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京劇世家,7歲就進藝校學京劇的,十幾歲就在貴州省軍區宣傳隊里演話劇,后來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拍影視劇數十載。
此一人,便是“老戲骨”馬少驊。
2013年,年近六旬的馬少驊回貴州老家看望老母親,結果卻接到制片人高成生的一通電話,說要拍關于鄧小平的電視劇,想邀他來出演鄧小平。
馬少驊當時聽完,不禁心想:“我怎么可能去演鄧小平?我自己都不相信。”
事實上,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邀請和推薦去演鄧小平,之前有個電影《出山》,也曾邀請他去演鄧小平,另外早幾年前,拍戲間隙,有個化妝師就建議他可以試一試鄧小平。
不過對于這些,馬少驊一直未考慮,可能是時機未到,一直到這一次,馬少驊猶豫了,他又想演、又怕演,直到電話掛斷,腦袋還在反復掂量,最后,他下定決心,給高成生撥去了電話,要求見面。
也正是這通電話,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關鍵節點。
很快,馬少驊回到北京,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試裝、試戲進程。
當他用一口廣安味道的四川話一氣呵成地念完一大段的長臺詞,現場觀看的人,包括導演吳子牛在內,都情不自禁紛紛鼓掌。
而馬少驊知道,這意味著他跨出這一步,就得要準備擔起這個擔子了。
飾演一個歷史偉人,這對任何演員來說,都不是可以隨意嘗試的。盡管在此之前,馬少驊已經在《平民大總統》《辛亥革命》《建黨偉業》等影視劇中飾演過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孫中山,擁有了演這種肖像式人物的經驗,此外還演過不少四川人,但接演鄧小平,他的心理負擔不小。
“我不是擔心像不像,也不是擔心表演技術能不能掌握。我最擔心我夠不上小平的思想、胸懷、情操,人的內在素質我達不到。”這是馬少驊當時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成為了他之后能演好鄧小平的關鍵所在。
全中國這么大,要找到和鄧小平更像的,并不難,演過30多次鄧小平的特型演員盧奇,同時也是電影《出山》鄧小平的扮演者,就比馬少驊更形似。
不過如馬少驊曾說過的一句話,像不像,是導演和化妝師定,是不是,得由演員來決定,而演員從內心里要把握是不是,這才是最難的。
“像不像”其實就是形式,“是不是”則是神似。
于是在確定接演第一天,馬少驊便把自己的手機電話關機了,電視也不看了,開始一通惡補,把所有關于鄧小平的資料,寫的東西拿來天天看,“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這句話他念了N多遍。
2014年8月22日,是一代偉人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趕在此前半個月左右時間,由馬少驊主演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正式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劇場熱播,并很快掀起了一場追劇熱潮。
人們沒有想到,這部主旋律歷史題材的劇竟“意外地好看”,50、60后等對劇中不少重大歷史事件有親歷體驗的人群看著親切感人,80、90后等以往“陪看”的人群也意外地愛看。
而演戲數十載,一直以“演員條件差,不高大,不魁梧,也不酷”來定位自身的馬少驊也憑借這部劇一下子火了。
他在劇中那專注的眼神,那非同一般的沉穩勁兒,還有那一口流利的廣安味四川話一出,瞬間讓人覺得他是從精神層面進入狀態了,贏得好評一片。
一貫犀利的影評人評價他:沒有特型演員盧奇形似,但更為神似。
劇播之前,他有兩個最大的憂慮,一個便是“觀眾認不認可”,這在劇播后得到了肯定,而另一個最大的憂慮便是“鄧家人認不認可”。
早在劇組借小平家場景拍攝的時候,馬少驊便同鄧家人接觸過。
正是從鄧家人口中,他獲取了更多資料上不曾得到的表演細節和靈感。諸如,小平走路的時候,都是手背朝前;因為長期在部隊養成的習慣,他穿衣服很整潔,尤其喜歡穿粗布的,除非有外事活動,回家就是軍裝布衣服;在家里,他不愛說話,就愛聽,更不說工作上的事……
這些細節對馬少驊演戲至關重要。在此之前,他了解到的,四川、法國勤工儉學和紅軍長征時期的鄧小平,是個特別愛說話的人,“話嘮”,哪個地方都有鄧小平的聲音。
那么,后來的他為什么會變得不愛說話呢?在馬少驊看來,“一個能把性格改變了的人,一定經歷了許多的磨練,他的意志力一定是超強的”,而他內心的那把火其實一直都是在的,只是長期的戰火以及生活磨礪,使他的內向型的性格包住了外向型的性格。
所以,馬少驊這樣說,“小平是一個普通人,但不是一般的人”,最后這樣做,“不去演神去演人”。
如此,馬少驊的表演,在收獲觀眾認可之外,難能可貴地贏得了鄧家人的認可。
用馬少驊的話講,鄧家的孩子們,其實人家不干涉這個戲,在他們看來,拍鄧小平不是他家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的事情。他們分寸把握得很好。
而在看過馬少驊的表演后,鄧家的孩子們都認可了他:“這就是我們家的老爺子!”
在此之外,一個意外之喜是,馬少驊的表演,還贏得了葉帥之子葉選廉的點贊。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馬少驊談及拍攝完成后,曾接到葉劍英元帥的兒子葉選廉打來的電話,“他問我是不是認識老爺子(鄧小平)?并說老爺子常在我家玩兒,我們太熟悉了,你怎么把他抓的那么準啊?”
馬少驊當時聞言,十分欣喜,這真正說明,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他接下這個角色的決定做對了。
后來,馬少驊再接受采訪時坦言,以往一部戲拍完后,這個角色就離他而去了,但這次飾演小平不一樣,就好比洗澡,哪怕上百遍,還是沖不掉。這不禁讓他反思之前說的,以后不敢演了,現在說想演、好好地演,以彌補諸多的遺憾。
與此同時,他有覺悟:“必須靠心靈的美和我那個有較高修養的人去創造角色,這個決不能做手段,而要作為自身的精神血液。”
素材來源:
[1]中新網.主創揭秘《鄧小平》:領導定劇集時間跨度
[2]聶北茵.馬少驊:不去演神去演人[J].中華兒女,2014,(16):53-55.
[3]傅可,耿昕.堅守文藝工作者的責任使命——對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主演馬少驊[J].先鋒,2014,(05):47-48.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