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刷刷!3月5日,李強總理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最先登上熱搜的是一個個民生“關鍵詞”——
發放育兒補貼,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民生紅包”接連派送。“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這一提法也備受關注。
天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頭等大事。在這座充滿煙火氣息的城市里,處處藏著幸福密碼。
“一老一小”都是寶
嶄新的課桌椅,先進的實驗室,這所新學校孕育無限希望。隨著新學期開學,新華中學生態城北島學校新校址正式啟用。辦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讓孩子茁壯成長,天津一直在努力。
2024年,天津將新增義務教育學位項目列入20項民心工程,并且超額完成任務。今年,中小學學位建設繼續推進,計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11所,新增中小學學位1.62萬個,并且,備受家長關注的中小學學生體質測試與視力篩查也被列入民心工程項目中,青少年健康成長越來越有保障。
職業教育“天津方案”也愈發完善。去年11月,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天津舉辦,會上通過《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天津共識——32國部長宣言》。天津既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重要舉辦地,又是魯班工坊這一中外職業教育品牌的首創地,可以說是中國職業教育的橋頭堡,引領作用還在持續加強。
智能學伴上課、AI工具探究、DeepSeek生成教案……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智能職業教育。全國人大代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勁松對“人工智能+工程技術教育”格外關注。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學校與頭部相關企業要共同搭建好“人工智能+”的人才培養平臺,培育出新時代的“工匠之師”,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火遍全網的天津老伯伯們,精神狀態領先20年,他們的笑容也在傳遞這座城市的溫度。近期,《天津市養老機構補貼管理辦法》印發全市各區,明確興辦養老機構可享“雙補貼”,包含建設補貼與運營補貼等。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一幅最美“夕陽紅”新畫卷正在天津徐徐展開。
目前,天津已基本搭建起市級一平臺、區級一中心、街鎮一場所、社區一設施的四級養老服務體系框架。今年,天津將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新建社區型養老服務綜合體(農村幸福院)30個、老年人認知障礙照護專區10個、智慧化養老服務綜合體(養老院)10個。讓“養老”變“享老”,“津牌養老”含金量更高。
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秘書長丁梅連續八年參加兩會,也是她連續八年圍繞養老方面提交提案。今年,她尤其關注安寧療護這一領域,呼吁滿足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及臨終照護需求,提供優質安寧療護服務。
帶著濃濃的為民情懷,天津拿出持之以恒的韌勁,托舉起“一老一小”幸福目標。
“醫”起向未來
在靜海團泊湖畔,一座“健康之城”正悄然崛起。全球最大血液病中心、國家醫學中心項目、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醫學科研服務平臺在團泊健康城完成“集結”,展現出大健康事業在天津的無限希望。
去年底,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項目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庫,標志著國家醫學中心項目正式落戶天津,成為全國首批三個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之一。再加上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的建設,頂尖醫療資源,進一步匯聚津城。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項目效果圖
同時,天津也在推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供給。天津大學中心醫院東麗院區新址擴建項目已實現封頂,靜海區協和醫學院天津醫院、津南醫院二期擴建工程、寧河區醫院改擴建、濱海新區市第五中心醫院新擴建及改造工程等項目也正在加快建設,在家門口更加有“醫”靠。
天津醫療不僅量質齊升,還創下了許多“首次”與“率先”。近日,聽力障礙患者享福音。自3月1日起,天津市相關患者可以使用上集采降價后的人工耳蝸中選產品,降幅高達75%,并且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被納入天津市醫保報銷范圍。這標志著天津率先執行國家集采人工耳蝸中選結果。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率先實現DeepSeek本地化部署。讓醫療擁抱AI,天津同樣走在前頭。以河西區為例,這里正攜手科大訊飛共建“AI+之城”,其中重要一項便是智慧醫療。依托數字技術,可實現區內社區醫院、區屬醫院數據全暢通,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智醫助理的輔助下,醫生看病效率更高。醫療健康與人工智能正在天津發生“化學反應”。
自助掛號分國內身份證和外國人居住證、配備翻譯人員、就醫環境舒適宜人……上個月,國內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正式開診。據了解,掛號費最低僅7.5元,并非想象中的“高不可攀”。作為中國醫療行業開放政策宣布后新的落地舉措,這家醫院構成從綜合到專科的全鏈路醫療體系,將更好地滿足市民健康服務需求。
醫療服務與國際接軌,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鄭虹一直在關注。他認為,在醫療開放的大背景下,應該在中心城市或樞紐城市建設國際友好型醫院。“我們還可以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及國界接壤國家,逐步開放醫療市場服務海外病人。”
全市整體診療水平不斷提升、患者就醫感受加速改善……在各方積極努力下,天津的“健康紅利”還在不斷釋放。
城市建設按下“快進鍵”
在梅江會展中心參加大型活動,體驗將更加“清爽”。開年伊始,總投資9.556億元的天津市中心城區地下管網改造提升工程(第一批)項目正式開工,包括包括梅江會展中心周邊的排澇能力提升等重點項目。為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鄉建設品質,天津在年內還將實施一批排水、供熱等改造新建項目。
城市越變越美,體現于點點滴滴。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近日發布關于老舊燃氣管道更新改造的指導性意見,今年預計改造200公里燃氣老舊管道,保障市民用氣安全。與此同時,供熱“冬病夏治”提升改造也逐步開,將完成超過5000戶暖氣設施改造,確保下一個采暖季更多家庭能享受到更溫暖、穩定的供熱服務。
去年底,位于紅橋區和苑街道的羅浮路口袋公園建成并對外開放。隨著暖意漸濃,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這里賞春與鍛煉。連續四年,天津都將口袋公園建設工作納入年度民心工程。今年,天津還將新建提升80個口袋公園,以實現“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目前,首批6個口袋公園建設已啟動準備工作。
281.7萬!跨年夜,天津地鐵客流創新高。地鐵建設提質煥新令人矚目,有望創造新的輝煌。去年,天津首條市域鐵路津靜線建成通車;當前,天津軌道交通在建里程182公里,建設進度條日日“刷新”,年內軌道交通通車里程更將突破400公里,網絡化運營格局進一步形成,并且,“還路于民”“還綠于民”也在持續推進,“一站一策”地制定了系統的還路計劃。軌道交通建設加快,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助力天津發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天津在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繪就高品質生活新圖景。20項民心工程堅持不懈、2.02萬億市級重點項目向民生領域傾斜,生動詮釋著“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每個細微之處的改善,共同構成這座城市有滋味、有溫度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