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乘風2025)嘉賓名單一經曝光,“演員含量超標”立刻成為了全網熱議關鍵詞。這次筆者就掰開揉碎,好好盤一盤這份名單的職業構成。
一、演員幾乎比歌手多一倍
30位姐姐的履歷表往桌上一攤,好家伙,光是有演員身份的就占了23席。這密度堪比火鍋店里的花椒粒,隨便舀一勺都能撈出三四個熒幕熟面孔。
倪虹潔
陳德容、曹穎、江一燕、李晟、馬吟吟、黃英、吳宣儀、李藝彤、葉童、鄧萃雯、倪虹潔、侯佩岑、月亮姐姐(Noon)、王珞丹、管樂、何泓姍、蔣夢婕、彭小苒、張小婉、祝緒丹、羅予彤、李嘉琦(辣目洋子)、宋妍霏,這名單長得夠演五部《甄嬛傳》番外篇。
葉童
而歌手陣營只有12位姐姐,陳德容、曹穎、江一燕、李晟、馬吟吟、黃英、吳宣儀、李藝彤、王蓉、蔣一僑、毛衍七(Vava)、劉禹彤。
這還是在筆者“靈活運用統計學魔法”的情況下得出的結果,給歌手認定標準放太平洋的水,給演員認定標準卻卡得比科學儀器還嚴。
劉禹彤
舉個例子:蔣一僑2015年演過電視劇《綻放之無敵女生》,因年代較為久遠,筆者未將其統計為演員;但陳德容、曹穎、李晟這些十幾二十年前出過單曲的姐姐,也被認定為歌手。
如果采用統一標準的話,演員和歌手的數量對比會更加懸殊。
有很多網友吐槽《浪姐6》的演員太多、歌手太少,認為唱跳綜藝應該多請專業歌手。
吳宣儀
說正經的,這節目本來就不是《我是歌手》分舵。要是臺上全站著一排人間百靈鳥,那還叫《浪姐》嗎?改叫《專業歌手團建大會》得了。
讓演員跨界玩電音、主持人挑戰Rap、過氣女團成員飆戲,這種讓姐姐們集體“不務正業”的抓馬場面,才是浪姐的正確打開方式啊!
江一燕
畢竟誰要看專業歌手教科書式表演,我們就是想看30歲+的姐姐們把舞臺當大型真人秀,把排練室變成《甄嬛傳》片場,把公演搞成“人類早期馴服四肢”珍貴影像。
二、科班歌手“斷貨”,從說唱界“進貨”
《浪姐6》的歌手陣容堪稱大型跨界現場,12位歌手里有8位都還兼有演員身份,曹穎更是手握主持人、演員、歌手三棲“通行證”。
王蓉
真正專職搞音樂的只有王蓉、蔣一僑、毛衍七(Vava)、劉禹彤四位。結果定睛一看,劉禹彤是搞和聲的,Vava是混說唱圈的,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歌手”。
更扎心的是,四位音樂人里只有蔣一僑在伯克利音樂學院鍍過金。不過筆者拿著放大鏡深扒,也沒能確定她就讀的是什么專業。如果是跟于文文一樣學的器樂專業,那這學歷證書在KTV里都不好使啊。
蔣一僑
《浪姐》節目組將說唱奉為圭臬不是一天兩天了。從第一季李斯丹妮半路出家玩說唱,到第五季直接引進專業Rapper萬妮達,今年第六季又給Vava發了入場券,這種對說唱的迷之推崇愈演愈烈。
這連續劇般的劇情走向,讓人覺得節目組的工作人員怕不是聽著Rap長大的。照這個節奏,Vava怕是要接棒萬妮達上演“說唱灰姑娘逆襲爽文2.0”了。
毛衍七
三、職業多樣性收窄,主持人數量創新高
《浪姐6》姐姐們的職業種類直接縮水到5種,比《浪姐5》少2種,比《浪姐3》《浪姐4》少1種。
雖然新增了二次元濃度爆表的Coser職業(卡琳娜),但舞者、運動員、戲曲演員、網紅等往季熱門職業直接人間蒸發。唐詩逸的柔韌腰肢、徐夢桃的奧運級劈叉、陳麗君的戲腔,這屆觀眾統統沒得看了。
卡琳娜
相反的是,主持人濃度創新高,6位擁有主持人背景的姐姐強勢登陸《浪姐6》。
曹穎、侯佩岑這種元老級主持人自不必說,彭小苒是主持人轉型演員較為成功的案例,王蓉十幾年前的主持人經歷掏出來就是“回憶殺”。
侯佩岑
最專注的是譚薇和房琪,沒有成為“多棲”的斜杠青年,多年來一直著力在主持界耕耘。
四、芒果系姐姐從不缺席
要說芒果臺“親閨女”大團建,《浪姐》舞臺絕對算得上娘家人主場。自有《浪姐》以來,芒果系主持人就開啟了刷臉模式。
第一季,吳昕、沈夢辰一起來出道;第二季,劉燁閃現營業;到了第四季,連綜藝“釘子戶”謝娜都攜手同事李莎旻子來炸場子;第五季,則是吳恙、靳夢佳這對芒果新老主持人聯袂登臺。
靳夢佳
最讓吃瓜群眾操心的,還得是曾經“芒果四小花”之一的梁田。本來《浪姐6》怎么都輪到她登場了,可惜這位“金牌小花”在2023年揮一揮衣袖告別了老東家,估計近幾年內看不到她穿著blingbling打歌服亮相《浪姐》舞臺了。
不過,芒果臺最不缺的就是替補選手,第六季直接祭出金鷹卡通一姐譚薇。別看人家平時在《瘋狂的麥咭》里帶娃闖關,這次換上成熟裝扮照樣驚艷全場。
譚薇
還有主持界老江湖曹穎,雖然這些年在各大電視臺亂竄,但她主持過的芒果系節目委實不少。當年《智勇大沖關》里制服短裙的少女系裝扮,至今還是芒果粉的青春回憶。
曹穎
《超級女聲》《快樂女聲》在《浪姐》歷來都是排面十足的,每一季都沒缺少過超女、快女姐姐。
《浪姐6》把2009年《快樂女聲》季軍黃英請來了。此前,同屆的冠軍江映蓉、第四名郁可唯、第五名劉惜君都來《浪姐》打過卡了,郁可唯和劉惜君還拿到了成團位。現在壓力給到黃英這邊了,當年唱《映山紅》的山歌妹子,這次或許會展示不一樣的風采。
黃英
結語
《浪姐》舞臺真正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就像火鍋一樣,里面啥都敢涮。
當演員用肢體重構音樂敘事,主持人以聲樂打破固有標簽,二次元舞者在聚光燈下撕破次元壁,不同領域的30歲+女性會以突破職業邊界的勇氣,共同詮釋“不被定義”的生命力。
與其糾結于歌手與演員的數量配比,不如看見這份名單背后更珍貴的隱喻。當職場精英、新手媽媽、斜杠青年褪去社會身份在排練室摸爬滾打,她們摔的不是地板,是貼在腦門上的“該安分”封印。
這,或許才是“乘風破浪”最動人的群像注腳。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