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有話說:
早上好啊,文章開始之前提醒一句,我正在直播間,給大家詳細介紹編程學習和規劃,還給大家爭取到了妙小程史無前例的大福利呢!
我已經上車了,忍不住拉你一把,抓住機會,學出精彩!
昨天文章我忘了跟大家說,我們還有一項超棒的“優秀學員暑期見習獎勵”活動。
回顧昨天文章:
只要是首發報課的小學員,在接下來這幾個月認真學習,老師在暑期前就會組織優秀學員推優。
被推優的孩子可太幸運啦,他們能直接去三七互娛總部(上海、廣州或西安三地可選)進行暑期免費實習!
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多么難得又寶貴的實踐機會呀,直接把職業生涯規劃都拉滿了。
課程學位名額有限,快來直播間聽我們分享吧~
下面開始今天的正文。
這兩天跟大家分享了不少科技特長生即將全國開花的信號,說實在話,我挺開心的,因為這是對大部分孩子的絕對利好機會。
至少對廣東省孩子來說,這是這些年來,唯一官宣可以跟國內升學、出國留學掛鉤的認證。
這個信號,不是給家長看的,是釋放給學校及有關單位看的,你看文件抬頭昵稱。
閱讀理解滿分的家長,
相信你一定能看懂中國文字背后的博大精深。
在這個浪潮之間來臨之前,我也收到關注我十年已久的讀者朋友在后臺的留言,問我:
這條路,普通家庭根本走不起,如何能受惠呢?
姐妹的擔憂我是能理解的。
我家Joshua在2019年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也想給他找科技特長相關的課程。
當時樂高機器人特別火,像EV3、VEX比賽,聽起來就特別高大上。
我在廣州打聽了一圈,好家伙,一年的培訓費3-5萬,比賽的參賽費加上出行費,一場至少兩萬。算下來,一年沒個10-20萬,根本支撐不起孩子在這條路上發展興趣。
我當時就決定,我肯定不報,人不能一棵樹上吊死。
想支持孩子走科技興趣,肯定還有其他辦法。
所以姐妹們,如果家里的經濟預算和給孩子的教育預算差距很大,經濟預算一定要優先考慮。
咱們做家長的,肯定不想因為給孩子報班,讓家里背負沉重的債務,孩子也不會希望看到咱們這么辛苦那么“豪賭”。
我也有我的教育預算上限,所以從2019年開始,我給孩子做科學教育規劃時候,都會綜合考慮預算開支,在守住教學品質前提下走普惠路線。
為什么要守住教學品質呢,因為教育規劃本質上是一門投資,再怎么考慮省錢,也要先守住教學品質,否則再便宜也是“虧本生意”。
在這樣的標準下,我發現,真要去研究,還是有不少能滿足標準的課程體系,比如——
像我給孩子選的途道機器人課程,別的機構學同樣的體系,下來要花好幾萬,我們不到2000塊就學完了整套體系。
還有創想的機器人賽培課,價格只有線下的三分之一,可賽事成績卻比那些高價線下機構的孩子還要好,還能學到真本領,咱們萌芽戰隊的孩子都是這樣的!
線上編程課也是,廣州很火的童程童美線下收費好幾萬,我給孩子報的一直都是網課,在保證優質的前提下還能鎖住實惠的價格,不僅能支持孩子打比賽,還有賽事出口,學了兩年就可以去準備CSP-J/S認證了!
所以我真不覺得培養孩子是需要氪金的,燒錢教育不可取,但是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里面也是有原則的。
普通家庭到底怎么才能走好低成本的科技教育路線呢?
我跟你們好好嘮嘮我這些年的心得。
尋找普惠替代方案,
性價比才是王道
我的普惠替代方案是找合適的網課,事實證明非常香。
我懂,好多姐妹對網課心存疑慮,總覺得網課效果比不上線下課。
以前我也有過這樣的擔憂,但深入了解后我發現,網課完全可以成為科技教育線下課的優質普惠平替。
只要咱們用心篩選,選對合適的網課,那效果簡直超乎想象!
回想起給孩子挑選課程的時候,我仔細對比了線下課和網課。
線下課有些為了追求利潤,把課時拉得老長。
同樣的知識點,孩子得反復學上好幾次,家長的錢花出去不少,孩子卻可能只是學到些皮毛。
相比線下課,線上課的體系要透明的多,可選范圍大,家長的教學監督效果也會好不少。
此外,咱們都清楚,科技教育的核心在于實踐和應用。
線上課還有個很大的優勢,就在于孩子可以在家里上課,課程一結束,馬上就能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練習,這對于積累實戰經驗來說太重要了。
我們這兩年為了準備中國芯和WRC的機器人比賽,周日下午都是用來學習的,花1個多小時上完網課,再花2個小時鞏固學習效果,然后讓孩子學會跟老師遠程語音、視頻請教問題,效果遠超線下任何機構。
△ 不停練不停總結并請教老師
反觀線下課,孩子光是往返路上就得耗費不少時間,到了上課地點,真正用于實操的時間卻少得可憐。
而且課后因為沒有合適的督促和引導,孩子往往也不會主動去練習。
這樣下去,孩子怎么能在比賽中積累足夠的經驗,取得好成績呢?
培養學習習慣
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都說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孩子的科技教育這條路上,這句話我認為太有道理了。
孩子最終能不能在這條路上有所成就,他們自身的因素至關重要。
咱們千萬不能以為給孩子交了錢,把他們送進機構就萬事大吉了。
選機構只是第一步,咱們還要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
平日里,多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有沒有收獲新的知識,感覺有沒有進步。
有條件的話,最好能關注一下孩子上課學什么,孩子上課的狀態怎么樣,了解一下教學品質,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在認真學習。
我喜歡網課的原因,也包括我能直接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態,能了解到機構在教什么,線上課都有回放,隨時可查。
△每周都有課后跟進
我對孩子的學習習慣是有兩個教養原則的。
一是我認為如果孩子家里學習習慣不好,其他地方也一樣好不到哪里去。
二是我堅持培養學習習慣這件事,家長一定要親自抓,不要假手于“機構”和“老師”。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他們在學業成長道路上不斷前進的關鍵。
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在給家長省錢,也給孩子的成長加速。
這筆“費用”必須要省下來。
以賽促學
實戰出真知
回想起2023年我第一次組織萌芽戰隊的時候,也有老讀者在后臺給我留言,批評我組織孩子們去比賽,太功利。
△ 2023年發文
當時看到留言時,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并不在意結果,但在我看來,比賽就是孩子成長的練兵場,能讓他們在實踐中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也可以見世面,對教育有敬畏之心,對成長有渴望之心。
這個觀點這些年也被證明是正確的。
現在,官方和學校都越來越重視“以賽促學”的學習模式。
比如廣東省科技特長生認證工作和去年廣州市教育局的科技特長生動員大會上,都直接提出了“賽事積分”的概念,就是鼓勵孩子多參賽、多從理論學習中走出去。
就拿賽事形式來說,這幾年很多都發生了變化,從以前征集作品的方式,轉變成了線下現場比賽。
去年我家孩子參加廣東省教育廳主辦的比賽,總決賽場面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一群孩子被集中到比賽現場,不僅要關掉WIFI,還得隔絕家長和教練,每個人都帶著干糧和水,一待就是8-10個小時。
在這段時間里,現場出題,孩子們現場制作,最后根據成果決出獎項。
△ 現場作品
這種比賽模式,真的太考驗孩子了,但也正是在這樣的實戰中,他們才能賽出真本事。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是任何書本知識都無法替代的寶貴財富。
就像我家孩子,最開始參加比賽的時候,成績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糟糕。
△ 比賽輸了后在車上哭泣的孩子
但我鼓勵他們不要氣餒,每一次比賽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好好復盤,以賽促學,下一年繼續參加。
慢慢地,在萌芽戰隊的系統訓練下,2023年他開始拿到二等獎,接著是一等獎,到最后拿下一等獎冠亞季軍。
如果沒有以賽促學的氛圍,說真的這個效果100%出不來。
廣東省特長生認證文件也說了,鼓勵想走這條方向的孩子,每年都參賽,參賽了哪怕不獲獎都給積分獎勵,這是這條賽道的特殊性決定的。
而且只要你給孩子報名的是紅名單、白名單賽事,是不收取任何報名費的。我這幾年沒有在報名費上花過一分錢。
以賽促學,孩子的本事才會越來越強。
每一場比賽,孩子都能接觸到新的知識、新的挑戰,從而激發出新的潛能。孩子也能學會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如何在團隊中協作,如何快速解決問題。
△ 弟弟邊等哥哥,邊練習自己第二天的任務
這些能力,不僅在比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孩子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走科學教育路線的孩子,學習的后勁不會差的。
掌握信息差
抓住關鍵機遇
科技教育是目前3-5年里還有紅利期的賽道,體育、藝術、奧數、信奧等賽道競爭都很激烈了。
但越是有紅利期的賽道,咱們一定要把目光聚焦在國內的教育體系、政策以及資源現狀上。
有些家長總覺得國外的月亮更圓,盲目羨慕國外的教育理念和資源,其實完全沒必要。
咱們立足國內,才能發現很多適合孩子的機會。
國內的教育政策和資源是根據咱們自己的國情和孩子的需求來制定的,是實實在在能為孩子所用的。
△ 各類賽事蓬勃發展
跟著國家走,我覺得廣東省特長生認證的文件就很贊,既兼顧了地域公平,也考慮了家庭教育的上限,還有效開展舉措杜絕市面上不良的風氣,真的很讓人驚嘆的。
相信以后會越來越成熟,也意味著會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
多了解身邊靠譜的人的經驗,也可以多參考不同地區的情況,像北上廣深、江浙一帶的城市,在科技教育方面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就拿這次廣東省在科技特長生方面的舉措來說,真的是給全國做了個好榜樣。
以后各個省份開展相關工作,大概率會參考廣東的模式,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關注它的認證標準,我周末會給大家寫申請攻略。
△ 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證書
如果你身邊沒有成功走出來這條經驗的人,至少關注我你不會吃虧吧,我去偽存真,幫你們提前把關的能力還是靠譜的。
這幾天我收到了很多家長的私信,讓我幫忙看文件是否符合認證要求。有個家長特別讓人心疼,為了孩子能在科技領域有所發展,給孩子報了28個比賽,讓孩子學了8個技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可最后呢,孩子只有2張證書入庫,其他都不符合條件。
這背后的原因就是被一些不良機構忽悠了,拿很水的商業賽冒充白名單、紅名單賽事來賺家長的錢。
咱們一定要吸取這樣的教訓,不能讓自己的辛苦錢打水漂。
我也羅列一些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成長速度的學習方向和資源,作為輔助還是效果很好的,記得保存下來:
1. 優先選科學教育里的大眾項目,比如編程、機器人、科創屬于大類,容易找到的普惠資源多。太小眾的項目有個問題是線上線下資源都匱乏,那么培訓成本就會高很多。
2. 培養孩子愛看書、愛閱讀的習慣。沒有什么主題是找不到配套的書籍資源的,如果想要在課程之外補充孩子的知識題庫,就去多買書,多看相關主題類的書。
3. B站、國家中小學教育平臺、可汗學院、編程一小時機構等這些免費的資源孩子也可以學。可以一鍵收藏下面的攻略和網址,帶孩子用一用,我喜歡帶孩子涉獵這些,超漲知識。
越是培養人才,家長越是要轉變角色,我們不是孩子的投資人,而是孩子的成長合伙人。
在科技教育這條路上,只要咱們用心規劃,選對方法,普通家庭也能托舉孩子的未來。
從我的經驗來看,學得扎實、參賽經驗多、做好復盤和總結的話,科技生孩子的培養大概2-3年就能看到成果,很多和我一起在萌芽戰隊奮斗的家庭,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差不多是這個節奏。
因為核心并不是花了多少錢,報了多少班,而是我們能否借助資源,齊心協力提高孩子的軟實力。
軟實力才是硬通貨。
孩子通過參加比賽,綜合能力提升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有了,對教育和成長也會更熱愛、更敬畏。
這對孩子在校內的學業和性格培養,長遠來看都是非常有益的。
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在預算范圍內給孩子匹配合適的資源,然后學好、用好這部分資源,找到合適這條賽道的成長方式,才能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為孩子點亮一盞理性與希望的燈!
互勉,萌芽。
加入咨詢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