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時候,中國社會變動劇烈,政治上亂糟糟的,可文化領域卻熱鬧得很,出現了一大批厲害的文化人,有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還有詩人、作家,他們留下的作品、思想,到現在還影響著咱們。
徐志摩就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代表,他特別有才,性格也獨特,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他寫新詩很有一手,成績突出,感情生活又復雜,在當時社會可是大家議論的熱門人物,擱現在講,就是個自帶流量的 “明星”。
徐志摩不光寫詩厲害,書法也讓人稱贊。在當時書法圈子里,他的作品名氣不小,從他給林徽因畫作題的字就能看出來。他的字在拍賣市場上受人追捧,獨特的藝術魅力彰顯著他的書法才能。
徐志摩的書法有兩個明顯階段。早期,受家里影響,帶著晚清館閣體的影子。慢慢的,他書法有了自己風格。他跟鄭孝胥學過,這位書法大師對他影響可大了。在鄭孝胥教導下,徐志摩吸收傳統書法精華,還發展出自己的個性風格。
徐志摩 34 歲就去世了,可他留下的書法作品,跟他短暫的生命一樣,活力滿滿、很有創造性。這些作品既能看出他書法功底深厚,又反映出他作為藝術家的獨立思考、創新精神。他的書法和詩歌一樣,是民國文化繁榮的一個寫照,到現在大家還很珍視、傳頌。
人在社會里,肯定受時代背景影響。徐志摩小時候,正趕上晚清到民國過渡,那時書法界流行館閣體,以趙子昂、董其昌書法為樣板,線條好看、形態秀麗,不過時間一長,就顯得太復雜、沒活力。
徐志摩的行書對聯是早期書法典型,結構莊重整齊,筆觸流暢,轉折圓潤,整體透著華貴典雅的味兒。但太規整、平滑了,筆法單一,結構刻板,缺了動態美和活力。
徐志摩遇到鄭孝胥后,書法迎來大轉變。雖說鄭孝胥歷史名聲有爭議,可書法確實厲害。他把碑體書法筆法融進帖學,創造出一種氣韻高遠、力道雄渾的風格,在當時書法界獨一份。
徐志摩認真學鄭孝胥書法,把精髓學到手,點畫、節奏、用筆、氣韻都達到很高水平。他的行書作品,尤其是中堂,充分體現鄭孝胥書法特點:轉折處筆勢向右上方聳,用筆翻轉騰挪,字體修長挺拔。
從徐志摩書法能看出他對鄭孝胥書法理解深刻、有自己想法。他筆觸更自由奔放,結構更靈活多變,氣韻更生動活潑。他書法不再受館閣體限制,繼承傳統同時,融入創新、個性。
徐志摩不管寫行書、草書還是楷書,都能看出深厚功底、獨特風格。他的書法當時受人稱道,現在書法愛好者也推崇。他的書法和詩歌一樣,是民國文化繁榮縮影,展現那個時代精神風貌、藝術追求。
徐志摩不是專業書法家,可他留下的書法作品魅力獨特,很受珍視。比起刻意創作的,他日常寫的信札、手稿更多,這些因書寫自然,更能反映他書法技藝。
在日常生活中,徐志摩筆觸輕松自如,又嚴守法度,這是他深厚功底體現。他寫這些信札、手稿不受拘束,自由流暢,更貼近內心真實情感、個性自然流露。
現在,咱們書寫方式在創作和日常手寫時有明顯差別。很大原因是沒把毛筆特性和書寫技巧融合好。書法是門需要功底的藝術,得長期練習才能運用自如。
和古代比,古人日常基本都用毛筆,對毛筆熟悉、親近程度,現代人趕不上。日常書寫實踐讓他們拿起筆就能寫出流暢、有韻味的字,不用刻意創作,書法融入生活,成自然藝術表達。
徐志摩書法出色,一方面得益于所處時代背景。那時,書法是文人必備技能,衡量文化素養的重要標準,文人普遍書法好。
另一方面,和他朋友圈有關。他朋友里有好多書法大家,就算胡適這樣的純文人,書法造詣也很深。在這種文化氛圍里,徐志摩自然受到良好書法熏陶。
還有個重要因素是他自身藝術天賦。徐志摩從小文藝才華出眾,說明天生有藝術潛力。書法雖說要靠長期練習、積累功力,但天賦也很重要。歷史上好多人勤奮練習,因缺天賦,書法沒出彩。徐志摩有天賦,能更快領悟、掌握技巧,深刻理解書法精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