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開始集中兵力在山東進攻我軍,其中就有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師第74師,由張靈甫任師長,這個師雖然名義上叫師,但實際上是一個軍的兵力,還裝備了清一色的美式裝備,我軍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槍”,這次敵人進攻的總兵力達45萬人,我軍僅為27萬人。
國民黨軍隊采取了密集靠攏、逐步推進的戰術,目的就是讓我軍分割圍殲的戰術施展不了,此時,粟裕面對進退兩難的境地,敵人是機械化部隊而且連成一片,硬打是不行了,可走還不能走,那樣豈不是把戰略要地拱手相送嗎?但很快,粟裕想到了第三條路。
沒有戰機,那么就主動尋找戰機,于是,粟裕、陳毅率領部隊,在沂蒙山區,一會出現在山的東面,一會出現在山的西面,把敵人拖得疲憊不堪,陳毅把這種戰術稱為“耍龍燈”。
很快,敵人就露出了破綻,國民黨第7軍和整編第48師位置比較暴露,粟裕決定殲滅這部分敵人,命令下達后,部隊馬上開始行動,但他又很快改變了主意,原來就在部隊剛向沂水移動時,粟裕收到了一個消息,說國民黨的第74師已經出動了,與大部隊分開了,得知這個情報后,粟裕當即決定先打國民黨第74師,號稱國民黨最精銳的主力部隊,從兵法上來說,一般都是先打弱,再打強,粟裕這次決定先打強,再打弱,陳毅還給這個打法取了個名字叫“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但就在1947年5月13日晚,一個偶然發生的小事,差點讓整場戰役因此失敗,我軍一縱為了包圍國民黨74師,開始在國民黨74師與25師之間穿插,碰巧的是,在一縱向縱深挺進時,與74師正面碰到,只不過74師在山崗,一縱在山坡,兩軍相向而行,直線距離不足百米,如果敵人此時拿出手電照過來,或者喊一聲暗號,那么這場戰役的結局就不一定了,但可以肯定一點,至少張靈甫的74師不會被我軍包圍。
5月14日,國民黨74師被我軍包圍在孟良崮,但張靈甫卻認為這是殲滅我軍的大好機會,他的如意算盤是:在孟良崮死守,等援軍到來,并包圍我軍,實現“里應外合,中心開花”。
5月15日,我軍已攻下張靈甫占據的部分山頭,但孟良崮久攻不下,74師雖然被我軍包圍,而敵人的部隊又包圍了我們,情況危急,必須迅速拿下孟良崮,此時,陳毅下了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孟良崮拿下來,打掉一千我給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補兩千,同時,粟裕在指揮程序上作了改變,雙方激戰到16日,孟良崮被拿下,師長張靈甫被當場擊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