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來自中國上海的科技公司突然火爆美國資本市場——禾賽科技(下稱“禾賽”)周二在美股市場暴漲50.41%。
消息面上,禾賽本周一宣布,已與一家歐洲汽車制造商達成“多年且獨家”供應協議,為其提供激光雷達產品。據悉,這家企業正是德國的梅賽德斯-奔馳集團。
這有多牛呢?其實還真的很厲害,因為激光雷達是汽車行業“智能化轉型”階段最核心的零件之一,很多機構和媒體都預言,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在智能化上,而禾賽科技此番能夠贏得奔馳在全球的訂單,充分說明其技術是全球領先的。
各位千萬別忽略了“全球”這兩個字,本次禾賽中標的是奔馳全球供應商,并不僅僅是奔馳在中國市場產品的供應商,這個含金量是十足的。
回憶起多年前,當汽車行業面臨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有一家中國企業橫空出世,以物美價廉的動力電池產品,“橫行”于汽車供應鏈上,它就是寧德時代。或許我們可以這么說,禾賽科技的暴漲,是否意味著市場看到了下一個“寧德時代”?
禾賽科技的業績也比較亮眼。去年公司首次實現全年盈利——成為全球首家全年盈利且經營現金流為正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
全年營收達2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創歷史新高;非GAAP凈利潤約1370萬元,經營現金流為6300萬元。全年激光雷達交付量同比增長126%,達到50.19萬臺,連續四年翻倍增長。
仔細翻閱財報,不難發現,其四季度表現尤為突出,營收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33%,達到7.2億元。不知這背后是否有公司新晉王牌客戶比亞迪的訂單“功勞”。
今年2月,比亞迪一口氣發布21款高階智能駕駛車輛,以“智駕平權”的媒體高度,加速智能化轉型。有媒體測算,此輪高階智駕升級之后,比亞迪旗下產品的配置比例近90%。???不可謂不迅猛。
比亞迪是中國汽車領域的翹楚,2024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到427萬輛,同比增長41.26% ,一舉拿下中國汽車市場的車企銷量冠軍以及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雙冠王”。
2月11日,據公司披露,其生產的激光雷達將搭載在比亞迪十余款車型中,于2025年量產交付。禾賽無疑是搭上了比亞迪快車。
除了比亞迪和奔馳以外,禾賽的激光雷達已經出現在至少20家車企超過百款車型中,其中不乏上汽、奇瑞、長安、長城、理想、小米、零跑等大廠商。
核心產品的競爭力十足,無疑是禾賽繼續增長的重要保證。
占據激光雷達領域先機
如果說汽車行業轉型的下半場已經從電動化轉移到了高階智能駕駛,那么激光雷達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就好比自駕系統的“雙眼”。
同時,高階智能化不僅是一項技術進步標準,也是各大車企下一步營銷的重點“噱頭”,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了高級和精致情緒價值。其中,裝有激光雷達智能駕駛系統往往更加高階,智能化更足,被視為高端和安全的代名詞。(如比亞迪天神之眼的高階版)
這就是中國車企加大力度將激光雷達納入配置的底層邏輯之一——一種能讓消費者掏錢買單的技術亮點。
成立于2014年的禾賽科技,是以激光氣體遙測系統起家的,最初產品包括激光甲烷遙測儀和激光氧氣傳感器。
2016年,公司開始轉型激光雷達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聚焦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和無人駕駛領域的應用,同時積極探索機器人等工業產品中的激光雷達供應。
在一開始就明確以自研核心技術加大規模自主生產作為公司前進的方向,這為禾賽后續的成長打下了關鍵基礎。
得益于公司核心領導層全部都是全球頂尖的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公司擁有極其深厚的研發基因,完全是靠研發起家,以研發為主,極端重視上下游鏈路自研。2024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8.51億元,比去年增加8.3%,占營收比重高達41%。
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發人員為596人,占比超過53%。據東吳證券研報,截至2025年初,公司在激光雷達核心技術領域已申請專利1565項,獲授權專利486項,覆蓋光學、機械、芯片、算法等多個關鍵領域,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公司自研了激光雷達中的專用收發芯片,最新的第四代芯片架構采用3D堆疊技術,單板集成512個通道,內部嵌入256核智能點云解析引擎,可實現每秒246億次采樣,探測器靈敏度提升130%,單點測距功耗降低85%。
禾賽能夠推出高性價比明星產品,如高級輔助駕駛激光雷達ATX的原因,不但是前文所述的研發實力,還得益于公司自主的規模化生產能力。
公司現有杭州赫茲智造中心與上海麥克斯韋智造中心兩大生產基地。生產線節拍分別達45秒/臺和20秒/臺。實現設計、研發、測試與生產全棧通鏈,讓公司產品得以大批量、低成本、高可靠性地生產和檢測產品,為公司在今年實現200萬臺產能目標打下基礎。
據禾賽披露,ATX的售價僅為200美元,于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量產,目前已贏得11家汽車原始設備商的訂單。預計這款產品在今年的出貨量最高可達100萬臺,成為爆款也在情理之中。
禾賽科技的另一大優勢在高階自動駕駛的安全需求上。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報指出,在L3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中,配備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方案要比依靠純攝像頭和算法的方案有更大的安全性。尤其體現在不利于行駛的道路環境中,如眩光和黑暗,不規則小物體的突然出現和各類小轉角的探測感知上。禾賽披露的一項研究表明,將激光雷達集成到車輛中可減少多達20%的嚴重事故,并將避免碰撞的整體能力提高多達9%。
各國對L3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法律規范還在醞釀的過程中,但安全性一定是最大的考量因素。這無疑對激光雷達的遠期需求提供了較高的保證。研究機構Yole稱,L3自動駕駛汽車單車平均需要1-2個激光雷達,L4為2-3個,L5則需要4-6個。
從 比亞迪 “ 天神 之 眼 ” 體系 區別 可見 , 有沒有 安裝 激光 雷達 , 安裝 幾 顆 激光雷達確實 成了 區分 平臺 高低 的 重要 標志之一。 其中 定位 最高端 的A平臺(主要用于仰望)有3顆激光雷達 , 稍遜一籌 的 B 平臺 有1顆或2顆 , 而 入門 版 的 C 平臺 無激光雷達 。符合上述研究。
根據高盛集團的估計,隨著高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加速發展以及下沉大眾市場,中國電動汽車中的激光雷達集成度將從2023年的8%激增到2025年的20%,到2030年將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56%。可以說,未來的智能化駕駛方式已經到來,而激光雷達正處于這場變革的前沿。
除了“車規級”領域的激光雷達產品,禾賽也正在向機器人賽道的產品線拓展。
比如,旗下產品JT獲得了全球最大的緊湊型建筑設備制造商的自主農用車解決方案合作伙伴的訂單。禾賽也已經與一家領先的智能家居機器人公司合作,生產移動割草機器人用激光雷達,預計該訂單在2025年將交付六位數貨量。此外,禾賽激光雷達系統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樣可觀。
尾聲
禾賽科技要抓住這高階智能化轉型的風口,無疑還是在其產品綜合創新實力和性價比之上。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 2024年激光雷達市場增長強勁,單年裝機量首次突破150萬,超過了2023年的2倍。以禾賽所披露的2024年的50.19萬臺交付量計算,兩者的比值正好是三分之一左右。
“天下三分有其一”,和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最新全球占比約38%相比,依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接近了。從這個角度講,禾賽科技要成為激光雷達領域的下一個“寧德時代”,也是可期的。當然,目前兩者不管在營收規模還是市值上都不是一個量級的企業。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