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3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四少一多”,云南團代表談基層減負》的報道。
“文件少了、會議少了、填報表數少了、督檢考少了,干部走訪群眾的時間更多了。”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縣瑤山鄉黨委書記盤健在參加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高興地談起了基層減負的新變化。
去年,中辦、國辦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減負措施,深受基層歡迎,取得了明顯成效。盤健說,以瑤山鄉為例,2024年收到的文件數量同比減少了25%,會議減少了23%,特別是經過縣委、縣政府統籌,鄉鎮干部到縣里參加的大會少了,而開解決問題的專題會多了,原來每周能開七八個會,現在每周最多也就開三個會。
此外,鄉、村兩級填報表數也比原來大幅減少,督檢考越來越規范,各種督查考核大幅壓減。省州通過“減上補下”的方式下沉編制,并堅決清退違規借調人員,有效增強了鄉鎮工作力量,干部隊伍更加穩定。
盤健表示,要持續加大為基層減負力度,切實為基層松綁“瘦身”,讓基層干部能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基層各項工作,真正實現從“辦公室”到“田間地頭”的轉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切實把面向基層的多頭重復、指標細碎、方式繁瑣的督查檢查考核減下來,讓廣大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干實事上。
記者了解到,過去一年,云南部署實施“減負增效”行動,明確糾治文山會海、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等12類基層反映強烈、亟待解決的問題,并編印負面清單、答疑讀本、典型案例匯編等,讓大家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應該怎么做。
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邱江代表介紹,云南省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定期調度為基層減負工作情況,每月派出小分隊,以“四不兩直”方式到各地找問題,對一些突出問題點名道姓、公開通報,既見人見事、紅臉出汗,又督促各級各部門舉一反三對照整改,由糾治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云南還建立減負工作直報員制度和“碼”上反映平臺,發揮2.7萬多名駐村工作隊員的“探頭”作用,群眾可以掃二維碼反映問題;建立督檢考和調研統籌管理平臺,任何單位要開展督檢考和調研,必須事前3天報備,由平臺統籌管理;建立全口徑為基層減負事前一致性評估機制,評估對象包括發文、開會、節慶展會論壇、創建示范、評比表彰、借調干部等12個方面。
邱江說,一年來,云南為基層減負工作取得了進展,文山會海得到遏制,基層迎檢迎考、接待負擔減輕,縣鄉村責權能匹配度有了提升,一線工作力量得到充實,干部有了更多時間精力抓落實。基層干部普遍反映,這項工作動了真格、使了實招、減了負擔、增了動力。
邱江表示,將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減負不減擔當,推動減負成果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原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