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中國國家地理將組織戶外愛好者徒步巫山龍脊。這條橫亙于巫峽之巔的險峻山梁,既是地質(zhì)運動的活檔案,也是人文歷史的瞭望臺。在這里,我們將以腳步丈量石灰?guī)r的滄桑,以目光追逐詩詞中的云霧,以心跳回應峽谷深處的猿鳴。
山河的詩意,藏在巫山的褶皺里。
長江三峽,是中國第一大河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峽谷。它西起重慶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2公里。其中的巫峽,西起大寧河口,東至官渡口,全長45公里,是三峽中最長最完整的峽谷,俗稱“大峽”。它以幽深秀麗、云雨變幻而著稱,兩岸的巫山十二峰,屏列綿延,尤令人神往。
李花盛開的三峽 攝 / 汪長征
三峽李花 攝 / 汪長征
三峽,是地球用億萬年時光雕刻的杰作,也是中華文明千年吟詠的詩行。
地質(zhì)史詩
三峽的誕生與巫山龍脊的崛起
長江三峽的壯闊,始于一場持續(xù)千萬年的“山河博弈”。約2億年前,印支運動使巫山山脈從海底隆起,其主體由堅硬的石灰?guī)r構(gòu)成,山體走向與長江垂直,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擋江水東流。四川盆地上的千溪萬河要東流入海,卻在中國的二級至三級地形階梯的階坎上,遭遇了七曜山和雪峰山脈的阻攔。
三峽龍脊秋色
但起伏褶皺的巖石門檻,抵擋不住至柔卻至剛的滔滔江水,長江以每秒8米的極限流速,如一把“地質(zhì)刻刀”般,在巫山石灰?guī)r中切出深達千米的箱狀峽谷——兩岸絕壁如削,江底暗礁密布,形成“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奇險地貌。
供圖 巫山文旅集團
巫山龍脊,正是這場博弈的見證者。它如同一條巨龍背脊,橫臥于巫峽北岸,山脊由石灰?guī)r層疊擠壓形成,褶皺間保留著古長江侵蝕的痕跡。在三峽的褶皺里,觸摸億萬年的時光切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