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發展40年,該是時候變一變了。
近日,追覓科技突然宣布進軍智能大家電賽道,并將在AWE 2025上發布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全系智能廚電等多款產品。
而在招聘平臺上,追覓甚至拿出了行業120%-130%的薪資待遇廣招大家電人才。
好家伙,用某些小米生態鏈企業的話來說,追覓此“不講武德”之徒[1],又準備沖進一個新領域掀桌子了。
但你問消費者支不支持?那當然是支持的。
原因無他,傳統家電領域已經“無聊”很久了,市場上一邊是許久未曾革新的產品形態、許久未曾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創新;另一邊卻是充盈著各類“口水戰、營銷戰、代言人大戰”,摩擦極其激烈,巨頭們時常親自下場“扯頭花”。
中國家電發展40年,該是時候變一變了。
家電產業40年:強渠道、弱技術
高股息、強現金、穩發展——家電,歷來是A股市場里知名的“白馬股”與“避險板塊”。
拿“家電三巨頭”美的、格力、海爾來說,2024年第三季度,這三巨頭貨幣各自貨幣資金儲備量分別為1608.8億元、1819.9億元、470.8億元。
這數字驚人嗎?一點也不,要知道,在疫情前的2019年,三巨頭的貨幣資金儲備量最高可是能飆到2800億元人民幣的,幾乎能跟全年營收媲美。
有錢是真有錢,但在某些地方也是真摳門——比如研發投入。
家電行業,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一直與“高技術含量”無關——從數據上可以印證這一點。根據2024年前三季度數據,我國家電三巨頭每年研發費用僅占營收3%-4%。
順便一提,根據追覓科技官方數據,目前追覓科技員工產品研發與設計人員占比達60%,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7%以上,是家電巨頭們的兩倍。
不過,這也與家電行業的歷史背景有關。
家電行業發展的前20年,是中國房地產業與城鎮化率騰飛的20年,也是家電產業的黃金時代。彼時,大批用戶需要被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供給問題,“買到就是賺到”。這一時代造就了我國家電產業“強渠道、弱技術”的特色。
但這之后20年里,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從淘寶到QQ、從超級高鐵到DeepSeek與Manus,從黑燈工廠到字節跳動,從智能掃地機到人形機器人,幾乎在每一個行業里,科技創新都成為了引領行業發展、乃至顛覆市場格局的主旋律。
要知道,諾基亞的第一臺手機推出于1987年,而就在整整20年后,iPhone誕生。
當用戶打開手機就能跟AI大模型對話,拿個快遞就有無人車上門,停留在聯網、觸控、外觀設計、材質升級的家電產品們,多少有些不夠用了。
為什么是追覓?
說回追覓科技。追覓要做廚電冰空洗,有些意外,但又非常合理。
這實在是家很有趣的企業。
首先是“發展快、勢頭猛、TOP1、全球化”這幾個標簽:
自2017年成立以來,僅僅用了8年時間,追覓就做到了國內線上市場清潔電器市場份額TOP1、零售額份額占比達16.2%(奧維云網數據)[2];
在5年時間里,追覓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100%,并且同時實現了提效、高端化、提升市占率,打破了行業的“不可能三角”;
最后,追覓從2018年起進入歐洲和東亞市場,目前產品已覆蓋美國、德國、日本等10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2024年在德國、法國、瑞士、波蘭等多個西南歐市場,掃地機市占率位居第一,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品牌。
而另一個重要的標簽是“技術狂人”。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包括追覓科技CEO俞浩在內的核心技術團隊,并不是做清潔電器起家的——他們是造飛機的。
俞浩畢業于清華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四旋翼無人機開發者,三旋翼無人機發明者,更是清華大學“天空工場”的創始人——天空工場是國內最早的創客空間之一,由清華學生中的“極客發燒友”組成,其儲備了飛行器、汽車、機器人等大量技術與項目,追覓初創團隊的大多數成員都來自于此,也奠定了追覓從Day0開始的“極客”基因。
而且,別說什么“成功不能復制”、“爆款無法復刻”,自從攻克戴森高速數字馬達技術封鎖后,追覓還陸續在智能算法、流體力學、空氣動力、仿生機械臂/機械手等底層技術領域持續投入并不斷突破,憑借“技術復利”除了大家電外的四大品類產品線:無線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高速吹風機,各品類共享底層技術與供應鏈,復刻出了不少爆款。
最關鍵的是,從本質上來說,追覓跟傳統家電廠,根本不是同一類公司。
技術基因:從機器人到大家電
其實,大家電市場并非始終由“三巨頭”把持,缺乏挑戰者。十年前,在“互聯網+”商業模式盛行的年代,奧克斯、小米、甚至暴風、樂視等萬家都紛紛進軍。彼時更多是物流渠道與線上商城的模式創新,產品本身的技術創新屬性并不強。
底層技術創新,再跨界進行“降維打擊”,最終實現業外人的“破局”——這是追覓最慣常使用的手法,論起來頗有些“門口的野蠻人”氣質,也是新時代巨頭們鐘愛的路徑。
正如最后顛覆諾基亞的是電腦起家的喬布斯、搜索引擎起家的安卓;顛覆新聞報紙產業的是今日頭條;顛覆全球車廠的是馬斯克;攪動全球航天經濟的不是NASA,而是敢把集群搬到了衛星和火箭上的SpaceX。
在經驗失效的年代,許多技術的突破,不能只靠業內經驗,更需要業外的人破局思維。
舉個例子,高速數字馬達、仿生機械臂、仿生多關節機械手這些追覓成功的“爆款技術”,統統不屬于家電行業,反而屬于機器人領域。
以追覓最新研發的仿生多關節機械手為例。
這是一款能夠實現5自由度(參考人體肩、肘、手腕、手指四個關節)、30厘米伸展距離、6厘米夾取直徑以及400g以內夾取重量的行業領先的多關節機械手,讓掃地機器人能夠結合AI視覺算法對地面物件進行識別、抓取,解決櫥柜之間、馬桶和墻面之間清潔工作——機械手會根據場景/臟污需求,自行導航去配件倉拿取吸塵器、海綿刷等工具,完成清掃工作。
更夸張的是,從技術角度,想要實現機械手能夠實現400g的夾取重量,就需要電機組件實現6Nm扭矩。而想要實現這一參數,電機模組厚度最低也要26mm,遠超過追覓對于掃地機空間的輕薄要求。
追覓前前后后找了近50家供應商,沒有一家能夠完成需求。
最后追覓怎么做的呢?它選擇了拉上自家馬達團隊,自研。最終,他們做出了行業里最薄的18mm電機模組,比業內水準薄了整整30%——能夠在保證400g以內重量夾取的同時,還不會對掃地機結構產生任何影響。
此外,在機器人領域,家電巨頭們也有所布局。
早在2016年,美的便豪擲292億元人民幣,收購國際知名機器人巨頭德國庫卡81%股權,一時震驚產業;而就在今年2月16日,專攻伺服驅動、變頻調速等的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新時達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海爾集團。
追覓從做機器人的思路切入大家電,大家電巨頭從做家電延伸至機器人,堪稱是產業共識的“雙向奔赴”。
差異在更底層的地方——有人稱之為巨頭的歷史包袱,有人稱之為路徑依賴,更往深了說還會涉及到利益分配、內部山頭、渠道讓利等等,總結下來,“基因”一詞應該能更好地概括。
年輕、積極、技術狂人:
“去前面沒有人的地方”
除了技術基因以外,戰略與團隊,這是追覓和傳統家電廠另外兩處最大的不同。
首先是戰略。
想要研究家電產業,“價格戰”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早年間,日韓品牌幾乎統領國內市場,國產品牌慢慢靠白牌策略站穩了腳跟;發展中期,隨著國產家電品牌全面崛起,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價格戰”又成了各家搶奪市場份額、排擠競爭對手的手法;發展后期,隨著國內市場逐漸飽和,家電巨頭們又紛紛出海,率先以低價策略沖擊海外。
一路廝殺,一路流血,“利潤像刀鋒一樣薄”,這與不少家電巨頭長期的低研發投入互為因果。
而追覓與以上幾乎所有路徑都是反著來的。
從創業第一天開始,追覓就選擇了品牌的高端化與全球化,其掃地機已經2023-2024連續兩年累計中國線上監測渠道5000元以上銷售額排名第一[3];在德國、日本、法國、韓國、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追覓時常包攬掃地機器人、洗地機等類目排名TOP1和TOP2。
和80、90年代家電產業的“價格戰”不同,追覓在創業之初就選擇了另一條路——堅持長期主義,憑借創新和差異化取勝,打造更具辨識度、能夠穿越時間周期的高端品牌,從而獲得品牌溢價和自主定價權,反哺技術創新。
在時代背景、經濟背景、歷史背景的限制下,如今回頭看,不能說80、90年代的家電企業們的做法是錯誤的,它們各有其原因。只是2025與1985,畢竟不是同一個世界了。
而追覓和傳統家電廠們另一個最大的不同點,是團隊。
在2024年秋季全系新品發布會上,追覓打出的主題是“去前面沒有人的地方”。
追覓官方沒有給出這句話的出處,但科幻愛好者們可能會會心一笑。在風靡硅谷的電影《星際迷航》系列中,也有這樣一句名言:“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在這科幻“彩蛋”里,追覓團隊年輕、積極、敢想敢拼,甚至是那么一點點的“極客宅”與“技術狂人”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據說,在追覓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有點“狂”的企業文化——“要么不做,要么世界第一。”
另一條管理文化則是“創始人模式”——允許爭論、鼓勵多元碰撞,每個員工都能夠成為創始人,具有從零到一的開創能力,不鼓勵保守,不鼓勵“平庸的正確”。
結語:黃金時代
1993年,經濟學家克P. Krugman、E. Brezis、D. Tsiddon在總結發展中國家成功經驗時,提出過一個“蛙跳模式”(Leapfrog Model)——擁有后發優勢的主體能夠越過傳統路徑,以高新技術為起點,迅速趕超龍頭。 [4]
在經歷過我國房地產與城鎮化的黃金時代后,上一輪家電行業的高速增長周期是2009年~2013年,彼時受益于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補貼等政策補貼,家電市場消費需求暴增。
按照大家電10年~12年的換新周期,當前,我們又處在新一輪家電替換新周期的開始,疊加國家補貼與以舊換新政策,行業增長預期極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以來,我國家電市場成交額已逆轉多年頹勢,恢復增長。
2019~2023年我國家電市場成交額[5]
追覓在此刻選擇進軍大家電產業,是在正確的時機,做了正確的事情。
不過,這家公司要做的絕不僅僅是廚電冰空洗,更不是只想把眼光放在摻和家電行業“內卷”的這點蠅頭小利上。
“追覓的最終目標是想做一些能促進生產力提升十倍、百倍的事。如果人類生產力不發展,全球內卷化就會越來越嚴重。史前文明時代,大家要靠搶,生產力停滯。但機器人代表了一種人類之光的方向,能帶來社會進步。”在不止一個場合里,追覓創始人俞浩都曾經這樣說過。
如果是追覓創業的第一年,第二年,或是第三年,也許人們會說他過于浪漫主義,過于宏大思維。
但在高速數字馬達、清潔電器、仿生機械手等核心技術都取得突破的今天,追覓依舊在這么說著,也在這么做著。
本質上追覓在做它Day 1就在做的事情——成為一家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推動社會科技進步的機器人公司——無論這個機器人以什么形態出現在我們身旁。
參考資料:
1、《對話追覓俞浩:我本狂人》暗涌Waves
2、《2023年中國線上市場5000元以上高端清潔電器品牌市場份額概況》奧維云網
3、《2024年“雙11”全網銷售數據解讀報告》星圖數據
4、《Leapfrogging: A T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Elise S. Brezis, P. Krugman, Daniel Tsiddon
5、國家統計局數據
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