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烘焙市場群雄逐鹿,像一只可口的多層蛋糕,每一層都有不同的玩家。好利來正是頂層玩家中的一員。其精致的糕點設計、高顏值的門店裝修,優雅得體的店員,以全方位的“顏值經濟”捕獲著年輕人的味蕾和錢包。
競爭激烈的烘培市場中,好利來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12月24日深圳第一家好利來于福正式開業,開業當日營業額達120萬元,平均每小時10萬元,而后東莞、廣州也迎來了首店。截止2024年12月31日,好利來全國門店數為956家,覆蓋23個省份62座城市。
◎圖片源自小紅書@四川寸匠裝飾
本文目錄/ content
1:分裂危機下的“絕地求生”
2:超級供應鏈的硬核革命
3:聯名宇宙的文化穿透力
4:流量狂歡下的“甜蜜陷阱”
5:好利來的“第三種答案”
01
分裂危機下的“絕地求生”
自1992 年創始人羅紅在蘭州成立第一家門店以來,好利來便承載著70、80后關于奶油蛋糕和蜂蜜面包的國民記憶。
◎圖片源自小紅書@奇奇弟弟弟弟
早期,好利來采用“聯合創始人內部加盟制”,將全國劃分為多個片區,每位聯合創始人獨立經營一個片區。這種“各自為戰”的模式推動了好利來在全國迅速開枝散葉。到 1999 年,門店就已遍布全國十幾個城市。
◎圖片源自小紅書@小紅薯674F3BD9
2019年,好利來因加盟制埋下的隱患爆發生死危機——當總部推行統一品控標準時,三四線加盟商因成本激增集體抵制,全國近半數門店面臨品牌分裂風險。
為守住核心價值,創始人羅紅果斷啟動“斷臂式改革”:收回非直營門店經營權,要求300余家不愿升級的加盟商摘牌退場或改名為“蒲公英”“甜星”等獨立品牌,一夜之間門店數腰斬至不足500家。
◎圖片源自@互聯網那些事
這場壯士斷腕的變革雖帶來短期陣痛,卻通過直營化統一配方、定價、裝修及服務標準,徹底扭轉“諸侯割據”局面,為后續高端化轉型筑牢品控根基。
絕地反擊后,好利來憑借半熟芝士等爆品重獲市場信任,2021年逆勢擴張突破千家直營店。
◎圖片源自好利來官網
02
超級供應鏈的硬核革命
為了使北京和成都的半熟芝士有同樣的綿密口感,重回直營模式的好利來在供應鏈上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而好利來的生產模式在上個世紀時即為行業翹楚。
傳統蛋糕店的生產鏈條大體分為原料采購、工廠制作、門店銷售三部分,這導致消費者買到的蛋糕就像"黑箱操作",既不知道原料質量,也不了解生產過程。好利來從90年代開始就在重塑傳統生產鏈條。
1992年好利來率先使用動物奶油替代蛋清奶油,提升口感,建立“用料實在”口碑;其次,羅紅創新推出“透明廚房”模式,現場制作全透明展示,增強顧客信任。
◎圖片源自微博@好利來
到2019年,好利來建立大型無菌中央工廠,集中采購、統一配方、快速配送,優化供應鏈,確保產品標準化和成本控制。
◎圖片源自公眾號@美麗武清
例如,成都中央工廠生產的蛋糕胚,通過冷鏈系統可在12小時內送達東北門店,既維持新鮮口感,又實現規?;?/strong>。
此外,好利來采用區域化布局。工廠位置的選定兼顧原料產地與消費市場。以武漢工廠為例,其與中糧集團緊密合作,面粉經封閉管道直接輸送至生產線,去除了額外的包裝與運輸流程,不僅簡化了工序,還借助自動化設備在夜間集中生產,使能耗與人工成本大幅降低,降幅超 80%。
◎圖片源自公眾號@微動秦漢
在生產環節,中央工廠推行標準化模式,極大提升了效率。一處工廠單日生產的半熟芝士可滿足 8 個省份門店的需求,并通過智能物流系統,確保產品在 12 小時內直達門店。
憑借技術與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好利來在規模擴張進程初期,平衡了效率、成本與品質,為品牌后續在全國的發展奠定基礎。
03
聯名宇宙的文化穿透力
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好利來通過聯名營銷成功打入年輕人圈層。核心在于深度挖掘消費者情感需求,將熱門文化符號轉化為舌尖體驗。
在聯名對象選擇上好利來也展現獨特眼光,既抓住年輕群體偏好,也引發全年齡段共鳴。
◎圖片源自小紅書@食欲大發
與喜茶合作時,將網紅飲品"多肉葡萄"創新改良為雪融芝士,實現雙方客群的自然導流;看似跨度較大的泡泡瑪特聯名,也通過盲盒形式賦予購買過程游戲化體驗,吸引年輕家庭購買。
◎圖片源自好利來官網
此外,好利來擅長將產品與文化場景深度融合。當《哈利波特》熱度和懷舊情緒高漲時,品牌迅速推出霍格沃茨學院主題蛋糕,金色飛賊甜點和魔杖造型糕點喚醒老粉記憶,成為社交平臺熱議話題。
◎圖片源自微博@好利來
奧特曼系列甜品加裝發光裝置,既讓兒童著迷,也點燃成年男性的童年情懷,實現跨代際傳播。
◎圖片源自微博@好利來
這些高頻率的聯名并非簡單貼標合作,而是將食品與文化符號深度綁定。當辦公室出現這些特色產品時,往往成為同事間尋找共同話題的契機,無形中強化了品牌與流行文化的關聯,將甜品轉化為社交媒介,為好利來贏得烘培市場頭部的地位和紅利。
◎圖片源自微博@好利來
04
流量狂歡下的“甜蜜陷阱”
好利來深陷的"甜蜜陷阱",是過度追逐聯名熱度時逐漸暴露的深層隱患。品牌每年推出數十款聯名甜品,看似賺足眼球,卻悄然陷入“重營銷、輕產品”的怪圈。
◎圖片源自小紅書@食欲大發
以2023年為例,好利來與熱門動漫、游戲聯名的產品占總銷量近四成,但消費者反饋卻兩極分化:小紅書上“聯名款踩雷”相關筆記超5萬條,某款售價169元的聯名蛋糕因甜度過高,單條吐槽視頻播放量破百萬。
與此同時,支撐品牌口碑的經典產品卻顯疲態——熱銷十年的半熟芝士,近三年僅更新兩款衍生口味,而競爭對手同類產品已迭代十余次。
好利來引以為傲的“聯名神話”帶來巨額的運營成本,擠壓著品牌利潤空間。聯名產品所需的定制化包裝、IP授權費用更推高了成本,最終轉嫁為產品售價——巴掌大的聯名蛋糕動輒過百元。
◎圖片源自好利來官網
本壓力更讓危機加劇。以2025年與美少女戰士的聯名為例,聯名蛋糕售價達299元,是同規格非聯名產品的2-3倍,蛋糕包裝成本占售價30%,IP授權費分攤到每個蛋糕超40元,導致其實際用料成本不足非聯名款一半。
◎圖片源自好利來官網
在二三線城市,這種高價策略尤其面臨挑戰。相較于高價的聯名款,二線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本地烘焙品牌。
當消費者開始用“買櫝還珠”調侃聯名款,當忠實粉絲抱怨“蛋糕越來越像玩具”,這場流量狂歡正蠶食著好利來“國民烘焙”的根基——用真材實料積累的信任,正在被華而不實的營銷泡沫透支。
◎圖片源自小紅書@酥酥rosy
05
好利來的“第三種答案”
烘焙行業的廝殺進入下半場,在白熱化的流量爭奪戰中好利來也要直面自身的“甜蜜陷阱”。
在門店布局方面,延續一線城市旗艦店承擔的品牌展示功能,用看得見的原料和工藝傳遞品質感,以視覺沖擊強化烘培業中的高端形象,用高顏值繼續占領互聯網流量高地。
◎圖片源自好利來官網
二三線城市的策略應轉向務實。注重性價比和便利性,選址上更貼近社區、門店面積更小,并主要銷售經典款產品,用穩定的口味和親民價格抓住大眾市場。通過“經典款+區域特供”機制,既維持客源,又保持品牌的新鮮度。
◎圖片源自小紅書@草莓西瓜橙汁
在產品研發方面,迎合當下減糖消費趨勢,研發減糖芝士蛋糕、低脂月餅等健康新品,吸引注重飲食控制的消費者。
◎圖片源自小紅書@小植物園
同時集中力量打磨能大規模生產的明星單品,打造下一個半熟芝士,研制從原料配比到烘烤時間的統一標準,既保證口味穩定,又實現成本控制。
◎圖片源自@互聯網那些事
好利來下一步需在統一標準與區域市場,聯名創新與產品品質,成本控制與市場擴張中尋求平衡點,既需要像老字號般守住品質根基,又要像新銳品牌那樣捕捉不同地域的細微需求。
▲西南賽區 | “大成杯”中華料理面包國際大賽10強選手揭曉,誰將代表西南問鼎總決賽?
▲ins點贊百萬的“東南亞馬卡龍”,憑什么讓英國菜市場排隊?
▲烘焙單品專賣店為什么會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