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患慢性蕁麻疹的病人苦苦尋求蕁麻疹根治方法,四處求醫問藥,那么患有慢性蕁麻疹,到底該怎么辦?
蕁麻疹為什么發作?
新加坡貢方堂中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疙瘩,是皮膚科常見病之一,表現為大小不等橘皮樣外觀的水腫性風團伴瘙癢。
蕁麻疹按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是指風團發作持續≥ 6周,并且每周發作超過2次者。
急性蕁麻疹常可找到病因,多為暫時性的誘因,最常見為急性感染,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系感染等、食物以及藥物(如青霉素、磺胺類藥、血清制劑等)等。
然而慢性蕁麻疹因其持續反復發作,瘙癢難耐,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醫認為,本病急性者多因稟賦不受,又食魚蝦等葷腥動風或不新鮮食物;或因飲食失節,胃腸食滯,飲酒過量,復感風寒、風熱之邪;或七情內傷,營衛失和,衛外不固,汗出當風,風邪郁于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也有因藥物過敏而誘發蕁麻疹型藥疹者。
蕁麻疹可以根治嗎?
慢性蕁麻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熱,或因有慢性疾病,平素體弱,陰血不足,陰虛內熱,血虛生風,或產后受風;或因皮疹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氣血損耗,加之風邪外襲,以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皮膚腠理之間,邪正相搏而發病。
有研究顯示,慢性蕁麻疹可以自行緩解,甚至不再復發,也就是自愈。
多數患者病程在數月至1-2年,少數患者持續數年。
中醫講方從法出,法隨證立,基于“血熱風擾”的基本證候,與血分熱、虛、瘀夾雜的復雜情況,可知其治療兩大關鍵——和血(兼顧血熱、血虛、血瘀)與祛風。
中醫調理慢性蕁麻疹
在治療皮膚病方面,有這樣一個藥方,取“皮”來“補皮”。
多皮飲具有健脾除濕、疏風和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蕁麻疹和皮膚瘙癢等癥,對原因不明的慢性頑固性蕁麻疹,療效很好。
【組成】地骨皮9g,五加皮9g,桑白皮15g,干姜皮6g,大腹皮9g,白鮮皮15g,粉丹皮9g,赤苓皮15g,鮮冬瓜皮15g,扁豆皮15g,川槿皮9g。
【加減】如屬感寒邪較重者,可重川干姜皮、陳皮;熱邪較重者,可重用桑白皮、牡丹皮、地骨皮;若濕邪較重者,可重用冬瓜皮、茯苓皮、大腹皮、扁豆皮,風邪重者,可重用五加皮或可加入防風9g。
【功效】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主治】亞急性、慢性蕁麻疹。
另外,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性疾病,應遠離生活中常見的過敏源,如塵螨、花粉、動物皮屑等;服藥期間與平時飲食忌發物,如魚、蝦、蟹等,少食辛辣油膩,戒煙酒。
平時要注重舒暢我們的氣血,人體的氣血調和了,機體的免疫力就會增強。
醫案
患者,女,42歲。
主訴:10余年來不斷在四肢、軀干發生大片紅色疙瘩,劇烈瘙癢,時起時落,每日早晚發疹較重,無一定部位,特別是冬季晚上入寢后更重,夏日亦不間斷,曾經多方面治療不效。
治法:調和陰陽氣血,兼以清熱散寒,疏風祛濕。
處方:五加皮9g,桑白皮9g,地骨皮9g,粉丹皮9g,干姜皮9g,陳皮9g,扁豆皮9g,赤苓皮9g,白鮮皮9g,大腹皮9g,當歸9g,浮萍9g
二診:進服上方7劑,皮疹明顯減少,只是早上外出后仍有少數皮疹,晚上也基本不發。
患者堅持服用此方,諸癥遞減,最終痊愈。
專家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