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與尼采
尼采對卡夫卡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凡論及卡夫卡的著述都會提及這一點。尼采在卡夫卡的思想和創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以至于不去很好地理解卡夫卡與尼采的關系,我們簡直就不可能真正地認識卡夫卡。但是,遺憾的是,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的專門論述并不多見,在國內甚至連專門論述這一問題的論文都幾乎闕無。
卡夫卡是如何接近尼采的?尼采又是如何影響卡夫卡的?尼采究竟在多大范圍和程度上影響了卡夫卡?尼采的思想和藝術究竟在卡夫卡的創作中留下了怎樣的印痕?尼采與卡夫卡的主要異同及其原因是什么?
尼采對卡夫卡的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卡夫卡上中學的時代。大約在1899年,16歲的卡夫卡發現了尼采。當時,處于青春騷動中的卡夫卡對任何激進的思想都非常敏感,他迫切地渴望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思想和表達方式。不過,對于卡夫卡來說,抽象的理念,無論是哲學的、政治的,還是宗教的,都只有邊緣的、即逝的興趣。卡夫卡不是一個系統的思想家,那些非常接近系統的概念,事實上總是受到排斥。不論是正規的邏輯,還是綜合的定理,對于那使他全神貫注的神秘的宇宙都提供不出任何有意義的解釋,他不得不去尋找適合于自己的解釋方式。
同時,他渴望能捕捉到19世紀思想的主潮,運用任何對他漂浮不定的自我有所幫助的思想。尼采的義無返顧的反傳統思想,他的詩意的、寓言式的表達方式,以及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激進的時代精神,無疑從多方面滿足了卡夫卡的需求。
也就是在上中學的時候,卡夫卡通過他的同學波拉克發現了由尼采編輯的雜志《藝術衛士》。1902年2月4日,卡夫卡在給波拉克的信中寫道:“我們可以毫無羞怯心地談論鋪路石和《藝術衛士》。《藝術衛士》對卡夫卡的影響是巨大的,它震撼了他,使他脫離了知識的孤立狀態。這以后,卡夫卡又讀了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起源》、《道德譜系學》等著作。卡夫卡經常給人朗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部分章節,他對《悲劇的起源》更是推崇備至。
總之,尼采與卡夫卡的關系復雜而深刻,持久而又有所變化。
他們是弱者與超人
卡夫卡被人們稱為“弱的天才”,是有一定道理的。卡夫卡有一句名言,“在巴爾扎克的手杖上刻著:我摧毀了一切障礙。在我的手杖上則是:一切障礙摧毀了我。共同的是這個‘一切’。”
卡夫卡在生活中常常是一位弱者。他體弱多病,在與父親的斗爭中總是一位失敗者。他曾三次訂婚,但卻終生未娶。1917年,他34歲時患了結核病,之后久治不愈。1922年終,因健康原因而提前退休。1924年病逝,年僅41歲。然而,正是生活中的弱者成就了卡夫卡,使他創作的形象成了20世紀所有弱者的代表。
卡夫卡說:“我們力圖了解某種弱點,當然是以開玩笑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仿佛我們要努力抓住在我們面前慢慢奔跑的小孩子。我們像一只鼴鼠打地洞,滿身黑茸茸的毛,從我們打的沙洞里站出來,伸出可憐的小紅腳,怪可憐的。”布羅德則認為:“正是這些從可怕沉重的一生中無數的惡劣情緒和失敗里面掙脫出來的柔弱的征象,這些進行一場‘不顧一切而為善所作的斗爭’的征象構成了卡夫卡思想立場的核心、最佳之點和最本質的東西。”卡夫卡由此也就成了文學中的強者。
尼采似乎是一位強者、一位超人。“這僅僅是力的事業:具有本世紀的一切病態特征,但要以充盈的、彈性的、再創造的力來調整。他倡導的就是一種超人哲學。“超人就是大地的意義。”超人說:“我的熱烈的意志,重新迫使我走向人類:如鐵錘之于石塊。”尼采的超人乃是強大的生物,強大得足以過永遠受罪的生活,甚至能從這種詛咒中悲劇性地獲得酒神式的狂歡。”
但是,尼采同時也是一位弱者。“在生理上,他絕對不是一個強者,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弱者,然而在思想上,他卻是一個真正的‘超人’。”他一生體弱多病、敏感多疑。在這一點上,尼采較之卡夫卡有過之而無不及。尼采年輕時曾一度想過行伍生活,獲取英雄功勛,但因身體太弱,眼又近視,終于未成為軍人。他曾當過幾天戰地看護,但一看見血就發暈,只好遠離戰場,告別了他的英雄夢。因此,有人說:“原來,在他那戰士的盔甲里隱藏著一個弱女子的靈魂。”
尼采雖然26歲時就在瑞士巴塞爾大學任教授,但35歲時就因病退休。1889年,他45歲時突然病倒在都靈的一條大街上。他一生中最后的11年因患精神分裂癥一直神志不清。1900年死于魏瑪,終年56歲。如果不算尼采神志不清的11年,則卡夫卡與尼采的生命歲月非常接近。
看來,卡夫卡雖然是一位弱者,但在他身上又常常透露出強者的氣息和精神,在他的作品中也隨處可見超人的影子;尼采是一位強者,但他病弱的身體承受不了強力的重壓,終于在精神分裂中不治而終。“卡夫卡并不像尼采那樣厭惡虛弱和憐憫,但他認為,一個人無論是依靠自身,還是依靠他的藝術,都必須理解意志并強化意志。我們認為,卡夫卡堅持寫作并不只是為了留下一份記錄,或者表達自身,而毋寧說是他生存意志的需要。”
作為弱者中的強者的卡夫卡與作為強者中的弱者的尼采,在許多方面都有著相同或相近之處。
首先,他們都否認理性,尼采通過超人來否定理性;卡夫卡則通過弱者來否定理性。在尼采那里,“‘超人’這個名稱的‘超’包含著一種否定,它意味著對以往的人的‘超’出。這種否定中的‘否’是無條件的,因為它來自強力意志的‘肯定’,直接針對柏拉圖式的、基督教道德的世界解釋及其所有或隱或顯的變式。”“他的否定針對的是以往的人的標志性特征,即理性。”“對理性的虛無主義否定并沒有把思想排除掉;而不如說,它把思想置回到動物性的奴役范圍內。”
卡夫卡就索性常常將小動物作為他小說中的主人公,譬如鼴鼠、甲蟲、猴子、耗子、狗、雜種,等等,以抗議理性社會對人的壓抑和迫害。“本來動物本身不會說話,實際上是人作為解說者談論動物。”
其次,他們都強調內在的堅定性。在尼采那里,“這個‘超人’并不是一個超感性的理想;他也不是在某個時候顯露出來的、在某個地方出現的什么人物。作為完成了的主體性的最高主體,‘超人’是強力意志的純粹強力運作。所以,‘超人’這個思想也并不源起于這位‘尼采先生’的一種‘狂妄自負’。如果人們真的要從思想家角度來思考這個思想的來源,那么這個來源就在于那種最內在的堅定性,尼采正是根據這種堅定性得以服從完成了的主體性的本質必然性。”
尼采認為,強力并不是強制力和暴力,“真正的強力還并不在它必須僅僅根據對尚未被征服者的反作用來保持自己的地方。惟有寧靜之簡樸性起著支配作用的地方,才有強力;通過這種寧靜之簡樸性,對立之物就在一種束縛的弧形張力的統一性中得以保存下來,亦即得到美化。”
卡夫卡的履歷表平淡無奇:小學——中學——大學——工作——疾病——死亡。然而在這個平淡無奇的履歷表后卻隱藏著極為豐富的精神活動,外部生活的平常反倒豐富了內心生活,磨練了意志。卡夫卡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就是寫作,而寫作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表現自己夢一般的內心世界。卡夫卡說:“我的處境是:上帝不愿我寫,然而我偏要寫,我必須寫。”在這永恒的拉鋸戰中,卡夫卡表現出了超人的意志和堅忍性。而卡夫卡所寫的,只不過是他“閉上眼睛”的“圖像”而已。
再次,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都是孤獨的;并且他們同樣地既害怕孤獨、悲嘆孤獨,又向往孤獨、渴望孤獨。1887年9月15日,尼采在致彼得·加斯特的信中寫道:“從內心深處來判斷,我現在首先更迫切需要的是我自己的深刻的孤獨。”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尼采寫道:“哦,孤寂!孤寂喲,我的家!我作為一個陌生人,生活于陌生的遠方太久了,以至于不能無淚回到你這里。”“哦,查拉圖斯特拉,我知道一切:你孤獨的人,我知道你在眾人中間比之與我同在更孤獨!”
卡夫卡也正是這樣一個孤獨的作家,而他的小說所表現的也正是現代人的這種孤獨感。他什么都不是,但他又什么都是;他無所歸屬,但他又是超越了歸屬的世界性作家。卡夫卡在給朋友布羅德的信中將他害怕孤獨而又熱愛孤獨的矛盾心理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極度的孤獨使我恐懼。實際上,孤獨是我的惟一目標,是對我的巨大的誘惑,不是嗎?不管怎么樣,我還是對我如此強烈渴望的東西感到恐懼。這兩種恐懼就像磨盤一樣折磨著我。”卡夫卡把握不了外部世界,便逃避、退卻,一頭隱匿在自己的私生活里,投入自己的有限的自我之中。
最后,卡夫卡對待疼痛的態度讓人想起尼采來,尼采說:“這種秘密的自我蹂躪,這種藝術家的殘酷,這種把自己作為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的材料賦予的形態,打上一種意志、一種批評、一種矛盾、一種蔑視、一種否定的烙印的娛樂,這種跟自己的靈魂同一而又分裂的令人可怕的具有無窮樂趣的工作,它產生了痛苦,從產生痛苦的娛樂中,這種積極主動的‘壞良心’——人們已經猜透了——作為理想和想象事件的溫床會帶來一連串新奇的、陌生的美和肯定。”尼采在《權力意志》中將痛苦與快樂的關系表述得更為清楚,“驅使人前行的惟一原則乃是痛苦,痛苦高于快樂。快樂不是肯定的精神狀態。”
這種痛苦的娛樂,同一而又分裂的工作,都與卡夫卡有許多相通之處。卡夫卡說:“在我身上最容易看得出一種朝著寫作的集中。當我的肌體中清楚地顯示出寫作是本質中最有效的方向時,一切都朝它涌去,撇下了獲得性生活、吃、喝、哲學思考、尤其是音樂的快樂的一切能力。我在所有這些方面都萎縮了。”“外界沒有任何事情能干擾我的寫作(這當然不是自夸,而是自慰)。”“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用于寫作的,絲毫沒有多余的東西,即使就其褒意而言也沒有絲毫多余的東西。”卡夫卡在痛苦中寫作,又在寫作中一再地體驗著痛苦。
本文節選自《卡夫卡與尼采》,有刪減。
原載《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
來源丨公眾號:書袋子
小編丨聞雞起舞
版權聲明:【文藝所使用文章、圖片及音樂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