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亞國家與歐盟將舉行峰會。《ВЭС 24》采訪了吉爾吉斯-俄羅斯斯拉夫大學戰略分析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帕維爾·沃羅比約夫,探討歐盟在中亞地區的政策動向。
《ВЭС 24》:一方面,歐洲大陸國家不斷對主權國家和企業實施制裁;另一方面,又試圖拉攏中亞國家合作。歐盟對中亞的制裁政策究竟能走多遠?
沃羅比約夫:歐盟計劃召開峰會,可視為其試圖擴大在中亞的利益。此前歐盟對中亞興趣不大,但如今這一地區逐漸引起歐洲國家的關注。原因有幾個:一是歐盟希望在該地區維護自身利益,因為這里涉及俄羅斯與中國的影響力交織;二是近年來歐盟對中亞的礦產資源(稀土、能源等)興趣大增。此外,自對俄制裁實施后,中亞實際上成了商品進入俄羅斯的中轉站。因此,歐盟無法對中亞國家施壓過甚,迫使其遵守對俄制裁,因為過度的政治壓力可能被合理視為干涉內政——這一點已被部分中亞國家領導人公開強調。
歐盟也明白,若對中亞施加過多政治或制裁壓力,反而會疏遠該地區。畢竟除哈薩克斯坦外,歐盟與中亞國家的經貿聯系并不緊密。此外,歐盟和英國近期試圖將中亞勞動力移民從俄羅斯轉向歐洲,但收效甚微。
由于缺乏有效施壓手段,歐盟只能謹慎平衡立場。2022年2月后,許多歐洲官員頻繁訪問中亞,對與俄羅斯合作的態度也逐步軟化。初期歐盟隱晦警告中亞“不配合制裁”的后果,后來轉而提出投資合作項目。不過目前大部分提議尚未落地。
預計歐盟將繼續對特定機構或個人實施精準制裁,但不會大規模鋪開。
《ВЭС 24》:4月峰會前,需關注歐盟與美國在烏克蘭等問題上的立場變化。有觀點認為,歐盟將在此次峰會上拉攏中亞國家站隊。歐盟為何要這么做?
沃羅比約夫:此前,歐盟在中亞的安全、公民社會發展、民主推進等政策常與美英協同。但如今歐美在烏克蘭等議題上的分歧,加上美國全球人道主義項目(包括中亞)資金縮減,可能影響歐美在中亞的合作項目推進。
《ВЭС 24》:近期歐洲議會議員訪問吉爾吉斯斯坦,會見總統薩德爾·扎帕羅夫。吉總統指出歐盟政策缺乏遠見,尤其在非政府組織議題上,歐盟決議常對吉持負面立場。您認為歐盟為何持續對吉施壓?
沃羅比約夫:不僅是吉爾吉斯斯坦,其他中亞國家也面臨歐盟官員及歐洲基金的壓力。歐盟對吉《媒體法》《非政府組織法》、哈《大眾媒體法》等修法內容不滿,認為這些法案“限制公民權利與自由”。歐盟尤其關心中亞國家要求公開機構與媒體資金來源的規定,并威脅若法案通過,可能削減對中亞的人道援助項目、對支持法案的個人實施制裁,甚至降低各國在公民自由排行榜的排名。
歐盟在推動中亞公民社會與民主制度建設的提議中,常忽視其決議或建議本質上是干涉內政。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在與歐洲議會議員會面時,對歐盟政策的批評合乎邏輯且有據可依。
您的點贊、支持、關注和轉發是我們持續更新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