捆成粽子裝在囚車里,走在前往京城的路上了,押解他的人,就是昨天喝酒時還對他畢恭畢敬的“梁山好漢”。
宋江的反詩大家都會背,也知道黃巢因為沒有把李唐皇室斬草除根而先勝后敗,更知道黃巢臨終遺言有多凄慘:“我欲討國奸臣,洗滌朝廷,事成不退,亦誤矣。若取吾首獻天子,可得富貴,毋為他人利。”
宋江雖然敢笑黃巢不丈夫,但說出的話,卻跟黃巢有幾分相似,他坐上頭把交椅后搞的“飛龍飛虎旗,飛熊飛豹旗,青龍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黃鉞白旄,青幡皂蓋,緋纓黑纛”,大家跟《宋史·卷一百四十八·志第一百一·儀衛六·鹵簿儀服》一對照,就知道宋江這是準備自己當皇帝了。
宋江“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虎踞狼顧,頗有司馬懿之風;“刀筆精通,吏道純熟,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明顯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主兒;他當然知道自己建天子旌旗是不赦之罪,他殺了那么多朝廷將士,總會有人修后算賬。
只要梁山不滅,朝廷的征剿大軍就會源源不斷而來,如果換一個聰明的將領帶兵,不展開大戰只打梁山搶糧隊,不出三個月,梁山上就會堆滿餓殍。
宋江能看到的危機,其他有頭腦的好漢當然也能看到,時間長了,軍心就會動搖,三十六天罡也會分成三伙,火拼是遲早的事情。
咱們只說三十六天罡不說七十二地煞,是因為地煞一般都是天罡的副將或小弟,要不就是不太重要的小山頭盜魁,在梁山的話語權并不大。
三十六天罡中,盼望招安的,除了宋江吳用,還有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小李廣花榮、撲天雕李應、美髯公朱仝、沒羽箭張清、青面獸楊志、金槍手徐寧、急先鋒索超、神行太保戴宗、病關索楊雄、拼命三郎石秀、沒遮攔穆弘、插翅虎雷橫、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浪里白條張順、兩頭蛇解珍、雙尾蝎解寶、浪子燕青,加起來是二十二位。
這二十二人要么是被俘軍官或富商大賈,要么是宋江的鐵桿粉絲或土豪劣紳,而且都跟朝廷沒有深仇大恨,所以除了宋江之外,都不用擔心朝中大佬的報復。解珍解寶雖然是天罡正將,但重大問題,還得聽地煞孫立的,而孫立是一定渴望招安的。
看到這里,可能有讀者會感到奇怪: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也是官軍降將,為何他們不在期盼招安者之列?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這三人其實是騎虎難下:呼延灼和秦明“合伙”殺了青州知府、慕容貴妃的兄弟慕容彥達,他們接受招安,慕容貴妃稍微吹一吹枕頭風,趙佶就可能將這兩人尋個不是殺掉。
水滸原著中并沒寫慕容貴妃替兄弟報仇,這是很不符合古典小說常規的——《呼家將》《楊家將》中的“貴妃”和“國舅”有多厲害,大家都是知道的。
雙槍將董平和沒羽箭張清在投降后的做法完全不同:董平殺了東平府程太守一家,而東昌府“太守平日清廉,饒了不殺”,所以張清之“罪”并不算太大,而董平卻得罪了太多人——能坐到太守之位,豈能沒有座師、同科、至交、后臺?
像秦明、呼延灼、董平一樣進退兩難的,還有小旋風柴進:柴進是梁山最早的資助者,更是“前朝皇族”,即使他不參與造反,也是朝廷嚴格監控的對象,而且招安后也不好封官——再大的官職,還能大過皇帝嗎?
二十二個盼望招安,四個在招安與不招安之間搖擺,剩下的十個好漢就有點意思了:按照常理,他們是應該堅決反對招安的,但反招安的理由,卻大不相同。
入云龍公孫勝是個很奇怪的家伙,他幾乎已經修成半仙之體,還親口說過自己金錢無用,但卻是“智取生辰綱”的主謀之一,有人懷疑他攛掇晁蓋作案,實際是在下一盤大棋,就是為一百零八顆魔星找一個聚義之地。
據說道家修行中,改朝換代救民于水火也是大功德。公孫勝下山,絕不是為了那區區十萬貫金珠寶貝,他要劫生辰綱,從羅真人那里要一個黃巾力士就搞定了,還用什么智取?
公孫勝紅塵歷練,功名利祿對他來說都是糞土,招安做官,那簡直是宣告他任務失敗:轉了一圈,還是給朝廷當鷹犬,我豈不是白忙一場?
公孫勝也算半個世外高人,只有像姚廣孝那樣“改天換命”才有成就感,區區一頂官帽,還真不放在他的眼里。
公孫勝是不屑招安,林沖則是難以招安,在這方面,林沖和楊志是有本質不同的:楊志是自己犯錯,而林沖則是被人陷害。高俅不屑對付被他趕出殿帥府的原制使楊志,卻不可能放過林沖——高俅已經把林沖害慘了,而小人的慣性,是做壞事的時候一定要做絕,只有林沖停止呼吸,他那顆小人之心才會放下。
雖然水滸原著中的林沖并沒有因招安而氣死,但也沒有回朝受封,事實上他已經回不去了——高俅依然身居高位,他回去還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劉唐、李逵、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五人,基本可以說是“胸無大志”,他們能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服論秤分金銀,就已經心滿意足別無所求,招安后給貪官奸臣磕頭,確實有些勉為其難,而且以他們的綜合素質,也真不適合做官。
三十六天罡已經說了三十三個,現在就剩下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九紋龍史進三人了,有人說他們才是真正的梁山好漢,他們反對招安,是因為另有去處:三個人數量不多,即使帶上十來個地煞兄弟,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收留起來也毫無壓力。
史進和魯智深的義舉,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都知道,他們跟種家軍的關系也不算遠,只要種師道和王進一聲呼喚,他們就會樂呵呵地“拜辭”宋江,武松跟魯智深焦不離孟,自然會一路同行。
這樣盤點下來,宋江這筆招安賬就算清楚了——三十六天罡二十二人贊成,十人反對,只有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和小旋風柴進的態度難以捉摸,這也給讀者諸君出了難題:在您看來,在這四人內心深處,是渴望招安還是懼怕招安?依您之見,梁山三十六天罡,贊成招安、反對招安、進退兩難者各有多少、分別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