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4153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越來越多餐飲
吃上“漂亮飯”紅利
近年來,擺盤精致、極具視覺效果的“漂亮飯”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就餐首選。無論是約會、聚餐,還是日常的“犒勞”時刻,憑借出片率高、社交屬性強,“漂亮飯”在餐飲市場風生水起。
小紅書上,#漂亮飯#詞條的瀏覽量已達1.6億,相關討論超過72.9萬條,且這一熱度仍在持續攀升。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餐飲借助這股“漂亮飯”東風,在餐飲市場中走紅或翻紅。
云貴川bistro可謂是“漂亮飯”扛把子。憑借著西南口味與Bistro的創新結合,加上具有較高辨識度的空間設計,這些餐廳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入侵”一線、新一線城市。
它們以七八十至一百五十元的人均價位,提供兼具性價比與儀式感的用餐體驗,滿足年輕人偶爾犒勞自己的小奢侈心理。
山野火鍋同樣在“漂亮飯”浪潮中迅速崛起。2023年,這一品類在江浙滬及華南市場悄然生根,到去年5月迎來第一波熱潮,并在今年初越刮越猛,哪怕是“人均150也能遍地開花”。
山林景觀、露營元素與富有層次感的擺盤,讓火鍋不再只是味覺享受,更是一場沉浸式的美學體驗,一桌子菜,黃的、綠的、橙的,配色舒服,極具視覺沖擊力。
還有韓餐,最近內參君寫了一篇《搭上“漂亮飯”紅利,韓餐又翻紅了》。典型代表如NEED,每到一城,都會引發現象級排隊。其以“手作、溫度、創意”為核心,在傳統韓餐基礎上融入西式技法和食材,創意性推出黑松露炸醬面、馬蘇里拉芝士辣炒雞等餐品,在改善傳統韓餐風味的同時,更增加了“顏值”。
漂亮的擺盤、漂亮的裝修,吸引來了“一生要出片”的年輕人們,帶動了大批網友在小紅書上主動打卡分享。
在這個一切都講求“可被分享”的時代,“漂亮飯”早已不只是餐飲品類的劃分,更是一種全新的社交貨幣。它滿足了年輕人對生活美學的追求,也為餐飲品牌打開了流量與口碑并存的新增長空間。
從創意韓餐到山野火鍋,再到更多等待爆發的潛力品類,可以預見,“漂亮飯”浪潮還將持續席卷整個市場,成為餐飲行業不可忽視的現象級趨勢。
當“漂亮飯”走向流水線生產
要說明清楚的是,漂亮飯,并不等于精致餐飲,而是涵蓋了不同檔次和類型的餐飲。它可以是高端的精致餐飲,也可能只是外觀吸睛的普通餐飲。
一些餐廳在環境、菜品、服務等方面精雕細琢,達到精致餐飲的水準。例如高端西餐廳或日料店,通過燈光的層次感、桌椅的舒適度、餐具的質感,營造出沉浸式的就餐氛圍。菜品則追求極致的食材品質與烹飪技藝,輔以專業的服務體驗,讓顧客在味覺、視覺和感官上都得到滿足。
而為了迎合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也有一些商家更關注菜品的“顏值”而非味道,甚至將漂亮飯生產流程化、標準化。比如許多網紅餐廳使用預制菜快速出餐,擺盤統一、裝飾模板化,甚至同一款菜在不同餐廳出現時,連拍照角度都驚人一致。
漂亮飯的走紅,是清理之中。
調研機構Fastdata極數發布的《全球Z世代消費洞察報告2024》顯示,Z世代更偏好體驗式消費,比起X世代和Y世代,他們更容易受到社交媒體影響。超過三成Z世代用戶依靠社交媒體尋找消費靈感,而“漂亮飯”正好迎合了這一消費心理:從精致的擺盤、充滿氛圍感餐廳環境,到拍照即大片的出片率,所有要素都為社交媒體傳播量身打造。
去年,作為頭部內容平臺小紅書的官方報告也助力了 “漂亮飯” 概念的擴散,使相關話題在小紅書上熱度極高,小紅書曾特別強調,要激發漂亮飯循環。
然而,社交媒體帶來的流量紅利,也讓越來越多商家爭相模仿。為了快速入局、搶占市場,許多品牌選擇以標準化、模板化的方式生產“漂亮飯”,導致市場上的“漂亮飯”開始走向同質化。
菜單高度相似:不論餐飲品類,菜品的設計邏輯越來越像……色彩繽紛的水果搭配、過度堆砌的花卉裝飾,甚至連食材組合都高度一致。當同一套審美、菜單、營銷策略被瘋狂復制,比如云貴川bistro遍地開花,幾乎所有店鋪都標配酸湯牛肉、油燜雞、酸面包,消費者打卡一兩家之后,很快失去興趣。
裝修模板化:拱門、藤編椅、綠植墻面……許多餐廳為了迎合打卡需求,直接復刻網紅店的視覺元素,導致空間設計失去獨特性。比如NEED將部隊鍋、大醬湯做成創意融合料理,搭配精致擺盤、夢幻燈光,黃牛號能炒到200元,排隊號甚至到了四位數。北京頂流商場合生匯新開的Onni,被認為是直接“抄了NEED的作業”,在大眾點評上,評價區多數是“適合拍照打卡”,而不是“好吃”。
菜品預制菜化:更致命的問題在于,一些商家在追求視覺效果時犧牲了基本的餐飲體驗,比如冷凍食材簡單加熱、過度包裝掩蓋口味不足,甚至忽視基礎的服務質量,導致“看著好吃,但不值得回頭”。最近,社交平臺上甚至出現了“漂亮飯=預制菜”的討論,不少消費者開始警惕。
年輕人開始逃離“漂亮飯”
漂亮飯,像極了社交平臺上的網紅打卡點,但這種強烈依賴視覺沖擊的流量生意,注定容易陷入“次拋型”困局。主打漂亮飯的餐廳,逐漸像打卡景點一樣,只適合來一次。
很多商家并不在意回頭客,而是急于通過精修照片、鋪天蓋地的宣傳吸引消費者進店。等客人發現實際體驗與宣傳落差巨大,店家早已賺完快錢,甚至準備換個門頭繼續收割新一波流量。
事實上,“漂亮飯”已經成了餐廳開業的固定營銷套路。
海克財經曾報道揭露了這一操作流程:開業前,商家會找營銷公司,負責招募不同量級的博主。從粉絲數幾十的一般素人,到兩三千粉絲的小博主,甚至大V都能安排。幾十到幾百個賬號的宣傳打包價,甚至不超過1萬元。
確定拍攝時間后,商家統一出餐,保證菜品保持最佳狀態,博主們拍完照片、錄完視頻,統一在短時間內發布種草筆記,往往是在開業后1-2月。這期間,商家可能會找人假排隊、制造人氣火爆的場面,吸引更多消費者前往打卡。
然而營銷期一過,流量迅速枯竭。有業內人士透露,他曾負責宣傳的某餐廳,該餐廳附近幾家也曾主打“漂亮飯”,如今整個街區卻都門可羅雀,有的店面甚至已經進行拆除。短短3個月,從爆火到倒閉,漂亮飯的生命周期,比流行飲品還要短。
年輕人在尋找餐廳時,開始逆向操作,特意避雷漂亮飯。
小紅書就有博主總結探店套路來規避,比如用戶“許愿月貓”發布筆記《選擇餐廳的時候需要避開的關鍵詞》,將“首店快沖”“帶每一任前男友來吃過”“xx腦袋集合”“創意菜/融合菜”“就為了這一口”“已經next level了”等常見探店表述列入“雷區”。筆記收獲了1.6萬點贊,超過2000條評論,有的用戶表示“看到這些字已經覺得難吃了”。
逃離漂亮飯后,年輕人還把目光轉向那些評分3.5分以下的蒼蠅小館。這些小館往往沒有精美裝修,也不會邀請博主拍大片,但憑借樸實無華的味道、實惠的價格和濃烈的煙火氣,逐漸在社交平臺上積累了獨特口碑,甚至意外成為另類網紅點。
小結
漂亮飯,本質上是一種視覺消費狂歡,也是年輕一代對更美好、更精致生活方式的追求。但當視覺疲勞來臨,真正能留住顧客的,還是餐飲的根本價值:味道、體驗、性價比。
只有那些真正能平衡“美”與“味”、將視覺與餐飲價值深度融合的品牌,才能在潮流退去后,依然穩穩立足,成為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漂亮飯”代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